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早就听说宣武门外教子胡同里隐藏着一座千年古刹,因安史之乱、会昌法难、靖康之难、戊戌变法等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都与这座寺庙有关,因此有“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之说。还因为每年四月法源寺丁香花开,花香四溢,惊艳京城,吸引了众多游人寻香法源寺。</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法源寺前街7号,始建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年),清雍正十一年(1735年)重修,是唐太宗为祭奠在北征辽东战役中阵亡将士修建的,至今已有近1400年历史,被誉为京城第一千年古刹。2001年法源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采用中轴对称格局,整体坐北朝南,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为主要建筑,由南至北依次是一字影壁、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毗卢殿、大悲殿、藏经楼。</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不仅是北京城内历史悠久的古刹,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是培养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天王殿门口有一对青铜狮子,这对狮子可是宫里的东西哦,原来放在故宫宝蕴楼,因法源寺原狮子雕像遗失,故宫的这对青铜狮子造型比较符合法源寺狮像特征,因此被移到法源寺。</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殿内正中供奉着“华严三圣”,既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像。</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中重要的文物之一就是碑刻,多为明清两朝皇帝赐予或支持法源寺重修的记载,喜欢书法的朋友可以欣赏碑文,每一块都是不同凡响,有皇上御书,也有当时顶级书法家抄写的圣旨而刻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内名碑林立,其中最著名的是《无垢净光宝塔颂》残片。严格地说它是刻石,而非碑,但找遍北京城内,目前仅存此一块唐刻,且恰好保留在中轴线附近。只是它问世后,几次被修改、重刻,其背后隐藏着历史变迁的大关节,因为自唐代以后,中国大格局逐渐从东西向转为南北向,政治中心从西安移到了北京,而法源寺堪称是这个大转向的枢纽。</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观音殿是一座与乾隆特别有渊源的建筑,殿内牌匾“法海真源”四个字就是乾隆皇帝御书的,观音殿门口的一副对联也是乾隆御题:华雨静飘空色外,心珠常印摩尼中。</p> <p class="ql-block">毗卢殿:殿内供奉着铜制毗卢遮那五方佛:原西四北三条护国圣祚隆长寺旧物,总高5.7米,造像高4.6米,上层为坐在须弥座之上的毗卢佛,中层为四方佛,下层为千瓣莲花宝座,每瓣雕刻一小佛。铜像安置在高1.1米的石质须弥座上,须弥座四周浮雕力士与游龙。</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三绝之金台阶:乾隆皇帝曾赐予毗庐殿后门的四块镶金块的台阶,寓意极乐世界“四土”之一的实报庄严土,也象征江山稳固和永恒。</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三绝之七井:相传乾隆年间北京大旱缺水,当时法源寺住持天月大师挖地得甘甜之水。法源寺西边的“七井胡同”,也是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渎山大玉海:据传元朝时期,大汗忽必烈曾命人制作出一件特大号的酒器,用来犒赏军队,但因时代变迁,渎山大玉海与底座分家,玉海已找不到,但底座在法源寺内,是国宝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法器</p> <p class="ql-block">悯忠阁:法源寺初建时唐太宗赐名“悯忠”,用以祭祀东征十万忠烈;南宋遗臣榭仿得抗元失败,在此绝食自尽;明末将领袁崇焕蒙冤枉死,遗骸被部下冒死盗往寺中超度;李敖小说《北京法源寺》中,这里是近代戊戌六君子清谈和停灵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还有一件国宝级文物,就是悯忠阁前院的清代石雕香炉,石雕香炉立于丁香林中,刀工细腻,浮雕精致。根据香炉两侧刻字,可知香炉为乾隆五十八年制作。</p> <p class="ql-block">藏经楼(未开放):藏经楼位于第五进院,二层,面阔五间,两卷勾连搭屋面。楼后部两侧建有转角楼与配殿相连。现为历代佛造像展室,陈列自东汉至明清历代佛造像精品数十尊,各具神韵,尤其是明代木雕佛涅盘像,长约十米,是北京最大的卧佛。</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里面的古树名木也比较多,最出名的是丁香树,最珍贵的是两颗白皮松,还有一些老槐树,也有清朝乾隆时期就有的文冠果树。上图为白皮松和老槐树。</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三绝之丁香花,丁香花开,容美味浓。每年四月,法源寺中丁香花开,洁胜雪,人称“香雪海”,与崇效寺牡丹、恭王府海棠一起并称京畿三大花事。</p> <p class="ql-block">1924年春天,诺贝尔奖获得者、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在林徽因和徐志摩的陪同下,欣然到法源寺欣赏丁香,史称岁寒三友。</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的丁香诗会由来已久,自明代而兴,至清代而盛,成为皇亲贵胃和文人墨客钟爱的好去处,每逢春和景明,寺僧必备素斋,邀集京城名士前来赏花赋诗,纪晓岚、龚自珍以及宣南诗社等,都曾咸集于此。2002年,中断了88年的丁香诗会再一次在寺中举行,而后每年4月都会如约而至。</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传说一:传说康熙曾经一度想把法源寺取消掉,但寺里一个老和尚就是不肯走,他天天不吃饭,只是念经。康熙的老祖母孝庄皇太后在宫里总是隐隐约约听见有人在念经,觉得很奇怪,最后终于查到念经的是法源寺的那个老和尚,孝庄皇太后听后非常感动,便叫康熙下旨恢复法源寺。而雍正又拜这位老和尚为师,并让自己的替身在法源寺受戒,把法源寺重新修建得更加宏伟。</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传说二:传说清朝前期,每年的四月初八,法源寺总会举办盛大集市,寺庙对外开放,但喜欢微服私访的乾隆皇帝有一天到法源寺,从前门进去,吃了一顿斋饭。斋饭结束时,他没有按照寺规,将筷子轻轻地放在桌前,而是随意地放下,结果被方丈认了出来,方丈觉得虽然你贵为九五之尊,也不能违背寺里的规定,下令关闭前门,乾隆皇帝只好从后门出去。在回宫的路上,他颁旨下令法源寺的前门永远不许打开。</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传说三:传说清朝一个皇帝曾经在法源寺受过戒,受戒那天,皇帝经过宣武门而来,一路上,道路两旁用黄绸拧成的绳子拦着,意思是不许人随便路过,据说现在这黄绸绳还在法源寺里保存着呢。说起来,这则传说倒还靠谱一些,“受过戒”的皇帝大约指的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曾经在法源寺内设戒坛的顺治帝,而黄绳设置“路障”之事,当然以杜撰居多了。</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不仅见证了众多历史事件,也是许多文化名人的聚集地,金代文学家赵秉文、元代诗人张翥、文学家龚自珍、印度作家泰戈尔、国画大师齐白石、教育家陈师曾、著名诗人徐志摩、著名建筑师林徽因等都在法源寺留下了足迹。</p> <p class="ql-block">月亮门后面便是齐白石故居</p> <p class="ql-block">因为台湾作家李敖的小说《北京法源寺》,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北京法源寺。李敖的小说《北京法源寺》主要讲述了从1898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大刀王五等志士为中国的振兴所做的努力和维新活动,最后变法失败英勇就义,为民族复兴而慷慨赴死的英雄悲歌让人荡气回肠。</p> <p class="ql-block">在宣武门外大街居住了十几年,居然没到过法源寺,走在通往法源寺的路上,感慨万千,古老的寺院,熟悉的胡同、时尚的小店和咖啡厅,一步一景,特别有味道,放在一起却没有丝毫违和感,走在这里,可以远离尘世喧嚣,寻回内心的平静与安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