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春日正暖,阳光灿烂。但我还是不忘那军旅岁月,风雪弥漫的北国兴安!!❄️❄️❄️🌲🌲🌲</b></p><p class="ql-block"><b> —— 题 记</b></p> <p class="ql-block"><b> 千里林海,杳无人烟,天寒地冻,酷冷高寒。</b></p><p class="ql-block"><b> 当年小日本侵占东北,为掠夺我国的宝贵资源,关东军三进三出,冻死无数,最后都以无法抵御高寒酷冷,而以失败告终。</b></p><p class="ql-block"><b> 建国后,国家先后两次组织探测开发队伍,进军这块原生态高寒林区,也都未能成功。</b></p> <p class="ql-block"><b> 1964 年 7 月, 铁道兵三、六、九师八万多将士官兵,开拔挺进大兴安岭,(文革后期又有两万多上山知青民兵,由部队代管参建),十万兵民, 二十年风餐露宿,沐雨栉风,战严寒,斗风雪,终于在人迹罕至的千里林海雪原中,从嫩江 起始, 将铁路修到了祖国最北疆边城——漠河(西林吉,含林海——呼中【碧水】、塔河——韩家园、加格达奇——伊图里河三条支线,共近千公里)。</b></p> <p class="ql-block"><b> 作为当年铁三师的一员战士,在铁道兵将士二十年开发建设筑路大兴安岭的艰辛岁月里,我把近十年(1974——1983)生命中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都奉献在了那里,奉献给了我的第二故乡——大兴安岭!(我们的同学和矿山子弟中还有张忠杰、郑金等都是战友,虽然不在一个团,且在部队从未谋面,但都会有同样的感受。刚入伍时,他们铁十五团好像在樟岭【阿木尔】下的军列,而我和刘伟、丁华军所在的铁十二团一直到大兴安岭的最里头——富克山团部,那里除了筑路的铁兵,没有人烟,冰天雪地,林海茫茫,看不到女人,看不到小孩,看不到老百姓,全团的筑路官兵二十几个连队,近三千多人,撒落在西林吉(漠河)——满归近二百多公里在建的铁路线上,包括团长政委和团机关常年都住在棉毡帐篷里,全团只有团部一个两人管理的军人服务社,可以买到一点儿生活日用品。高寒禁区,没有夏季,严冬正午,我在富克山铁十二团十连当文书时,在连队操场用温度计实测,地表温度是—53°c ,全年无霜期不到一百天。即使夏季三伏天,翻开河边绿色的草皮,下边不到一厘米,就是永冻层晶莹剔透的冰茬。)</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 对大兴安岭,那里的一草一木,我都有着刻骨铭心的深厚感情![玫瑰][爱心][玫瑰]</b></p> <p class="ql-block"><b> 注:撰稿 冰醒【继革】</b></p><p class="ql-block"><b> 图视 金 道(马英俊)</b></p><p class="ql-block"><b> 雪中阳光(振岩)</b></p><p class="ql-block"><b> 冰 醒(继革)</b></p><p class="ql-block"><b> 网络下载(致谢)</b></p><p class="ql-block"><b> 配曲 韩 磊 雷 佳</b></p><p class="ql-block"><b> (网购)</b></p><p class="ql-block"><b> 编辑 冰醒【继革】</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