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尺讲台知青竟伟育桃李,一根粉笔都鄱乡村写春秋。”——题记</p><p class="ql-block"> 他个子不是很高,皮肤白皙,多少带点磁性的口音,有侬侬软糯的上海味儿,听起来总是甜甜的,比起狮山硬梆梆的乡音要好听得多,他就是我在狮山中学读初三时,教化学的上海知青陈竟伟老师。 </p> <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位在狮山中学教书的上海下放知青,应该有很多次机会,仍然可以回到许多人向往的大上海去工作。那里有生他养他的父母、兄弟姊妹,可是他一次又一次放弃了,把机会让给了他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他为的是他的执着,以及对这块已经熟悉了的,赣鄱红土地上的教育事业,一种无限坚守的精神,直至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都昌人民的教育事业。</p> <p class="ql-block"> 1970年4月13日,他从上海乘“东方红403号轮”,上山下乡来到都昌,再过12天就整整54周年。</p><p class="ql-block"> 1976年被推荐去九江师范读书,1978年毕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狮山中学担任化学老师;这一待的时间就是四分之一世纪,足25年,2003年调入东湖中学。</p> <p class="ql-block"> 在狮山那盖瓦、用木料做人字屋角的教室里,陈老师的课讲得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特别是他那浓浓的上海口音,有很强的吸引力,我们听得很认真。“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的元素周期表里,一百多位元素排序,我就是在陈老师的精彩讲解下背熟的。</p><p class="ql-block"> 陈老师还给我们讲了,这个元素周期表排序的故事。他说是一位化学家,经过无数个日夜的研究,冥思苦想,百思不得其解时,最后竟是在一场美妙的梦境中,完成元素排列的。</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所谓的梦境就是白天思考、研究的问题,在睡梦中,思维的一种继续延伸和拓展,也就是古人讲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p><p class="ql-block"> 初中时代的我们,通过陈老师对元素周期表排序的解说,让我们坚信学无止境,夜以继日,一定能攻坚克难。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哪怕是在睡着的梦境中,都能思考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晚上睡觉前,我们会把每一天学习的知识点,象放电影一样,温故而知新,加以巩固,</p> <p class="ql-block"> 记得,每次化学考试过后,下了晚自习,或者是中午,我们班许多同学都会挤在陈老师身后,在只有一张铺架,一张办公桌的教工瓦房宿舍里看陈老师阅卷。陈老师批改到那位同学的试卷,那位同学就靠近陈老师,站在他旁边,听他边阅卷,边讲评,直到弄懂为止。陈老师他从不厌烦,总是耐心细致地给我们讲解。</p> <p class="ql-block"> 还有我们最早观看到的,陈老师探亲期间从上海带回来的连环画图书,有《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给了我们最原始的中国古典文化启蒙。那个年代,文学知识、精神生活极其贫乏,一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唱词,都会把人弄得如痴如醉,无限想象的发癫,甚至思维失常。</p> <p class="ql-block"> 陈老师带来的这些图画书,是我们课外阅读,丰富的精神食粮。也让我,还有同学们更早地接触学习中国的古代小说,传记之类的图画文化,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我们对古典文化的浓厚兴趣。</p> <p class="ql-block"> 陈老师把他的一生,深深扎根在都昌乡镇的教育事业上,凭着他对这片土地的无限热爱、无限坚守、一直至退休,他赢得了无数学子的尊敬和爱戴。</p><p class="ql-block"> 多年没有看到过陈老师,后来知道陈老师退休后,仍然住在万里大道,加工城附近的一个小区。等下次有空闲,我一定邀上过去同班同学,去看看陈老师,要和他好好地聚一聚,叙一叙在狮山那一年读初三时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把他一位上海知青对教育事业的坚守和执着,扎根乡村基层教育的这种精神,好好地弘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还有我们还要邀请陈老师,一起再到狮山中学去看看,一所崭新的,软硬件设施齐全的,和城里一样的狮山中学:昔日的瓦房教室、宿舍、食堂,泥泞小路、操场,一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现代化的教学楼,教工楼,食堂,硬化的水泥路面,宽敞的,现代化的操场;还有专门的阅览室、图书室,古今中外的书籍都有。</p><p class="ql-block"> 陈老师这种对乡村教育的挚爱情怀,仍然留在都昌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他用在都昌即将54周年的时间,践行“三尺讲台知青竟伟育桃李,一根粉笔都鄱乡村写春秋。”</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献给尊敬的上海知青化学老师陈竟伟先生,祝他退休生活快乐,幸福。</p> <p class="ql-block">文章作者刘守志(右一)和陈老师(中)、同事余小华相聚白洋中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是根据刘守志老师的原文制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