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口四根大柱子银行探秘(原创)

民生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南京工行成立之初的中山东路1号</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坐落于“中华第一商圈”、南京新街口广场东北角的中山东路1号,是新街口地区现存最古老、最为典型的民国建筑,迄今已有91年历史。整座建筑保存完好,1991年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近代优秀建筑,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p><p class="ql-block"> 1984年,这里正式成为中国工商银行南京分行(以下简称:南京工行)的办公大楼及营业场所,目前为南京工行贵金属旗舰店和财富管理中心(私人银行专属服务区)。</p><p class="ql-block"> 回眸南京工行初创的风雨足迹,展现这座古老银行大楼的历史文化建筑,近日笔者多次深入实地探究、查看资料、测量有关数据。</p> <p class="ql-block">四十年代的新街口广场及银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古老厚重的历史 </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中山东路1号的这座建筑,建于1932年,上海缪凯伯设计,新亭营造厂承建,1933年竣工,工程造价约20万元。大楼主体地面三层、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坐北朝南,整座建筑占地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180平方米。平面近似正方形的灰白色西式古罗马风格,具有西方古典复兴的建筑特点。 </p><p class="ql-block"> 大楼外部由爱奥尼柱式为主要立面设计,内部中庭穹顶系挑顶天窗,天窗与边角系钢花饰结构。大楼正面朝南有四根相同的爱奥尼式巨柱,每根巨柱高达九米、基座高0.6米、直径为1.24米,四根巨柱间隔均等为2.15米;大楼外部东西两侧亦各有六根相同的爱奥尼式檐柱,每根檐柱间隔不均等。大楼每个窗口下均用意大利大理石饰面,以及屋顶栏杆、窗棂、墙柱线角等衬托,建筑轮廓清晰,线条多而不乱。外墙立面采用水泥斩假石,线条丰富、做工细腻逼真,整个建筑坚固挺拔,浑厚凝重,显示了银行业主的丰厚资本和经济实力。 </p><p class="ql-block"> 与外观上厚重古朴不同的是,大楼内部处处体现着雕刻精美的浮雕,包铜双开的大门、通透的长窗、中庭的天窗、回旋的楼梯,尽显辉煌气质。 </p><p class="ql-block"> 大楼正面呈凹形,进入大门要走上0.8米高的五级台阶,入口处有并排镶包金属的矩形双扇门4座、东边窗一扇,上方均有花饰浮雕精美图案。每座门高2.43米、宽1.7米,门上窗高0.65米、宽1.7米。其中最西边的门,大小、式样、材质均与中间3座门相仿,只是有点色差。笔者以为应该此门为后人所开,或许就是汪伪时期而开;东边的一扇窗,高度、宽度和上方浮雕图案,均与4座门相当。由此可以得出,西边的那座门原本应该也是一扇窗,与东边的窗相对称。还有一种可能,东边的那扇窗原本也是门。如是,那大楼的正面就是5座门。 </p><p class="ql-block"> 1937年12—1945年8月,日军占领南京期间,这座大楼沦为汪伪中央储备银行行址。此间,还在这座大楼的顶部平台南侧加盖了二层小楼,平面约占整个平台的三分之一,使整个大楼建筑物总高度增加到五层。但它的整体风格与大楼极不协调,艺术水准也不高。加盖的二层小楼是歇山顶,是中式传统建筑顶,而原楼顶是西式平顶,还有西式塔楼。另外,加盖的小楼南面的柱子式样也与原大楼的柱式不协调。因此,2009年在对这座大楼修缮时,拆除了汪伪时期加盖的两层楼,还原了历史本来面目。 </p><p class="ql-block"> 至于大楼地下一层,尽管未能寻找到入口处,但经许多知情的南京工行老人回忆,证实大楼地下层位于北侧,面积约在80平方米左右,且当年是作为库房使用的,如今的入口已被封闭。</p> <p class="ql-block">正门</p> <p class="ql-block">最左边门</p> <p class="ql-block">中间门</p> <p class="ql-block">最右边窗</p> <p class="ql-block">大楼西侧</p> <p class="ql-block">大楼东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民国建筑的地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建伊始,矗立于民国东西南北两条主轴线的交会点、新街口核心地带的中山东路1号,这座以十六根巨大的古希腊立柱环绕的欧式风格,具有浓厚的古典复兴式建筑特色的大楼,成为民国时期新街口地区最重要的地标性建筑,也成了老南京人心中银行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中山东路1号大楼是一座拥有饱经沧桑的91年历史。该大楼自建成以来曾几易其主:从最初1935年入驻的交通银行南京分行、1937年汪伪政府的中央储备银行,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南京分行、交通银行南京分行(在原址恢复营业),再到1949年解放后的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1984年至今的南京工行。这就是,一座建筑物,见证并折射出南京金融发展史的风雨历程。</p><p class="ql-block"> 南京近现代重要建筑专家、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琦对这座建筑评价颇高:中山东路1号就是一处老古董,是现存为数不多的一张民国建筑名片。从大楼的构造和配置看,其规格在当年堪称“时髦”。</p><p class="ql-block"> 在大楼三楼顶部平台上的四角,有高4米、墙厚约0.55米,约40多平方米的4间西式塔楼(即平房)。其中西南、东北角是楼梯房,均可直通每一层。西南角的房及楼梯,建造在大楼主体内,而东北角的房及楼梯是建造在大楼主体外,但紧连着主体。</p><p class="ql-block"> 在大楼顶部平台东北角塔楼上方的西北角,还竖起了一个小烟囱。据了解,该烟囱就是大楼原来烧锅炉之用。当初,整个大楼都安装了水暖,用锅炉烧热水来当“空调”,在当时已属先进技术。这套设备、锅炉早已不见踪影,唯一留下的也只有这烟囱了。 </p><p class="ql-block"> 如今在高耸林立的现代楼宇群中,这幢古老的建筑依然没有被淹没,仍然流露出不凡的气质,始终都是中山东路的地标,在人流如织中依旧拥有颇高的回头率。</p> <p class="ql-block">2009年大楼改造前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大楼内部</p> <p class="ql-block">一楼</p> <p class="ql-block">二楼</p> <p class="ql-block">三楼</p> <p class="ql-block">财富中心</p> <p class="ql-block">楼顶</p> <p class="ql-block">回旋的楼梯</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神秘的楼内金库</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个民国建筑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地方,当属里面神秘的金库了。</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金库位于大楼一层营业大厅北侧,有大、小库房两间,大库房面积32平方米,小库房面积23平方米。库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墙体嵌有钢板。金库当时主要作为保管库房使用,其内存放现金、金银、银行票据凭证、重要账表印章,以及代客户保管的贵重物品等。金库戒备森严,金库大门由库门、栅栏门构成,库门钢质结构,机械式保险。每道门高2.3米,宽1.34米,厚0.4米、重约6吨,需要两人同时开启。金库大门由美国俄亥俄州万事利(M0SLER)公司制造,漂洋过海远道而来。</p><p class="ql-block"> 这座民国时期的老金库,如今已变成金融发展陈列室。大库房,展示着近百年来国内金融市场上流通的具有代表性的珍贵票据精品,其中包括清朝道光年间钱庄发行的庄票,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发行的黄金储蓄票,根据地发行的临时债权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式存单、支票等,将中国民族百年票据、百年金融的历程一一呈现;小库房则成为小型金融博物馆,点钞机、算盘,这些金融文物安静的躺在橱窗里,仿若在默默诉说历史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据《南京晨报》报道:当小记者们走进一楼的贵金属旗舰店参观,打开重达6吨的金屋门时,映入眼帘的是陈列着从民国时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流通的各类纸币和票证,品种之多,仿佛就像在参观一座金融博物馆。据悉,经常有小记者团来这里参观。</p> <p class="ql-block">6吨重的金库门</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南京工行从这里启航</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4年,南京工行成立之初,机关办公地点就在中山东路1号。当时大楼一层为对外营业网点、金库位于营业网点北侧,二层、三层、四层为机关处室办公室,五层为大会议室。行长室、医务室、理发室、幼儿园,分别在二层、三层、四层。</p><p class="ql-block"> 忆往昔,南京工行从这里启航,跨越式发展从这里腾飞,辉煌华章从这里谱写。它不仅见证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更见证了中国工商银行的发展与壮大。</p><p class="ql-block"> 四十载成就辉煌业绩,四十载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南京工行建行四十年来蓬勃发展,始终聚焦本源,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各项业务规模及核心指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迈入全国工商银行同类行经营绩效考核一类行。 </p><p class="ql-block"> 2002年,南京工行机关虽然从这里搬迁至中山南路408号(2020年9月又搬迁至今天的江东中路379号),但南京工行的对外服务营业场所在此处始终未变。</p><p class="ql-block"> 2009年这座大楼修缮时,拆除了汪伪时期加盖的两层楼(四层、五层),更换了百余根旧梁柱,楼顶又改造成一座玻璃金字塔。当夜幕降临,探照灯从大楼内部射出,玻璃金字塔顶会铺上一层光晕。从高空俯视,这里宛若南京市中心一颗玲珑剔透的钻石,与周围的金陵饭店、德基广场交相辉映,玻璃顶及其四壁的的精美浮雕,无不透露着这座建筑的历史厚重感,再次成为新街口的又一大视觉中心。</p><p class="ql-block"> 修缮后的大楼,恢复了原有的三层建筑,不仅保留了西式建筑风格,而且还加装了电梯,更为可喜的是通过巧妙设计和科技创新,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打造了集文化展示、产品销售、客户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区,为广大客户提供全新的服务体验。大楼一楼是南京工行贵金属旗舰店,不仅销售种类繁多的贵金属产品,还为客户提供黄金回购业务;二楼是财富管理中心(私人银行专属服务区),面向全市个人高端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服务;三楼是贵宾客户沙龙区,主要为客户提供融资理财、贵金属交易等咨询服务,定期举办投资讲座等。 </p> <p class="ql-block">  历经91年的沉淀之后,中山东路1号俨然已成为南京地区产品种类最全、服务功能最完善的一处财富新地标,开创了业内最丰富的四大类产品体系,形成以实物类产品和交易类产品为主体,融资类产品和理财类产品为新亮点的业务版图。历史、文化、艺术、财富、尊贵的南京工行营业场所,这些值得传承与向往的都集中到了这栋民国建筑里。</p> <p class="ql-block">  注明:</p><p class="ql-block"> 文字撰稿、美篇制作、景物图片(除历史照片),均由本人完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0二四年四月十六日制</p> <p class="ql-block">2024年第一期《致远》杂志:采用</p> <p class="ql-block">《金陵作家》采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