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鄂西(一)恩施采风

碧海丹峰

<p class="ql-block"> 畅游恩施宜昌</p><p class="ql-block"> 谷峡崖瀑奇景观,</p><p class="ql-block"> 恩施宜昌清江延;</p><p class="ql-block"> 高峡平湖沧桑变,</p><p class="ql-block"> 旅行求索累复欢。</p> <p class="ql-block">  正是下面这张网上的照片引起我对恩施的关注。恰有同学提议旅游,我们就选择了恩施。旅行社的行程包括宜昌,两地均在湖北西部。于是,文章的题目就叫“走近鄂西”。其实,人已走进鄂西,为什么却用另外一个“近”字?这是因为鄂西有沧海桑田变化的历史遗迹,有厚重的进化文明 ,更有天翻地覆的现代进程,几天的走马观花,连管中窥豹都做不到,所以只能用这个“近”字啦。</p> <p class="ql-block">  4月9日,大连旅行社组织100多人包机出行,一下飞机就收到当地人的热情接待。</p> <p class="ql-block">  4个多小时的车程把我们送到了恩施大峡谷,开始了此次的旅游采风。</p> <p class="ql-block">  恩施大峡谷的地标——“一炷香”。</p><p class="ql-block"> 一炷香高150多米,直径只有4米多。</p><p class="ql-block"> 要观看一炷香,必须乘缆车登顶才行。旅行社行程没有安排 ,我们只是去了大峡谷的云龙地缝。下面的一炷香照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云龙地缝,又称云龙河漳谷。</p><p class="ql-block"> "嶂谷"( narrow gorge )是喀斯特地貌的专业术语,它是指谷坡陡直且深度远大于宽度的峡谷,又称"地缝式峡谷"。云龙河嶂谷长约千米,谷宽20-60米,谷深70-120米,谷壁陡立,峡谷上部谷肩处分布数个小型瀑布,谷底水流汹涌湍急。而令人惊叹的是,云龙河地缝式峡谷的顶部却是较为平坦的谷地。</p><p class="ql-block"> 大峡谷云龙河地缝悬崖绝壁,河流急湍、悬瀑飞溅,景观环境壮观。地缝两侧绝壁陡峭,一道道瀑布飞泻直下,缝底云龙河潺潺淌过,水质清澈见底,缝壁茂密的灌木相互掩映,斑斑阳光洒入缝中,以险、峻、奇、幽的自然景象、峰丛、峡谷栈道、千层岩、绝壁等!</p> <p class="ql-block">   畅游清江</p><p class="ql-block"> 清江被称为恩施土家族的母亲河,全长八百里,有"仙境岂有天上有,人间清江胜银河"的美誉。泛舟清江河面,宛如一幅山水画与自然融为一体,“船在江上走,人在画着游”。游船游览八百里清江美如画、最美画廊在景阳的景阳画廊段。清江峡谷幽深、气势雄伟 。有世界唯一的震撼的卡斯特地貌的一颗明珠——神奇蝴蝶岩。</p> <p class="ql-block">  美丽的蝴蝶岩,世界的地质奇观。</p><p class="ql-block">你看,像不像张开翅膀的蝴蝶?!</p> <p class="ql-block">  恩施地心谷,当惊世界殊。</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2.5亿年前石破天惊的嶂谷(地缝)地质奇观,震撼全球;</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215万年前的"建始直立人遗址",挑战人类起源学说;</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4000年前中华文明"巴盐古道",驰名中外;</p><p class="ql-block"> (山)险、(谷)奇、(道)古、(洞)野,雄冠天下,地心归来不看谷!。</p><p class="ql-block"> 地心谷景区分为:</p><p class="ql-block">两大景区(直立人谜窟景区,地心天堑景区);</p><p class="ql-block">三段峡谷(问心谷、洗心谷、舒心谷);</p><p class="ql-block">等等。</p> <p class="ql-block">  梭布垭石林,是央视《地理.中国》栏目三大地质奇观的拍摄地之一。据专家考证,梭布垭石林的形成和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一样,都是清江流域发育的一片喀斯特地貌带,经历复杂的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现在神秘莫测的龙鳞石、远古的石磬之音、四亿年的猛兽化石。</p><p class="ql-block"> 石林形成主要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在距今四亿多年前,恩施地域仍然是一片汪洋,当时生活着很多古老的海洋生物,有三叶虫、草履虫、中华震旦角石等等。当这些生物死亡后混合着泥沙沉入海底,奥陶纪地层逐步形成,一直有中国"石林之首"的赞誉。</p><p class="ql-block"> 它名字中的"梭布"是土家语"三个"的意思,"垭"意为高山大岭间的狭窄之地,合在一起,即指三个垭。而就在这样的垭口之处,遍布着无以计数的石林和石柱,它们有的形若雄鹰远眺,有的神似仙女回眸,有的又酷似朵朵莲花…所谓奇石林立、环环相连,不外如是。最令人惊叹的是,梭布垭虽是石林,却满眼绿色,那长在石缝中的草,立在石顶上的树,给千姿百态的奇石披上了一层厚厚的伪装,给人一种"不在其中走,哪知是石林"的错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梭布垭石林里密布着一种我国特有的生物化石,它是海洋中一种凶猛的肉食动物,学名叫做中华震旦角石,发源于震旦纪,在奥陶纪达到鼎盛。中华震旦角石是央视《地理·中国》栏目考古专家主要考证化石,据专家介绍:中华震旦角石是远古深海中的顶级猎食者,通常生活在一百米到二百米左右的深海中。目前已经发现最大的化石,长度超过两米,它的外形呈现圆锥形,表面发育有节,形如宝塔,这种动物的化石在奥陶系灰岩中广泛分布,被地质学家公认为是奥陶系地层形成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天两万多步的恩施旅行结束了,我们又匆匆赶往下一站——宜昌。请继续阅览下篇——走近鄂西(二)宜昌采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