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多年前曾去北京数次,因均是出差办事,匆匆忙忙往返,仅抽空参观过几个扬名天下、众所周知的名胜古迹~</p><p class="ql-block">此次虽是自由行,但因时间有限,依然采用了暴走的形式走街串巷逛胡同,才领略了部分想去的地方,京城实在太大了!</p> <p class="ql-block">首先去了位于京城中轴线东侧交道口地区的南锣鼓巷,此巷长787米,宽8米,南北走向,东西两侧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呈鱼骨状;又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曾称为罗锅巷~</p><p class="ql-block">南锣鼓巷于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已有74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p><p class="ql-block">主干道经整修后,个个门面鲜活明亮,店招突显,商业气息浓烈,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来到了一个小商品市场或小吃一条街~</p><p class="ql-block">随着逐个探究,才发现南锣鼓巷集聚了众多中华老字号,不失为是一种民俗文化的回味~</p> <p class="ql-block">记忆中,冰糖葫芦早就是老北京的一张名片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已然成为年轻人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套娃什么时候也抢滩南锣鼓巷啦~</p> <p class="ql-block">捶糖帮,起源于桂林,是一家老字号手工酥糖品牌,也在此安营扎寨~</p> <p class="ql-block">黑白配,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有调性的咖啡馆~</p> <p class="ql-block">张飞锅盔的历史来源与三国时期的刘备、关羽、张飞有关。据说,在刘备借荆州后,张飞率军驻扎在荆州地区。当时军队缺乏粮食,张飞命令将士将军粮以水和成面团,再加上各种调味料,然后将面团贴在钢盔内侧用火烤烫而成,这种食物干硬耐嚼,内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士兵们食之无不叫绝,因此张飞将其命名为锅盔。这种食物因其制作方便、味道美味、保存周期较长且携带方便,随着蜀军的进军驻军步伐流传到了各地,一直传承到今天~</p> <p class="ql-block">北京名吃就是老北京爆肚与北京烤鸭。而论起北京最悠久最兴旺的小吃,爆肚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p> <p class="ql-block">北京的名小吃,许多都与慈禧太后有关系,门钉肉饼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一日,御膳房的师傅给慈禧做了一道带馅的点心,慈禧吃后,觉得味道适口,非常喜欢,就问这是什么食物?</p><p class="ql-block">厨师灵机一动,想到了宫廷大门上的钉帽,就随口说:“这叫‘门钉肉饼’”~</p><p class="ql-block">门钉肉饼就这样诞生了~</p> <p class="ql-block">时值午餐时间,索性就品尝一下吧,没想到吃的特别狼狈,还没开咬,肉饼的汁水就全漏出来了,它不像上海的生煎包,体积小,即便漏汁,也可以三下五除二,二口就解决了。可门钉肉饼体积大,一旦漏汁,都不知从何下口了。记得以前比较考究的吃法是,先用吸管将汁水吸完后,再接着吃,应该值得借鉴~</p> <p class="ql-block">糖人是以熬化的蔗糖或麦芽糖做成的各种造型,有人物、动物、花草等。制作糖人是一种中国传统手工技艺,流传至今,经久不衰~</p> <p class="ql-block">摩登红人,老上海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这个店招,有点意思~</p> <p class="ql-block">明末清初,鼻烟传入中国,鼻烟盒渐渐东方化,产生了鼻烟壶。作为一种精美艺术品流传下来,而且长盛不衰~</p><p class="ql-block">中国鼻烟壶,作为精美的工艺品,采用瓷、铜、象牙、玉石、玛瑙、琥珀等材质,运用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内画等技法,汲取了域内外多种工艺的优点,被雅好者视为珍贵文玩,在海内外皆享有盛誉~</p> <p class="ql-block">一家不知道卖什么的店~</p> <p class="ql-block">全店只卖蓝白两种颜色的商品,显得格外纯净,亮眼的克莱因蓝,让人眼前一亮~</p> <p class="ql-block">南锣鼓巷主干道两侧,那些看上去陈旧简陋的小胡同,却隐藏着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厚重深邃~</p><p class="ql-block">炒豆胡同里有清代的僧王府,雨儿胡同有国画大师齐白石故居,后圆恩寺胡同有文学大师矛盾故居,帽儿胡同有末代皇帝宣统的皇后婉容的娘家郭博勒氏的后邸……</p> <p class="ql-block">正在南锣鼓巷内东西张望时,竟然在东棉花胡同附近发现了如雷贯耳的中央戏剧学院!</p><p class="ql-block">据说这里是老校区,目前仅作为中戏实验剧场对外开放,新校区则在昌平,怪不得能低调到如此其貌不扬,<span style="font-size:18px;">悄无声息~</span></p> <p class="ql-block">很潮的糖房咖啡馆与陈旧的胡同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赫赫有名的北京儿艺也很低调地隐入胡同中~</p> <p class="ql-block">走进后圆恩寺胡同,来到掩隐在参天古树下的茅盾故居,宁静恬淡,与相距百十米南铜锣巷主干道的熙熙攘攘、红红绿绿截然不同,虽然游人稀少,但气息宜人~</p><p class="ql-block">恰逢清明节,一位儒雅的男士在茅盾塑像前默默三鞠躬,发自内心的崇敬弥漫在朴素的四合院里~</p> <p class="ql-block">匆匆浏览后,我们从交道口东大街步入雍和宫大街,来到闻名遐迩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孔庙和国子监始建于公元14世纪,合于“左庙右学”的古制。孔庙是皇帝祭孔的场所,又名“先师庙”。国子监曾经是元明清三朝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p> <p class="ql-block">孔庙整体建筑布局为,以大成殿为中心的中轴线上,依次坐落着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p><p class="ql-block">并通过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是孔庙的主建筑,殿内正中供奉着孔子神位,是祭孔时皇帝行礼的地方,为九间五进殿,殿外悬挂着康熙皇帝御笔“万世师表”的牌匾,东西两侧供有四配十二哲人,这些先贤大多是孔子的弟子。殿内挂有8位皇帝的御匾,正中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所题的“道洽大同”匾~</p> <p class="ql-block">院子的四周矗立着著名的进士题名碑,共198座,其中元代3座,明代77座,清代118座。碑上记载了五万余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是古代皇帝为了激励学子读书而刻立的,也是中国科举制度最真实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乾隆石经:孔庙和国子监中间的夹道内,矗立着189座巍峨的石碑,这就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儒家经典十三经刻石—乾隆石经。石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论语》等十三部儒家经典。1791年,乾隆皇帝谕旨以蒋衡花费十二年时间校订并手书 “十三经”为底本刻石,历时四年完成的碑刻工程,亦称之为“十三经碑林”~</p><p class="ql-block">但因年代久远,很多石碑都成了无字碑,或者模糊难辨,唯此处字迹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穿过乾隆石经夹道可通往国子监~</p> <p class="ql-block">国子监又称“太学”、“国学"。相当于现在的清华北大,是当时每一位学子心之向往的神圣学术殿堂。两组建筑群都采取沿中轴线而建、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建筑方式,组成了一套完整的古代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国子监内的琉璃牌坊,是一座专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牌坊正反两面是乾隆的御笔,分别书写的“圜桥教泽”、“学海节观”。牌坊有三门四柱七檐。走过牌坊,右侧有一个鳌,路过的人都会摸摸它的头,寓意独占鳌头~</p> <p class="ql-block">正值梨花漫舞季节,与琉璃牌坊相映成辉~</p> <p class="ql-block">国子监内的辟雍殿,其整体构筑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殿为两重屋檐,四角攒尖,上覆黄色琉璃瓦,殿内中央设有皇帝宝座,整个大殿没有柱子,方正大气,殿外四周有圆形水池环绕,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学堂”~</p><p class="ql-block">辟雍原是周天子所设的大学,“辟”指的是建筑俯瞰形似玉璧;“雍”是指水中高地,这种“圆水在外,方殿在内”的形制,象征传统的天圆地方。清朝乾隆皇帝效仿周代“辟雍”四周环水的形制,是皇帝临雍讲学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当年乾隆皇帝就在这里举行过声势浩大的“临雍讲学”,据说现场听皇帝讲学者有三千多人~</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藏有康熙手书的大学碑~</p> <p class="ql-block">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时代国家培养选任官吏的主要方法和途径~</p><p class="ql-block">国子监内的科举博物馆,完整展示了科举制度的历史渊源,管理体系,以及历代科举的主要科目沿革表,等等。</p><p class="ql-block">进士题名碑上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人物,如明朝袁崇焕、汤显祖、王守仁、张居正等,清朝曾国藩、李鸿章、林则徐、刘墉、纪晓岚等,都是科举制度的得益者~</p><p class="ql-block">光绪三十年(1904年)是清代举行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p> <p class="ql-block">考题</p> <p class="ql-block">考卷</p> <p class="ql-block">康有为殿试卷</p> <p class="ql-block">国子监曾是元明清三朝所有读书人实现功名福禄的梦想之地,也是今天学子们前往祭拜祈福自己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独占鳌头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可惜我一胸无大志、才疏学浅的俗人,对那些著名看点只是粗粗了解了一下,却对园内各种花卉树木与建筑的交融情有独钟~</p><p class="ql-block">尤为瞩目的是那与琉璃牌坊交相辉映的漫天梨花似雪般飘洒,我便从不同角度寻找着牌坊与梨花的完美构图,咔嚓咔嚓拍个不停,不远处隐约传来摄影大叔京味儿十足的赞叹:这里的画面可以与智化寺媲美哟!</p> <p class="ql-block">院内七、八百年的古树随处可见,其独有的盘根错节、沧桑遒劲,镌刻着历史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紫丁香优雅轻盈内敛,与院内任何一栋建筑匹配,都能勾勒出独一无二的画面,似乎在默默传递着一种文化的象征意义:在色彩的世界里,因为紫色的稀缺性,它往往占据着最高级的地位,它代表着权力和财富,这些特性使得紫丁香成为了多种情感和理念的象征,与孔庙、国子监的气场悄无声息地就融合在一起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