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之行•北方民族博物馆

玉树临风

<h1>  一直以来,日本自认为是“单一民族”的国家,大和族是日本国唯一的民族。其实,在日本除了占总人口数99%的大和族之外,还有阿伊努族、琉球族。为了更深了解北海道的历史,游学北方民族博物馆是最佳的选择。</h1> <h1>  北海道立北方民族博物馆是一家由北海道教育委员会设置,北方文化振兴协会管理的功利性博物馆。位于日本北海道网走市天都山脚下,是不加雕饰的大平层红砖结构,质朴无华,沉稳大气。入口处耸立着玻璃金字塔,颇具艺术气息。</h1> <h1>  一条长长的蓝色通道,仿佛将观者带入远古的年代。迎面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副奇特的面具,据称是该馆的象征,曾被阿拉斯加爱斯基摩的萨满配带过。面具上部表达的是人类世界,中间是动物世界,下部是精灵,即灵魂世界。</h1> <h1>  心中暗想,爱斯基摩人的面具为何成为该馆的象征。原来,该馆不只展示本土的阿伊努族,还展示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北欧各国以及中国北方民族的传统生活用具和考古资料。按衣、食、住、行等主题陈设约900件贵重资料,辅以丰富的声像,让观者接触和了解北方民族的生活和文化。</h1> <h1>  总以为“<b>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太寥落</b>”的北方民族服饰是简朴而粗陋的,但这里的展品颠覆我的认知。手工缝制的衣服,精心刺绣着眩目的图案。衣服的颜色、形状和图案彰显穿着者的性别和身份。</h1> <h1>  大自然赋予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聪明的北方民族,用柔软的驯鹿皮和耐水的海豹皮作为材料来制作衣服,衣服款式十分简单,乍一看与连帽卫衣颇为相似,是北方民族赖以生存的必备服饰,穿着它能轻松抵御零下三四十度的温度。</h1> <h1>  橱窗里两件透明的衣服看着有些别致,透明挺括。竟然是用海豹、海象的肠子制成的衣服,防水性能极好,如此稀罕物品令人大开眼界。同窗还陈列着用鱼皮制作的衣服,制作工艺复杂繁琐,每一件都是孤品。</h1> <h1>  这里还陈列着数件阿伊努人制作的树皮衣。居住在北海道南部的阿伊努人爱用榆树皮制作服装,他们将榆树皮浸泡去胶,手工分离成柔韧的纤维,然后编织成衣。此情此景,令我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美好”<b>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温</b>。看来物质资源决定生活品质。</h1> <h1>  阿伊努人旧称"蝦夷"。是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的混合类型。面部和身体多毛,中国史书称之为“东夷毛人”。《宋书·倭国传》记: “<b>日本东北隅,隔以大山,山外有毛人国……身面皆有毛。</b>“近几百年来,曾经是日本列岛主人的阿伊努人被强制同化,人口规模不断缩小,面临灭绝的境地。</h1> <h1>  北方民族喜欢生食鱼肉,烹饪用具以及餐具相对简单,面盆和盐钵等日常用品也不复杂,大多为木制品和骨制品。陈列一隅的方型木盒,是北西海岸印第安人使用过的烹饪工具。他们在其中放入食材和水,再放入烧热的石头进行烹饪,这种烹饪方式并不常见。</h1> <h1>  “<b>民以食为天</b>”,食物对于生存在寒冷地区的民族尤为重要,捕猎和捕鱼是他们获得食物的主要手段,捕获是否成功,工具至关重要。这里陈列着各种各样针对动物习性的捕猎工具。</h1> <h1>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柄鱼叉,形似电影《诸神之怒》希腊神话中冥王哈迪斯使用的兵器,名双股叉。是居住在网走的阿努伊人曾经使用过的老物件,叉头、中柄、柄、叉网等一应俱全,是日本唯一保存下来的捕猎工具,非常珍贵。</h1> <h1>  此处陈列的捕猎工具可谓五花八门,丰富多彩。除了刚刚介绍的双股叉,还陈列着捕鸟用的波拉弓、箭头、标枪;捕猎陆地动物的陷阱、机关弓;捕鱼用的鱼网、鱼叉、种类繁多的鱼勾等,着实令人惊叹。</h1> <h1>  展馆的中央展示着北方民族的交通工具——船和雪橇。 架在最高处的那条船,船身封闭,仅中间留有一口圆洞,此为阿拉斯加爱斯基摩人的兽皮艇,在木质的框架上覆盖海豚皮而成,是现代皮划艇的前身。无论是从外形上,还是从工艺上,都堪称完美的艺术品。</h1> <h1>  展台上的另两艘小船,一只古朴,一只华丽。是印第安人用白桦树皮制作的独木舟,当然桦皮船并不是印第安人的专利,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鄂伦春人自古亦是制作桦皮船的一把好手。相隔万里的人们居然造出同款的桦皮船,令人匪夷所思。</h1> <h1>  雪橇是北方民族重要的交通工具,分为驯鹿雪橇和狗拉雪橇,其造型有的像步辇,有的像小船。雪橇,国人称之为“爬犁”。《竹叶亭杂记》记载,“<b>(黑津)冬时水冻,坐爬犁驾狗而行……,日行可六七百里。</b>”这里的“黑津”即我国东北的赫哲族,狗驾爬犁在赫哲族中被广泛使用。</h1> <h1>  在冰天雪地里行走不是一件易事,聪明的北方民族发明了雪鞋,以硬木为框架,用生皮带子编织成网。模样看上去像网球拍,雪鞋能分散体重,可以让人在雪上不下沉的行走。一起陈列的古老滑雪工具也挺有意思,木质的滑雪杖和滑雪板,虽然看上去有些笨重,但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h1> <h1>  300年前阿拉斯加爱斯基摩人冬天的家被重点展示在这里,是按1:1大小复原的雪穴屋。这种半地下的房子保温效果很好,入口处挂着毛皮帘,能挡住凛冽的寒风,走过地下通道,便进入住所。 住所的柱子使用原木或鲸鱼的骨骼,屋顶有通气口和照明窗,半透明的“窗纸”是海豹的肠衣。墙壁上放着用海豹油脂点燃的石灯,照亮漫长的冬夜。</h1> <h1>  看完衣食住行,接着从礼仪、祭祀、信仰等方面领略他们传统文化的魅力。正中是北西海岸印第安人的图腾柱,从上而下雕刻着鸠、熊、虎鲸和狼面海怪,是最引人注目的文化象征。图腾柱后侧陈列着的鸟头样制品,是他们冬季仪式上使用的面具,看着像艺术品。</h1> <h1>&nbsp; &nbsp; &nbsp; 祭祀一般都离不开萨满。北方将能与神灵交流的人称作萨满,他们身着特别的服装,带着大鼓,干着占卜、预言、治病的营生。当然音乐在活动中亦不可或缺,这里主要展示着阿伊努人的乐器,单侧覆皮的大鼓,竹制的口琴,铜鼓立琴与铜鼓马头琴......,于不识音律的我来说似曾相识。</h1> <h1>&nbsp; &nbsp; &nbsp; 每个民族祭祀方式不尽相同,这里主要介绍北海道阿伊努人的熊祀。阿伊努人捕捉幼熊,饲养其长大。在举行送熊祭祀时,由族长老射杀并进行解体,使其肉体和灵魂分离,将其灵魂送回神的国度。感谢神以熊的姿态下凡,带给人们食料和皮毛,祈祷神的再访。</h1> <h1>&nbsp; &nbsp; &nbsp; &nbsp;博物馆的藏品虽然都是日常的生活用品,并不精彩夺目。但每一件藏品,都诉说着北方民族的智慧与才情,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无论是捕猎的工具、传统的民族服饰、居住的雪穴屋,还是带着文化印记图腾柱,让我们对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也有了更新的认识。</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