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美人间四月天,又想起了什川古梨园的梨花盛宴。提前与古梨园的农家乐魏轶老板联系了一下,他说,往年清明期间就会盛开的梨花,由于今年的气温较低,大概要推后一周左右。跟朋友们商量,正好错开清明假期,趁着4月6日高速免费,先出发去兰州游玩,4月7日下午再去什川,计划很完美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一天(4.6),银川—兰州(高速免费哈),住在兰州老街附近,安顿好住宿,步行去兰州老街游玩,品尝了网红打卡店—文果手抓,手抓羊肉68元/斤,感觉超值,点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兰州老街坐落于兰州城市中心地带,是甘肃同元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的开放式、低密度的街区形态购物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兰州老街ALL PARK是一条明清仿古建筑与生态景观有机结合的绿色街区,开街运营后,这里是兰州市假日节庆的地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兰州老街的小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二天(4.7),早上品尝了兰州著名的牛肉面—磨沟沿老字号牛肉面,然后参观了甘肃省博物馆,中午打卡了阿西娅西北妈妈网红餐馆,之后驱车前往什川古梨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磨沟沿老字号牛肉面,味道很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虽然兰州拉面遍布全国,但兰州没有一家兰州拉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甘肃省博物馆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甘肃科学教育馆,1950年改为西北人民科学馆,1956年改名为甘肃省博物馆,1958年迁入新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到一个城市,大明最喜欢看的就是当地的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甘肃省博物馆建筑面积2.1万多平方米,展览面积1.3万多平方米,馆藏珍贵历史文物、自然标本8万余件(组),其中一级文物686件(组)(含国宝16件)、二级文物2606件(组)、三级文物48164件(组)。汇集了甘肃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大量文化珍宝,尤以新石器时代之冠的甘肃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萃宝、古生物化石等珍贵文物独具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彩陶鲵鱼纹瓶,1958年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址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仰韶文化器物。瓶用细花红陶制成,小口翻唇细长颈折肩深腹平底,腹部两侧有耳。在瓶肩部以上至近底处用黑彩绘一条鲵鱼,关于这件彩陶瓶上的动物形象,考古界也有争论,郎树德介绍说,一种意见认为纹案就是娃娃鱼的真实图案;还有学者分析图案是人首蛇身,可能是伏羲氏的形象;还有人认为是龙的原始图形,鲵鱼的脸似人形,两眼有神,身躯卷曲,所以他们认为这种人面鲵鱼应该是中国最早的龙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踏飞燕,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彩塑“一佛二菩萨”造像出自天梯山石窟第3窟。天梯山石窟位于武威市南50公里张义堡,因山道崎岖,峰峦叠嶂,形如悬梯而得名。它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天梯山石窟是北凉王沮渠蒙逊于公元412年到439年之间开凿,距今已有1580多年的历史。由于历代战乱,特别是经历了1927年甘肃古浪8级地震之后,天梯山石窟仅存洞窟18个,北凉、北魏10窟,唐4窟,其余4窟皆残破。1959年由于修建黄羊水库,天梯山面临着被淹的危险,为了保护文物,在经过详细调查、清理、记录、拍照、临摹等工作之后,天梯山石窟的大部分文物搬迁至甘肃省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甘肃省博物馆小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甘肃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分享网上搜的资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午餐,阿西娅—西北妈妈拿手菜</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说实话,兰州牛奶鸡蛋醪糟,很正宗,好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午餐后,驱车前往什川古梨园,梨花初放,很是娇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什川镇离兰州仅有20公里,黄河穿腹而过,这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盛产瓜果,俗有塞上“小江南”美称。在这方水土留下亘古不变的沃土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就是据说中国规模最大的万亩梨园了。魏老板家的农家乐,太美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梨花飘香,时光静好。在春日的暖阳中,一朵朵如雪的梨花悄然盛放,为生活增添了一抹淡雅的色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什川的梨树栽培源自明代,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园中树龄最长的超过300年,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梨树尚存数千株。虽古茎虬曲,历经沧桑却依然枝繁叶茂,百媚千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般来说,梨树寿命就是几十年,而什川梨园却是一个奇迹、一个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天(4.8),继续游走什川古梨园,大明说带错路了,却让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宝藏餐饮农家乐,太喜欢了,自拍,航拍,照片+视频,拍的不亦乐乎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什川几乎家家种梨,以此为业,以此为乐。山洼里,河滩上,遍植梨树。什川梨树树龄大都在300年以上,老枝遒劲,形状迥异,更令人惊奇的是如今大多仍然枝繁叶茂,可开花结果。徜徉其间,郁郁葱葱的梨树树冠相依,绵延不绝,树阴下流水潺潺、禾苗青青,间或有一二庭院,青砖红瓦,柴扉石碾,古意盎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无人机拍摄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什川镇位于兰州东北部约20公里处,黄河穿腹而过,这里盛产瓜果,俗有塞上“小江南”美称。母亲河“黄河”在这里掉头北上,给这方水土留下亘古不变的沃野。南北有青山作屏,东西有湍流横亘,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不过,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里有中国规模最大的万亩梨园,被称为“世界第一古梨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什川梨园果真大得叫人啧啧称赞,这里的人们偏爱种梨树,家家以此为业,以此为乐,如今已成了许多老百姓奔小康的重要经济来源。山洼里,河滩上,房前屋后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梨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什川梨园的景色,以春秋两季最佳。春到什川,最先看到的是沿河的梨花迎风怒放,给古老的黄河镶上两道雪白的花边,林间雪涛滚滚,彩蝶纷飞,远山近野浸在一片花香中。登山远眺,只见梨花,不见古镇。金秋时节,霜叶火红,层林尽染,金黄的梨子挂满枝头,摇摇欲坠,家家果园里是欢乐的人们,各种载满梨子的车辆,忙着把甜蜜送到城市乡村。期待,硕果累累的秋季,再来什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资料记载,什川历史悠久,明弘治八年(1495年),因甘肃巡抚在今什川中心修筑“什字川堡”而得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什川梨树的神奇在于300多年长生不衰,这主要得益于南北两山青峰作屏,一堤之隔的黄河水滋润的这一方宝地,以及代代什川人的精心打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灿烂的文化,独特的地形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有“陇上小江南”之称的什川古梨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兰州周边绝无仅有的生态古镇,梨韵水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对梨花的喜爱不胜言表,不自觉的拍了很多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梨树下的什川,充满了田园诗意,仿佛一块世外净土,会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心里充满了安详和静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置身梨园如入“绿色氧吧”,令人心旷神怡,这里有经世界吉尼斯认证440年树龄的世界最古老梨树,成片百年以上的古梨树如同百岁老人,虽历经沧桑却依然精神矍铄,郁郁葱葱,刚劲虬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着满树盛开的梨花,让人仿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柔情与温度,沉醉在这片美丽的花海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四天(4.9),与飞天夫妇俩告别后,我们踏上了返程,由于时间尚早,顺路去了青城古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城古镇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榆中县最北端的黄河南岸,是兰州市惟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民间艺术之乡,也是甘肃省古民居保存较为完整、非常难得的古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城书院建于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一百多年的历史培养了大批优人才,其中翰林1人,进士10人,文举23人,50多位武举人及许多贡生。是兰州六大书院之一。古镇还有多处明清时期的民居和城皇庙内的古建筑。青城古镇,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有待于进一步去挖掘开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历史上的青城是以水烟为主的货物集散地,水陆交通发达,北京、天津、太原等外地客商云集,泊来文化使得青城古民居既有山西大宅院风味,又有北京四合院的格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罗家大院为四合院建筑,风格为典型的明清时期建筑,造型独特别致,气势宏伟庄严,使整个祠堂更显古朴典雅,是典型民俗文化博物馆。院子中有当年水烟作坊、水缸,石桌和满院子自然而生的草相映成趣。二进院子陈设有刺绣、灯笼和一些小物件。院后花园里有一处荷塘,荷叶碧绿,生机勃勃。电视剧《老柿子树》在此院拍摄,成为剧中四个儿子居住的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史记载,青城古镇为宋仁宗年间秦州刺史狄青巡边时所筑,所以叫青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城隍庙原址初为秦州刺史狄青的议事厅,故又称“狄青府”,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年间1038~1039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改为守备府,是一条城守备军指挥部的所在地。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改建为城隍庙,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现在大殿保存基本完好。近年又集资修复了门楼及戏楼,这里成为当地人们进行文化交流、休闲娱乐的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氏祠堂始建于乾隆50年(公元1785年),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其中殿堂、廊坊共计20多间,过厅还悬有咸丰皇帝赐予进士高鸿儒的匾额。里面悬挂清道光帝御赐高鸣桂“才兼文武”和咸丰帝御赐高鸿儒“进士”匾额。2003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城古镇内主要是古建筑、古民居群,对研究西北民居、西北风情有一定历史价值。这里曾经商贾云集,人才荟萃,教育兴盛,民风淳朴,享有“风雅青城,仁义之乡”的美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愉快的旅行,总是很短暂,相聚的快乐,却能留存很久。岁月匆匆,友情不老;时光荏苒,情谊永存。感谢有你们一路相伴,愿我们友谊之树常绿常青,岁岁年年共光辉。期待下次的一起出游……</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