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故里愚公渠

Mjk

<p class="ql-block">  愚公渠即引沁济蟒工程,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济源、孟县(今焦作市孟州)两县人民自力更生,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战天斗地的伟大创举。从1965年至1975年历经十年艰苦奋斗,建成了引沁济蟒渠这条"人工天河",是河南省山区水利发展史上继红旗渠之后的又一伟大丰碑,它像一条彩带,镶嵌在太行、王屋山腰,对改变济源、孟州的农业生产面貌起到了巨大作用。 </p><p class="ql-block"> 工程规模之大、涉及面之广、任务之艰巨是极其罕见的。10年间,先后劈开300多个山头,跨越200多条河谷,凿通总长16000多米的66个隧洞,闯过80多处险山恶崖,建造了403座桥涵洞。开挖土石方807.4万立方米,完成砌石89.72万立方米,累计投工1891.3万个,建成了长120公里、可通水23个流量的引沁济蟒渠,把蟒河流域200多个水库、水池和50多处提灌站、上万个小型水利设施,像银线串珠一样串联起来,使原来分散的"满天星"变成了"葡萄串",解决了40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p><p class="ql-block"> 2005年,毛泽东《愚公移山》发表60周年之际,济源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引沁济蟒渠更名为"愚公渠"。</p> <p class="ql-block">  由于其它工程(侯月铁路、河口村水库)的建设,再加上部分地段漏水、塌方,老渠几经改道。现在的愚公渠故道就是从唬魂潭到猴桥的一段老渠,全程约5公里。</p> <p class="ql-block">  从唬魂潭到猴桥要穿越11个长短不一的人工隧道,也被人称为“水上壁挂”。</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洞中</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渠底</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渠壁</p> <p class="ql-block">沿途的观景窗、台</p> <p class="ql-block">沿途看到的水库风景</p> <p class="ql-block">部分老渠</p> <p class="ql-block">猴桥,专门供水库两岸的猴子通行的。</p> <p class="ql-block">猴子</p> <p class="ql-block">河南版羊湖</p> <p class="ql-block">  引沁渠工程是济源、孟州两地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创造了"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真务实、勇创一流"的引沁精神。通过对老渠的修整和开放,使现代人亲身体验愚公渠建设的艰辛和坎坷,进一步感受了老一辈建设者战天斗地、不畏艰险、不怕吃苦、不怕牺牲、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创业精神。同时也欣赏了美丽的湖光山色。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