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雷雨》

紫苏

<p class="ql-block">  再读《雷雨》,似乎有不一样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一、浅析写作背景</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旧中国,正处在新旧交替时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和封建资本家的存在,让曹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愤懑与愁苦,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面对黑暗的现实,身处大学四年级的他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他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他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他才拿起笔。《雷雨》是他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p><p class="ql-block"> 一代热血青年带着对现实的极度不满,对封建家庭的极度抗拒,对黑暗的社会中底层人民的深深的同情,提笔写下了慷慨激昂、悲惨曲折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二、吃人的封建社会——那些悲惨的女子</p><p class="ql-block"> 三十年前,一位弱女子,带着刚出生三天的儿子,被赶出了周家大院。那位伤心欲绝的女子选择了投河而死。然而,凑巧的是她没有死成。三十年后,她为了看望在豪门大宅做女仆的女儿,又一次来到了周家大院。当她听说了这家的老爷古怪的习惯,看到桌子上摆着的她年轻时的照片,她觉得天旋地转,命运和她开了如此大的玩笑。当她又听说,自己的亲生儿子和女儿相爱,而且有了三个月的身孕,她几乎疯了。她说,命运和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于是她说,“今天晚上,是我让他们一块儿走,这罪过我知道,可是罪过我现在替他们犯了;所有的罪孽都是我一个人惹的,我的儿女们都是好孩子,心地干净的,那么,天,真有了什么,也就让我一个人担待吧。”</p><p class="ql-block"> 她想他们走得远远的,永远不要回来。可是,那个被束缚被禁锢被伤害至极的繁漪不想放过抛弃了自己的周萍,她当着所有人的面把真相抖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那个人吃人的封建社会,把一个又一个女性摧残的失去了人性,失去了活着的意义。鲁侍萍痴痴呆呆了,繁漪疯了,四凤不堪重负触电死了。</p><p class="ql-block"> 她们都追求爱情,她们都想反抗命运,她们都想找到人生的依靠,可后来,她们发现自己想错了,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她们还没想清楚,在封建思想禁锢的社会生活,她们有模糊的认识,可终究逃不过悲惨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她们的结局是注定的。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在那个资本家唯利是图的年代,在买那个封建家长权威稳固的时代,在那个封建礼教横行的时代,她们冲不破绑在她们身上的重重枷锁。</p> <p class="ql-block">  三、复杂的人性——真情与假意</p><p class="ql-block"> 当周朴园再次面对三十年前被逼投河未死的鲁侍萍,他的内心是矛盾的。</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他是虚伪的资本家,是自私的唯利是图的封建家长,是伪善的渣男。当他听说鲁侍萍活着,就不敢相认,当他得知站在自己面前的人就是鲁侍萍,他害怕、恐惧、威胁,企图用钱摆平一切。当他得知在矿上带头闹事的就是鲁大海,他的亲生儿子,他第一时间就想开除他。</p><p class="ql-block"> 又有人说他是被封建家庭所禁锢所残害所逼迫的重情男子。作为周家的董事长,他保留了三十年前的鲁侍萍用过的旧家具,她的照片,她的习惯,记得她的生日。当他再次看到鲁侍萍出现在繁漪面前,他还是考虑给鲁侍萍两万块钱,还说我没有做到的,周萍会替我补上。</p><p class="ql-block"> 他对鲁侍萍是否有真情?有为什么当初那么决绝,见面那么害怕?没有为什么又放心不下。</p><p class="ql-block"> 我想,他还是有愧于鲁侍萍的。时光过去了三十年,午夜梦回的时候,他或许会沉浸于往事,回想自己的过去。他用钱、用行动来保全自己的“旧时光”,从这一点上来说,他是有人性的。他起码懂得愧疚。</p> <p class="ql-block">  四、人生的思考——良知与悲悯</p><p class="ql-block"> 读《雷雨》,我们不得不佩服曹禺的用心良苦,也不得不佩服他超前的预测力,更佩服他的胆识。《雷雨》是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里程碑。</p><p class="ql-block"> 这样一部跨越世纪的作品,在今天读来,仍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不已。</p><p class="ql-block"> 我们读《雷雨》的意义在哪里?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宋宝珍说的:“ 《雷雨》通过其悲剧结局,告诉我们很多‘不可以’,比如在情感欲望的追求上不可以随心所欲,在爱情的自主选择上不可以悖逆人伦,在悲剧责任的问题上不可以放弃承担,等等。因为每个人的存在都不是绝对孤立的,这是我们共同的现实。”我想这是最好的回答。</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价值信仰、良知悲悯逐渐丧失的时代,我们需要重读经典,重温经典,重拾良知,知道人生的“不可以”,敬畏生命。唯有如此,才不辜负我们来这世上一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