闲聊上海活

和平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几何时,一句“阿拉是上海宁”,显得何其高贵。记得小时候,我们家乡每个村里都有几个上海亲戚,过年过节他们来到乡下走亲戚,穿着时髦的服装,操着满口听不懂的上海话,随手给我们抓几把大白兔奶糖,让我们好生羡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只有一江之隔,但上海是我们这里许多人做梦也想去的大城市,而我们则是苏北(后来改叫苏中)的小乡村,好像有着天壤之别。当时上海人是看不起我们江北人的,是被他们称为“缸北佬”的。而家乡人也不争气,听到讲上海话的“上海宁”,自觉矮了三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语言的变迁,从来就是"趋炎附势“的,哪个地方牛攀,大家就跟着学哪个地方的话。别看香港和现在的广州牛逼哄哄,一百年前,香港可不叫"小广州”,而是叫"小上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上海才是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远东亚洲新兴城市的标志,新生活和现代化的代名词。那时,做一个上海人是很体面的,会说上海话则几乎是"高等华人”的标志。即便是在香港也如此。粤语?土不拉叽的,算老几?其实,犯不着骂人家是"势利眼"、"跟屁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语言也一样。就说上海话,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高等华语“,起先人家也是被人瞧不起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海,原本是华亭的一个小镇,所以上海话的方言语音,一度视华亭为重。华亭府后来改为松江府,而松江府又是从嘉兴府独立出来的。因此明代的《松江府志》和《华亭县志》述及方言时,都说"府城视上海为轻,视嘉兴为重”。可见那时候上海话的地位还是很低的,谁说上海话谁老土,说嘉兴话才牛逼。然而到了清代,嘉兴话不时髦了,时髦的是苏州话。因为苏州经济发达,富甲一方。但民国以后,上海经济比苏州更发达,上海人比苏州人更有钱,沒苏州什么事了,倒是宁波话掺和了进来。现在被外地人看作上海话标志的"阿拉”,就是地地道道的宁波话,而上海人原本是自称"伲”或"我伲"的,但宁波人在上海的老板多,老板爱说的话,大家乐意去仿效。比如现在的老板爱说"埋单“,大家也就不再说"结账"。当年的老板既然爱说"阿拉",大家也就不再说"我伲",再说"我伲"就老土了。再后来,上海大大地发了起来,比宁波厉害得多了,大伙儿便集体地侵犯宁波的著作权,只知道"阿拉上海人",不知道"阿拉宁波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就叫谁财大,谁气粗,谁嘴大。那时苏北人(也叫江北人)在上海也很不少,谁又以江北话为时尚呢?没有。因为苏北人当年在上海,多半是"苦力的干活”,也就沒人愿意认这门穷亲戚。其实,上海的苏北人那么多,上海话怎么能不受苏北话的影响?只不过除方言学家外,沒多少人注意和承认罢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海话,往大里说当然是吳语的一种,但上海话在吳语中很特别。特别之处有两点,一是杂,二是新。上海人原来也都是外地人,可以说是从五湖四海、东洋西洋纷至沓来的。她的周边有松江话、苏州话、宁波话、杭州的话等等,而上海话在这些话中都有。比如"小鬼(读如居)”就是宁波话,"勿来三"就是苏州话,"莫牢牢"就是杭州话。所以上海话也是很丰富的。光是"很",上海话中就有交关、邪气、穷、牢(老)、赫等好几种说法。上海话也新。许多词汇、说法、口头禅、俏皮话,都是过去吳语中没有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解放前,上海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丶思想观念,和中国其他地方很不一样。什么招商局、巡捕房、交易所、拍卖行,其他地方何曾有过?所以什么拿摩温(工头)、康白度(买办)、披霞那(钢琴)、梵哑林(小提琴),都是闻所未闻的。还有嘎斯(煤气)、司必灵(弹簧锁)、水门汀(水泥地)等,被弄得云里雾里。过去几十年,上海话一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有上海户口讲上海话总是高人一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广东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福建沿海部分地区带头先富了起来,一段时期内,粤语、闽南语、香港话渐渐成为追捧的语言,上海话不再“一话独香”。随着大批“新上海人”进入上海,上海话也有了一些变化,现在的上海话,渐渐被普通话和其他语言所溶合,年轻人口中的上海话也不再那么纯正。在外地人听来,上海话也不象“鸟”语一样完全听不懂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之大,各地有各地的方言。方言又是“趋炎附势"又"随波逐流"的,它总是不停地"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向谁靠拢和看齐呢?向中心城市,向有权有势的地方,或者说,向在文化上最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地方。说上海话的上海人,虽然这次新冠疫情下遭受了如此磨难,但我仍然坚信:上海是中国最好的城市,它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原文转载分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