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陵川县西溪二仙庙,又名真泽二仙宫,位于中国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城西2.5公里的城关镇岭常村的庙头,是陵川八景之一,是晋城地区的一处旅游胜地,也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二仙庙创建于唐乾宁年间(公元894—897年),宋崇宁年间加封真泽宫。金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扩建为现今规模。至金贞佑年间(公元1213—1216年)曾毁于兵燹,元初又经管十年始复旧貌。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重修,以后历代迭有补修。</p><p class="ql-block"> 二仙庙共分两院,中轴线前有山门(上即戏楼),左右各有小旁门。中轴线一进院为过殿,过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式屋顶,殿内保存有做工精美的佛道帐,殿前有卷棚式拜亭一座,做工也十分考究。殿内二仙塑像“文化革命”中被毁,现有塑像为1984年重塑。东西厢为廊庑,中轴线二进院为正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五铺作斗拱,琴面单下昂,彩色琉璃剪边。殿内塑像已毁,现有塑像为新塑。正殿两厢为耳殿,左右有东西梳妆楼对峙,各为三间见方的二层楼阁式建筑,二层支出平座,下由斗拱支撑。三重檐歇山式屋顶。该楼用材略小于正殿,做法工艺似出于一手。其中东梳妆楼严重倾斜,并没楼梯通行。1990年,县博物馆又全部拆倒重修了一遍。正殿、东西梳妆楼做法古朴,用材较大,为金代建筑。前面院中挺立着四棵古老的桧柏,人们可以从树上找出各自属相的生动造型,如龙、蛇、鼠、兔、猴、牛、羊等,被称为十二生肖柏[。</p> <p class="ql-block"> 山门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面宽三间,进深两间,前廊式悬山顶,上建戏楼三间。中殿重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清乾隆年间重修。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殿前设拜亭,拜亭较大,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单檐卷棚顶。后殿建于高0.89米的高台之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前檐设廊,单檐歇山顶。筒板瓦屋顶,上有琉璃脊兽、吻饰等。檐下斗栱五铺作双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前乳栿用三柱</p> <p class="ql-block">千年生肖柏树</p><p class="ql-block"> 位于献亭两侧的4株粗壮的柏树,格外引人注意。这几棵古柏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它们可与别的千年古树不同,因为树上长有酷似十二生肖的木瘤,被称为西溪二仙庙中的一绝。走近古树可以发现,树周不同方位的地面上,画好了不同的观看点,方便游客更完整地在古柏上找到十二生肖。站在观看点仔细辨认,还真能从树上找出不同属相的生动造型。</p> <p class="ql-block"> 除了神奇的“十二生肖柏”,西溪二仙庙中众多的碑碣也极具文物价值,这些碑刻充分证明了西溪二仙庙的历史地位。因为西溪风景迷人,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写下许多赞美的千古佳作。最为著名的是金末元初文坛巨匠元好问的七言绝句:“期岁之间一再来,青山无恙画屏开。出门依旧黄尘道,啼杀金衣唤不回。”</p> <p class="ql-block"> 东西梳妆楼是二仙庙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建于后殿与中殿的东西两侧。均为两层三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东梳妆楼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副阶周匝,平面呈方形。上下两层间皆有回廊,上层廊下置有平座,于檐柱间设勾栏,并融缠柱造与叉柱造为一体,结构独特,具有早期建筑的特征。檐下斗栱为四铺作和五铺作,形制同后殿。西楼虽经民国年间重修,基本保留着金代楼形制。</p> <p class="ql-block"> 大殿共设斗拱8种25攒,分布于檐下及金柱之上。檐下斗拱除前檐明间的补间设两攒外,其它各间均设一攒,加之柱头及转角铺作共设23攒。两金柱之上各设斗拱一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