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高新一中校史(1964—2024)就要出版了!</p><p class="ql-block"> 编后记</p><p class="ql-block">2023年春,学校领导班子决定编写济南高新区第一中学校史,建立校史馆。延宕数月,未付诸实施。秋,成立校史编写机构,聘请我校退休教师周和平担任工作顾问、校史执行主编。编写、建馆工作随之全面启动。经过半年多的紧张工作,至2024年4月中旬,36万字的高新一中校史正式脱稿,校史馆初现雏形。</p><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起,学校在网上发布高新一中文史资料征集提纲,进行广泛宣传。部分教职工、退休教师、关心母校的校友,积极踊跃提供实物、纸质材料,为校史编纂、校史馆的建立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半年多来,校史编写组的同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投入工作,不论是年逾古稀老前辈,还是在职教师,大家都向着一个目标努力:把学校60年的历史留存下来,展示于世,不致因学校的变迁而被岁月的尘埃所掩没、所遗忘。</p><p class="ql-block">因为年代久远、机构演变、人事变换,早、中期的史料已寥寥无几,甚至无片纸只字。这就大大加大了工作难度和强度。好在2014年学校50年华诞的时候,出版过画册《孙村中学华章》,其中部分资料可资引用、借鉴。尽管如此,距离校史所需要的大量资料仍然相去甚远。为此,编撰人员不辞辛劳,一边查阅现有材料,一边奔波走访老同志,找资料、查档案,广访问、勤联系,千方百计进行挖掘。除召开座谈会,找老同志、老校友外,还通过网上联系,加入朋友圈,硬是联系了外地校友,搜集到相关信息,征集到珍贵的回忆录。</p><p class="ql-block">通过查阅、收集资料、寻访校友和编写稿件,大家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风雨,和老教师、校友们一起,从建校起一步步走向现在,展望未来。大家深切感到,学校从创立到现在,确属艰苦卓绝!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无数人为其成长壮大而呕心沥血、埋头苦干、不计名利,默默奉献。有过成功的欢乐,也遭受过挫折和苦难,但终于走到了现在,走到了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我们不应忘记历史,更应该珍惜现在。</p><p class="ql-block">编写、建馆工作,始终得到学校领导尤其是翟涛校长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到广大教职工和校友的关心、帮助。副校长田传峰亲自组织走访调查工作,担任基本素材的搜集整理,文稿的初审;执行主编周和平不顾年事已高,夙兴夜寐编辑文字材料,积极主动走访调查,核实信息资料,征集文史资料;张建国、李庆岭、孙承强等同志担任文字整理等相关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汗水。</p><p class="ql-block">老领导张玉才、孙玉田、王丕海、田士军、刘宗泉、石希同、宋承玺、田明水、雷明义、杨而森、贾志强、吴向前、李福山等,老同志朱群熹、卢桂芳、刘海清、傅光宇、贾圣宗、杨宗法,老校友李传友、娄同修、杨东玉、孙元河、谢圣艮、吴学俭、林华、李玉荣等分别为编写校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照片、信息,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意愿是将学校60年的发展里程及取得的主要成就,真实、全面、客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但由于史料不足、时间紧迫、水平有限,这部史稿尚难尽如人意,遗漏之处在所难免。谨请各位校友及读者见谅,并请提出宝贵意见,以作为今后修编校史的依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编委会</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15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