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张飞庙,又名张桓侯庙,是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而建,始建于蜀汉末期,后经宋、元、明、清历代扩建,已有1700多年历史。现存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张飞庙由正殿、旁殿、结义楼、望云轩、助风阁、杜鹃亭和得月亭七座主要建筑组成,汇聚了历代能工巧匠建筑艺术的精华,整个庙宇坐岩临江,依山就势,庙祠建筑与山水园林浑然天成。古建筑布局严谨、错落有致、独具一格,既有北方建筑磅礴的气势,又有南方建筑的雅致精巧,更有园林点缀,竹木掩映,小桥流水,潺潺有声。因此张飞庙素有“巴蜀胜境”之美称。庙内还珍藏有大量的碑刻及古代木刻字画,既有颜真卿、黄庭坚、苏轼、杜甫等人的真迹,也有岳飞的前后《出师表》,以及郑板桥清雅的竹、石、兰等珍品。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和艺术价值,书画作品远自汉唐,近迄明清,名家荟萃、极为罕见,故又有“文藻胜地”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样一座千年古刹是近年来从32公里以外整体搬迁过来的,为什么要搬迁呢?原来三峡工程蓄水至175米,而<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张飞庙海拔在130米~160米之间,如果不搬迁将全部被淹没。经过专家论证整体搬迁是对文物最好的保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整体搬迁谈何容易。从1998年起</span>经过地质勘探和环境评估,在云阳县新县城对面长江南岸的龙宝村狮子岩下选定了新址,其地形、地貌、周围环境,以及与云阳县县城的相对位置,都与老张飞庙极其相似。</p><p class="ql-block"> 新址选好后于2002年10月正式搬迁,搬迁要求以不改变文物原貌为前提,搬旧如旧。于是工作人员一块砖、一片瓦、一根梁都是手工拆下,工作量虽然巨大,但这样才能保证把损坏降到最低。还要将每个构件都做好标记,以便异地组装时不出错。对年久失修的构件现场修复。并把拆下的所有木质构件进行了防腐、防虫处理。就这样共拆除各种建筑构件13.1万件,木刻193件,石碑、石刻178件。直到2003年7月再次开馆时,做到95%以上的木结构构件完好无损,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张飞庙的完整性。原址的所有设施、栏杆、部分地下构件和馆藏文物等也完好地搬迁归位。126株古树、200余株花草也按原位移栽到新址。</p> <p class="ql-block"> 整体搬迁后的张飞庙 ,仍然是依山、坐岩、临江,与云阳新县城隔江相望,和原来的张飞庙几乎无差别。</p> <p class="ql-block"> 张飞庙搬迁时得到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有武警战士参与其中。一天,一对中年男女在张飞庙前徘徊,还突然闯进庙内。武警战士上前制止,对方先是称是里边的工作人员,后又说是某领导的亲戚,要进去看看。但武警战士坚持让其出示证件。对方见武警战士不能通融,离开后没敢再来。之后,他们才听说,这两人是文物贩子!</p><p class="ql-block"> 要特别感谢武警战士们的保驾护航才使得文物没有流失。</p> <p class="ql-block"> 张飞庙的整体搬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地面文物搬迁距离最远、文物级别最高、工程投资最大的文物迁建工程。但我相信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这项壮举使数百年之后的人们看到的张飞庙与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同样的庙宇,这难道不是我们的骄傲吗?</p><p class="ql-block">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