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集宁区民建路小学教育集团,坚持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全面践行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劳动教育遵循内容多维、主题多元、方法多样原则,将教学与活动有机融合、课堂与生活相互补充、学校与家社有效衔接,积极构建“劳动+五育融合”教育模式,实现“以劳修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育人成效,提升劳动教育落地品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教育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个心灵和另一个心灵的碰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教育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个学科和另一个学科的融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教育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个课堂和另一个课堂的链接</p> <p class="ql-block"> 劳动教育和科学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p><p class="ql-block"> 而科学教育则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p> <p class="ql-block"> 然而,劳动教育和科学教育之间常常存在一定的隔阂。一方面,劳动教育更注重实践,而科学教育更注重理论。另一方面,学校的教学体系也常常将两者分开,使学生难以将两者结合起来,从而无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此,劳动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势在必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劳动教育和科学教育如何结合?</b></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这样做的,积极推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例如,在科学课程中,以“全国第36个爱国卫生月”为契机,“保护视力”全员行动调节课桌椅的高度,正好与六年级下册科学的能量相结合。科学课上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让他们亲手操作,利用扳手和内六棱扳手,体验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扳手拧螺丝的过程中,主要是将人的化学能(通过肌肉运动产生)转化为机械能(通过杠杆和轮轴作用放大),最终实现螺丝的拧紧。</b></p> <p class="ql-block">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理论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例如,在劳动课程中,可以讲解科学知识,让学生了解背后的科学原理。</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校加强了跨学科教学,将劳动教育和科学教育结合起来。例如,在科学课程中,可以讲解能量转换,并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从而更好地理解能量转换的概念。</p> 劳动+电能~热能 劳动+创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劳动+创新</b></p><p class="ql-block"> 学科融合项目式主题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学校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使不同学科的知识、理论、方法和技术相互结合,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将科学素养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研发以实践探究为核心的“劳动+科学”跨学科课程,以“做中学+学中思+思后研”的教育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促进技术与劳动的实践,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劳动技能。在每年四月份科技节中,学校为每个年级量身定制不同的项目式科技创新比赛,如“变废为宝”“科技小制作”纸飞机,纸的承重等,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索以及劳动带来的乐趣。</p> 劳动+传统 <p class="ql-block"> 开发优秀传统文化或当地民俗特色课程,通过融入传统文化,使劳动教育更加丰富多彩、深入人心。在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中,让学生参与春节年货采购、年夜饭的准备、家中大扫除,清明节扫墓祭祀,端午节的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赏月等传统习俗,了解传统文化,学习传统习俗中生活技能,增强科技创新的意识。</p> <p class="ql-block"> 总之,劳动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p><p class="ql-block"> 因此,我们所有的学校都应该积极推行劳动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