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蓝田华胥氏

汉唐客

<p class="ql-block"> 一提起位于西安城东南,地处灞水中下游的蓝田县,也许大部分本土人,第一印象和我一样,<b>“蓝田的荞面饸饹和蓝田掌大厨的勺勺客”。</b></p><p class="ql-block"> 其实,蓝田不仅有美食和“名厨”,还盛产美玉。蓝田的田园山水和人文遗迹,处处可见。犹如流经县域的浐灞之水,与秦岭山脉世代为伴,经久不息,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  中国<b>“直立人”</b>化石和<b>“旧石器时代”,</b>早期文化遗物出土地<b>“蓝田猿人”;</b>东汉末年,一代博学多艺的才女,<b>蔡文姬墓;</b>被誉为<b>“中国第二个敦煌”,</b>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六朝名刹<b>“水陆庵”,</b>就散落在县城的周边。</p><p class="ql-block"> 远近闻名的<b>汤峪镇,</b>其温泉沐浴之水,汩汩涌于终南山下,同样潺潺流淌于蓝田,这块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前,喜欢骑行和户外运动。当年曾从312国道,“悟真寺”爬上山梁,看到陡峭崎岖的古道旁,刻有唐代韩愈当年被贬南下时,路过蓝关古道写下的,<b>“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b>诗句,至今让人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历史文献中有多少,描绘蓝田的文字,但王维的<b>“松间明月照,清泉石上流”</b>(写于蓝田的辋川)和李商隐的<b>“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b>(说的是蓝田玉),堪称蓝田的文化符号和代名词。</p> <p class="ql-block">  这些诗句不论是直抒胸臆的,还是委婉写意的,如同一幅幅鲜活的山水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人思绪万千,浮想联翩,且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三月初的一天,我来到位于紧邻灞河北岸,距西安城与蓝田县之间的华胥镇。清明前后,正值麦苗返青分孽,低低的田野,高高的树木,青一色换上了初春的嫩绿,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p><p class="ql-block"> 适逢镇上正在举行<b>“全球华人恭祭华胥大典”,</b>祭祀现场与场外大地复苏,万象更新的景象,遥相呼应,相得益彰。此时此景,牢牢地锁住了我的双脚,吸引着我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b>  甲辰年,三月三;冬去寒,春回暖;华胥墓,陵寝前;石阶下,站成排;读祭文,拜先贤,献九礼,成大典……</b></p><p class="ql-block"> 一场不期而遇的<b>“寻根华胥”</b>祭典,让我对蓝田,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县城,有了重新的认识和定位。对华胥镇,特别是华胥氏以及华夏民族(文明)和炎黄子孙,有了更为深刻清晰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之前,只知道蓝田县有个华胥镇,距离西安不远,312国道从镇上东西而过。其地貌正好处在,白鹿原和洪庆原以及灞河川道之间,近年来随着乡村游的兴起,华胥镇的桃花谷,每到春天,成为人们踏青赏花的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我想识的好友中也有位姓华的,与曾任国家领导人和华胥镇的<b>“华”</b>,同属一个姓氏,想必他们应该是,同根同族的华氏后裔吧。不过,这一次算是基本厘清了,桃花树下的华胥氏,华胥墓和华胥镇的历史沿革及来龙去脉。</p> <p class="ql-block">  通俗的说,华胥镇在远古时期,有一个母系社会的华胥国,氏族有位杰出的女头领,叫华胥氏。在此生活繁衍安息入土,华胥镇因故而得名。每到清明前后,当地老百姓祭祀华胥氏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 经过若干年的迁徙,拓土耕耘,华胥氏的子孙遍布黄河流域。正因如此,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华胥氏被学界称为“中华始祖母”。华夏民族,炎黄子孙和中华文明,与此地此处的华胥氏,息息相关,脉脉相连。</p> <p class="ql-block">  有关华胥氏的史学研究和文字记载,很是严谨和专业,不宜随意表述。故在此引用“恭祭大典”现场,二段规范性的术语,作为最权威的解读:</p><p class="ql-block"><b>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华胥氏开始,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胥氏生伏羲、女娲,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生炎、黄二帝。”</b></p><p class="ql-block"><b> “华胥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有史可考,有踪迹可寻,有功劳可述,有传说可讲,有诗词颂扬,有碑文记载,有陵墓可祭祀的,第一位母亲”。</b></p> <p class="ql-block">  在坊间,常常会听到,<b>“五千年看西安”</b>的赞誉,此话确实说的没错。但更难能珍贵和推崇的是,上下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如滚滚黄河,奔流不息;又如巍巍秦岭,延绵不断,一脉相承,却又能继往开来,万古长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华胥传颂逾万年,民族根系未曾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炎黄子孙才人出,华夏薪火世代传。</b></p> <p class="ql-block">  图/文:原创(图:拍摄于甲辰年三月三,恭祭大典现场,文:写于整理照片期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