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七医院留治的日本小女孩一段往事

陈弘

<p class="ql-block">与发小李志和志清微信聊天,了解到有这样一件事,五十年代一六七医院组建初期,病房里住着一个脑部残疾的日本小女孩,由医院长期收治着,作为一六七医院军改到地方后的继承单位,湖南师大附属湘东医院近期将举办一次建院七十周年庆典聚会,为了进一步了解一六七医院历史,以便发扬人民军队医院“救死扶伤”的红医传承精神,他们想通过挖掘这个日本小女孩的资料,进而将解放军收留、改造日本籍医护人员的事情写入一六七医院的建院历史。</p><p class="ql-block">但是,事情都过去将近几十年,五六十年代出生在一六七医院的发小们,大的已年过七十,最小的也正奔六,六零后的这一代人都没听说过此事,询问五零后发小中的老大,一六七首任院长老红军孙老的后代晓利兄,他只记得一六七医院初期是有日本籍医护人员,他们随四野从东北南下,衡宝战役以后,四野部分部队划归湖南军区,然后,划归地方部队的日籍随军医护人员,就作为医疗业务骨干,充实分配到中南军区各新建的野战或预备医院。至于这个日本女孩是如何被收治到一六七医院,结局怎么样,他也不知道。</p><p class="ql-block">在了解日本小女孩事情之前,有必要把一六七医院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一下,一六七前身是中南军区第69预备医院,1952年更名为第72陆军医院,驻地为耒阳,1954年初,再次更名为一六七医院,并由耒阳县整体迁址到醴陵县,此后,这所以收治结核病患者为主的专业医院便落籍醴陵并传承至今。</p><p class="ql-block">自此,一六七医院收治的日本小女孩大致脉络就能设想到了。</p><p class="ql-block">首先,她肯定是当年日籍医护人员的后代,出生年代,大约是四野南下途中、也或许是一六七医院前身六十九或七十二医院建院时期。记得几年前,我在一六七发小群转发过一篇《日籍护士与中国军人的生死恋》的文章,讲述的是中南军区六十七预备医院里的日籍女护士沟胁千年与解放军干部杜江群之间的爱情故事,我就在群里发问:不知道早期一六七有没有日本人?立刻得到晓利兄答复:</p><p class="ql-block">“有日本医生,护士!衡宝战役时我母亲生我二哥就是日本护士护理的。我听马珊(一六七发小)说,八十年代四野曰本藉老兵还专门组团到长沙湖南省军区来寻找老部队”。</p><p class="ql-block">然后,马珊兄接着发了一张他父亲建院初期与日本籍医护人员的合影,并指出,照片里面“几乎全是日本人”。</p> <p class="ql-block">这是马珊父亲(二排左四)与72医院(167医院前身)日籍医护人员合影,从图片中的军人着装上判断,应该是在1952-1954年阶段,这一时期解放军已经取消了官兵普遍佩戴的大盖帽,重新回到简洁实用的“解放帽”时代,但女军人依旧穿着与大盖帽同时期配发的连衣裙。带着一点苏联女兵风格。值得一提的是,前排一左一右,两个男女军人,分别都抱着个一岁大小的孩子。也许,日本小女孩父母,或者小女孩本人,就藏在照片之中。</p> <p class="ql-block">其次,孩子父母在一六七院建成不久,甚至在七十二医院时期,就已经回国去了,这一点可以从四野日籍医护人员回国时间上得到证实,1953年到1954年一年左右的时间内,中南军区各部队医院的日籍医护人员开始陆续返回日本,比如,四野第33医院(四十七军野战医院)的连级干部中村义光,就是1954年5月,携同在部队医院的日籍妻子近藤双双回国,后来与中村义光一起组建“回想四野会”的 二森范子、沟胁千年、本间雅子等人,也是在这一时期从中南军区各医院回到日本。后来他们又以“回想四野会”名义于八十年代来湖南省军区寻根,时隔几十年,有的医院已经迁移,有的已经裁撤,但是,回访团成员本间雅子当年所在医院却一直存在,雅子在回忆中明确表示,她所在的医院是第七十二医院,也就是一六七医院的前身!雅子在72医院期间,还与一位她称之为“A”的中国军医发生恋情,碍于部队里有军人不得与外籍人士通婚的规定,“A”医生最终没有得到想要结果,雅子也于1953年启程回国。在医院举办的欢送会后,雅子握住“A”的手说了一声再见,便低头转过身去。她不愿意让A看到她的泪水夺眶而出,只听到“A”对她说“保重身体”,几十年过去,年近古稀的本间雅子还常常记起“A”医生。</p> <p class="ql-block">这是本间雅子在她回忆录中的照片,日期标注是1952年5月4日,照片中女军人的军帽上没有佩戴帽徽,判断还是69预备医院(72医院前身)时期,69医院专门收治抗美援朝志愿军伤病员,故医院的医护人员可能属于志愿军编制,不佩戴帽徽。本间雅子是哪一位,估计只有曾经在耒阳的原69或72医院老人才能辨认了。</p><p class="ql-block">一六七医院日本小女孩的父母,可能是因为孩子脑部疾病的缘故,便将她留在医院,两口子也与雅子等人一起回国了。</p><p class="ql-block">至于,孩子的父母姓甚名谁,后来是否来中国探视过自己的孩子,这都不重要了。</p><p class="ql-block">重要的是,他们作为曾经参与过侵华战争的日本军人或随军家属,在日本投降后,被前往东北的人民军队收留,在三年的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对他们进行了耐心的教育和言传身教的示范,并充分信任他们,让他们在战火中也得到锻炼,并感受到中国人民对已战败的敌国军民的宽容之心,极大提高了政治觉悟和省罪意识。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跟随四野大军,从白山黑水一直打到天涯海角。五十年代中期,他们回国后,依旧痴心未改,继续为中日友好事业而奔忙。</p><p class="ql-block">因此,对一六七医院以及继承单位湘东医院而言,当初收治这位日本小女孩,也是医院践行“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宗旨的一段历史,而且有着特殊的意义。</p><p class="ql-block">人民解放军在高举“医国”之手,打败旧军队,推翻旧政权的同时,采用“医人”之法,留用、吸引一批旧日本军队专业技术人员和医护人员,使他们洗心革面,运用他们原有的“医病”之术,为中国的解放战争做出了贡献。从而,践行了自古以来医药界的一个理想:</p><p class="ql-block">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