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初读《代晋》时,“代晋”的意思,我并没多想。毕竟,这个故事开始的很长一段篇幅里,在东晋世界这个大大的“鱼塘”里,李徽只是鱼塘里的一尾小小的不起眼的“鱼”。</p><p class="ql-block">在这条鱼幼小的时候,池塘里的大大小小的鱼都按照既定的规律生活着,按照“池塘”的“历史”演绎着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水草的故事。这段历史,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东晋的那段历史。</p><p class="ql-block">但穿越者李徽毕竟不是一尾普通的鱼,而是一尾凶猛的鲶鱼。这尾鲶鱼长大成了气候以后,开始搅动起东晋这个鱼塘来。于是东晋的历史便再也无法按照既定的轨迹演绎,一些史书中记载的事件开始走样,历史的走向也变得扑簌迷离起来。</p><p class="ql-block">直到此时,我才后知后觉地想起了《代晋》这本书书名的含义来。</p><p class="ql-block">东晋这个朝代有些特别。之前的汉朝皇权何其强大,从建国之初的刘邦,到后来的汉武帝,都是皇威浩荡。东晋朝则不然,总有些皇权式微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在衣冠南渡之初,王导王敦控制了大晋的军政,史家便有了“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士族门阀与皇帝共掌大权的政治治理模式是其时的一大政权特色。 </p><p class="ql-block">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在隋朝才开始。晋朝选拔官员,采用的是九品中正制。</p> <p class="ql-block">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p><p class="ql-block">大、小中正产生后,各地大小中正以自己所知将各地知名人士登记在表中,表中详记个人年藉各项,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分别品第,并加评语。吏部再依此表进行官吏的任命升迁与罢黜。 </p><p class="ql-block">九品中正制考评看似公道,但大、小中正产生于士族门阀,没有家族背景的人又怎能参与中正评议?不能得到中正评议,也就没有了当官的机会。</p><p class="ql-block">这样的社会,大大小小的士族门阀把持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官职,瓜分着全天下的权柄,阶级已经固化。</p><p class="ql-block">寒门子弟靠读书出人头地是没有门路的,所谓“学而优则仕”的说法在这个时代行不通。寻常出生的寒门百姓,想要当官?没门。</p><p class="ql-block">《代晋》这部小说,说的便是在东晋这个特殊历史时期发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代晋》的男主角就是这位姓李名徽的平民子弟。</p> <p class="ql-block">李徽出生在石城的一个小户人家,无显赫的家族背景,父亲过世以后,母亲顾氏便带着他回到了母亲的族人即吴郡四大豪族顾陆朱张的顾家,在顾家南院里当个下人。</p><p class="ql-block">像李徽这样的平民想要出人头地不容易,若想要当官则没有可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但好在李徽有别人不具备的优势,那便是:他是个“穿越者”。</p><p class="ql-block">说起“穿越者”,我便想到了《三体》中的“降维打击”。现代人穿越到了古代,对古人可不就是“降维打击”么?</p><p class="ql-block">现代文科生穿越到古代的“降维打击”,《庆余年》将其表现到了极致:男主张口就来连珠炮似的一百多首诗词,把一代大儒怼得无招架之力。毕竟,人家大脑里储存了上下几千年文人骚客的名家名篇,你便是李白在世,只怕也招架不住这样的比试。</p><p class="ql-block">现代理科生穿越到古代的“降维打击”,那就更加地欺负人了。《赘婿》中的男主随便弄个“皮蛋”,或《代晋》中在大户人家还在用“皂角”洗浴的时候,男主用油脂、碱、花粉做成香皂,然后使上一点现代营销手段,便可轻而易举地造就一个富翁。</p><p class="ql-block">其实,这些都是小儿科。最欺负人的,是在战场上用枪炮,欺负手持冷兵器的对手。可怜那些古人啊,被这些穿越者欺负得不成样子。</p><p class="ql-block">所以作为理科生的李徽就不用愁了。他想要出人头地,有得是手段。对,就是具备“降维打击”能力的那种手段。</p> <p class="ql-block">李徽熟知刘禹锡诗里“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王谢”里的主角谢安;知道王羲之、顾恺之这些名流;知道谢安的侄子,那位“天下才共八斗,子键独占六斗,天下人共一斗,我占一斗”的自恃才高的谢灵运的父亲谢玄;当然也知道那位晋代第一才女,谢安的侄女谢道蕴。</p><p class="ql-block">当然还知道肥水之战那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p><p class="ql-block">其时正逢大旱,顾家的几千亩稻田面临颗粒无收的困境。顾家南院家主李谦祈雨不得,为此焦头烂额。李徽毛遂自荐,声称能够解决稻田引水问题。</p><p class="ql-block">一个下人,能成多大能耐?顾谦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便让李徽放手一试。</p><p class="ql-block">李徽利用“虹吸现象”和“联通器”的原理,引来了稻田的灌溉之水,拯救了顾家几千亩稻田的收成,得到了顾谦的赏识。也因他在引水过程中表露的管理协调才能被顾谦认可,从而完成了他佣人变身为管家的一次华丽转身。</p><p class="ql-block">但即便得到顾谦的赏识,李徽也只是个庇护在江南顾家卵翼之下的小人物。李徽希望走出顾家的庇护,他希望成就自己的一片天地。</p><p class="ql-block">在为顾家办成了几件大事之后,李徽向对他不薄的顾谦提出,让他以顾家家族后生的身份获得一个参与中正评议的机会。</p><p class="ql-block">顾谦虽然诧异,但考虑到李徽为家族作出的贡献,也就说服了其他族人,把他报上了官府的花名册。</p><p class="ql-block">官府对他评议的成绩是中中。以李徽的答卷水平,这是被大大地低估了,但对于李徽这种以大户人家名义推荐的非嫡亲子弟来说,也算是给足了顾家面子的评判了。重要的是,这已经达到了官府选官的最低要求,所以寒门小户出生的李徽还是很满意的。</p> <p class="ql-block">终于等来了入仕机会。</p><p class="ql-block">因为大晋常年与秦国燕国的纷争,交战国边界处便处于混乱之中。在大晋这边,大晋控制着自己的边镇大城,对一些边镇的郡县控制管理则是名存实亡之态。</p><p class="ql-block">这些失去了朝廷控制管理的郡县,也是边区的安全屏障,朝廷是不甘心就此失去的。或许是某一天早晨醒来,想起了该重置这些郡县了,便开始选派官员去这些实际上已经被流民控制了的地方上任。</p><p class="ql-block">现在这个被空出官位的地方叫居巢县,正缺着县令和县丞。因为居巢县被流民控制着,所以朝廷能做的只是一纸委任状,至于人去了是否真的能够走马上任,那就看你的本事和造化了。</p><p class="ql-block">朝廷想得是很美的:如果派去的官员掌握了居巢县,自然是一大好事,如果掌握不了居巢县,朝廷也不过是浪费了两张委任状而已。</p><p class="ql-block">像居巢县这样天高皇帝远的地处江北的县,即便派去的官员真的站稳了脚跟了,如果遭遇大晋与北方的秦国燕国交战失利的话,依然是大晋的弃地。</p><p class="ql-block">在这样的地方去当官,大族子弟都是不肯去的。</p><p class="ql-block">吴郡士族在朝廷站队时,选择了支持大司马桓温为首的桓氏,桓氏在朝中遭到了王谢的联手抵抗。王谢氏族掌握着朝廷,为了打压吴郡士族,所以才在授官时,刻意把这个没人愿意去的乌纱帽给了同是吴郡士族的陆家顾家。</p> <p class="ql-block">县令的名额落到了同为吴郡士族的陆家,县丞的名额落到了顾家,顾家子弟没一个看得上,于是顾谦征求李徽是否愿意。李徽当然是愿意的——他清楚的知道,也只有居巢县这种没人愿意去的地方,才轮得到自己。若不抓住这次机会,或许过了这个村便没有这个店了。</p><p class="ql-block">于是李徽便义无反顾地走马上任去了。一路同行的还有陆家的一位后生和家族为之配置的一班保镖与下人,这位陆家的一位后生即是李徽的顶头上司,未来居巢县的县令。</p><p class="ql-block">既然顾家的嫡系瞧不上居巢县的官位,陆家如何又看得上?这其实也是李徽不解的地方。后来事态的发展揭开的李徽心中的谜团:原来,这位陆家后生是位在族中不受人待见的没有情商的二百五。</p><p class="ql-block">这位二百五县令一入居巢县,便不顾势单力薄,公然与流民领袖叫板。结果当天晚上便被流民给灭了。于是李徽很快就被任命为居巢县的代理县令。</p><p class="ql-block">穿越者李徽终于登上了东晋的历史舞台,在东晋这个动荡的鱼塘里的一尾小小的不起眼的“鱼”,渐渐露出了“鲶鱼”的真面目,开始搅动起东晋这个鱼塘来,慢慢地走上了“代晋”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