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至美花戏楼

心烟成群

<p class="ql-block">  皖北平原上的千年药都亳州,有一座美丽精致的花戏楼。</p><p class="ql-block"> 我原以为,花戏楼只是一座古代遗留下来的戏台,其实,她是以大关帝庙为主体,有岳飞庙、张飞庙等组成的古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花戏楼,原为关帝庙,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由山西、陕西两地的药商发起筹建,因此也称为“山陕会馆”,后清康熙、乾隆年间,不断扩建,修建戏楼,建筑上的砖雕、木雕、彩绘多以地方戏曲折子戏为主要内容,所以俗称花戏楼。</p> <p class="ql-block">  花戏楼最前端是一座照壁,其后便是大门,乍一看,我仿似来到了徽州,门头是三层牌坊架式,墙体为水磨砖墙,镶满了砖雕,有人物、车马、山林、花卉、禽兽等,共雕人物115人,禽鸟33只,走兽67只,雕工细腻、栩栩如生,被称为花戏楼“三绝”之一。</p> <p class="ql-block">  大门左右两侧,各有一根铁旗杆,铸造于清道光年间,高16米多,一对铁旗杆重约12吨。自下往上分五节,上铸有盘龙、仙鹤、铁旗等图形,还悬挂24只铁风铃,有风吹过时,仍会发出悦耳的叮咚声。听当地人说,这对铁旗杆的铸造方法和如何竖立起来的,至今仍是个谜。铁旗杆的精妙之处,让它成为花戏楼“三绝”之二。</p> <p class="ql-block">  那么还有一绝是什么呢?那便是戏台上的大杨木透雕了。戏楼坐南面北,戏楼上有一“凸”状戏台,是供山西、陕西药商邀请达官贵人观戏之用。</p><p class="ql-block"> 戏台四方有檐角,下有六根立柱顶立。一眼望去,戏台给我的感觉就是“精雕细琢”,整个戏台,共刻有18出三国戏文题材的木雕,600多个人物形象,还附有山水、花卉、奇珍异兽等图案,虽无法细数,但戏台上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雕刻,确实让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  戏台的后方便是大关帝庙,坐北面南,主殿门口有一铁鼎,旁边立着一只建于康熙年间的铁鹤,足蹬神龟,可惜的是铁鹤的头部已毁损。主殿雄伟有气势,是敬关公的所在,也是大关帝庙的主神祭位。</p> <p class="ql-block">  花戏楼东侧是岳武穆王庙,即岳王庙,是为纪念爱国将领岳飞而修建的庙祠。门正面为拱圆形,上有“岳武穆王庙”砖刻大字,殿内有岳飞、牛皋、张宪等名将像,院内正中放有秦桧夫妇石雕像,面对大殿岳飞等人,常年跪于露天之中。</p> <p class="ql-block">  漫步于花戏楼,那座数百年的戏台静静矗立,历经沧桑、繁华落尽,承载着药都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繁荣、人世的兴旺。恍惚间,戏台恢复了昔日的流光溢彩,台上身形各异的扮相、委婉悠长的戏腔,仍在演绎着那千秋史事的悲欢离合,展现着那满台角色的善恶忠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