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诗鉴赏之八十九】袁枚《箴作诗者》赏析

自由关东行者

<p class="ql-block"> 修炼多从苦处来</p><p class="ql-block"> ——袁枚《箴作诗者》赏析</p><p class="ql-block"> 自由关东行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箴作诗者</p><p class="ql-block"> 袁枚</p><p class="ql-block">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p><p class="ql-block">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p><p class="ql-block">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p><p class="ql-block">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袁枚(1716——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祖籍浙江慈溪。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年),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计七年,但仕途不顺。 乾隆十四年(1749年),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袁枚 是清乾嘉时期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审美创作应该抒写性灵,要写出诗人的个性,表现其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情实感 。主要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随园诗话补遗》等。</p><p class="ql-block">【赏析】</p><p class="ql-block">七律《箴作诗者》,韵脚为平水韵十灰,以现代汉语阅读,首联不押韵;按平水韵阅读,首句出韵,“佳”为九佳韵。诗中“须”字重复,这都是格律诗的忌讳。袁枚不是不懂,而是为了达意,宁可出韵。过于苛求平仄、韵脚而伤害诗意不足取,今人写旧体诗需要注意。</p><p class="ql-block">袁枚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文学评论,《随园诗话》是其代表作。五十二岁时,袁枚作《续诗品》三十二首,以四言诗谈论作诗之法。其中《精思》《知难》《矜严》《勇改》《割忍》等篇,都讲到作诗不贵多、不贵快,而应覃思精研,仔细推敲,不厌修改。六年后,他又写了这首《箴作诗者》,以七言律诗的形式,再次讲了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首联“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首先以典故引出本诗所要议论之事。“倚马可待”是人们常用的习语。首句中的“倚马”,引用了东晋人袁宏的典故。袁宏是东晋文学家、史学家,曾经担任大司马桓温的记室,一次奉命草拟布告,倚着战马立时写成。诗人袁枚不赞成写作求快,因而首句就说,休要夸奖袁宏倚马拟文如何的快! </p><p class="ql-block">首联第二句。引用了司马相如和邹阳、枚皋的典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睢水》记载:汉景帝同母弟梁王刘武在世时,营造梁园并招揽天下人才 ,形成极具影响的文学群体。邹阳、枚乘、司马相如都曾经是梁王的门客。清代诗人周亮工《戊子上元独坐旧雨堂感怀》诗云:“莫向梁园怀盛事,邹枚词赋更谁存。”枚皋是西汉著名的作赋快手,邹阳也才思敏捷,司马相如则写得较慢。但司马相如作品虽不如枚皋、邹阳多,论作赋之成就,司马相如始终在枚皋和邹阳之上,这是历史定评。</p><p class="ql-block">颔联“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是两句议论,紧承上联,正面表达观点:物以稀为贵,写诗与其多而粗,不如少而精;写诗也不要率易落笔,能反复构思和推敲者,才是真正有诗才的人。袁枚的这种见解,是他观察物理、总结历史现象所得,也是他自己的创作体会。袁枚在《续诗品·矜严》中说:“我饮仙露,何必千钟;寸铁杀人,宁非英雄。”他清楚地看到了物以稀为贵这一世间常理。在《随园诗话》卷七中他又以李白、苏轼为例,说明才大者实际上也不恃才自放。在《答祝芷塘太史》信中,他还讲了诗少见贵的理由:一是真能写出新意的题材现已不多;二是天下诗人太多,平凡之作留多了没人要看,多了又不易流传;三是语多生烦,韵多必凑。所以他要诗友祝芷塘对自己的诗“宜加烹炼”。又以“精兵三千,胜羸师十万”这类事例作比提醒他。从袁枚所列的几条贵少的理由来看,他的这种贵少的观点,对创作应是很有指导意义的。关于作诗不贵速问题,袁枚在《随园诗话》卷十四中曾以自己和蒋士铨的一段创作经历加以论证:“作诗能速不能迟,亦是才人一病。”袁枚所看重的“迟”不是天生迟钝,而是有才而不炫才,精益求精。</p><p class="ql-block">颈联“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接连用两个比喻,在内容上承上启下。角是古代宫、商、角、徵、羽五音之一,其声音调很高,但弹奏不容易。优昙花是神秘之花,《长阿含经》记载:优昙,传说中的仙界极品之花,因其花“青白无俗艳”被尊为佛家花,西方极乐佛国中善见城之优昙,与备受推崇的阿修罗城的莲、持国天城中的水仙和爱染明王城中的牡丹同属极品。优昙三千年一开,花形浑圆,犹如满月,远远看去,雪白的花朵倒像是卷了千堆雪,有瑞祥之气缭绕,观者受福。优昙花很美,又被看作祥兆,但它不轻易开,即使开了,也因时间短而很少让人看见。两句都比喻好诗不容易得到。因“非易奏”,故需多练;因不轻易开,故需耐其迟。</p><p class="ql-block">尾联“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仍是谈诗歌写作问题。前六句谈诗歌“贵精”、“贵迟”,这一联讲“贵苦”。写诗本来是苦差事,也是难度很大的差事,不然人人都可成为诗人了。要知道诗歌进入极乐世界和神仙般的境界,绝非易事。僧道修行达到圆满的境界,都是苦修得来;写诗进入这个境界,也是苦苦修炼得来。写诗不能仅靠灵感和天赋。构思过程是苦思,创作过程是苦恋、苦锻,千锤百炼方成佳作。</p><p class="ql-block">尾联是全诗的诗眼,是诗人袁枚哲理性的思考,具有普遍性的意义。知识分子做学问、搞科研,政治家理政,工人做工,农民种地,军人习武,商人经商,学生读书,要想出成绩、有突破、夺第一,进入本行最高境界,实在不容易。“宝剑锋从磨砺出”,这磨砺的过程就是苦修、苦行的过程。世上做任何事业,唯有苦修、苦行方能成功。这是《箴作诗者》这首诗歌,给予所有人的启示。</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1、箴:基本字义是劝告,规诫,如,箴言。标题的“箴”,是告诫作诗的人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倚马:词义是背靠马身上。诗中的“倚马”是指典故名,典出《世说新语笺疏》:东晋文学家、史学家袁宏曾任大司马桓温的记室,一次奉命草拟布告,倚着战马立时写成。3、速藻:词义指速成的辞藻,借指文思敏捷,一挥而就,写作速度快。4、相如:指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5、邹枚:西汉时期才子邹阳、枚乘的并称。6、清角:角,古代五音之一;也是雅曲名。清角,又称变角,指的是比角音高半音的音。7、优昙:即优昙钵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