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终于可以抽出周末的时间,沐浴着春风十里,放飞自己,到烟台的古建筑经典之一的所城里拍照,顺便仔细领略一下它的别样风采,追踪古人的脚步。 因为是在西安上大学,所以深受古都厚重历史文化的熏陶,并慢慢开始喜欢历史,喜欢承载历史的建筑遗迹。这些年又喜欢上古建筑摄影,虽然谈不上有什么成绩和造诣,但喜欢就是喜欢,也没图什么。 <p class="ql-block"> 对于古建筑摄影,我个人的体会还是要在晴日的下午为好,最好是在夕阳西下十分,此时光线、天空、景点人流等方面都是很适合拍照的,拍出来的效果也不错。</p> 去所城里之前,按照一直以来的习惯,先要对所城里的历变迁、人文脉络、前世今生做一个大致的了解,也好在流连其中时,更深刻地体会和感受当年的景象。 所城建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春,1664年,清朝康熙皇帝下旨废除"奇山守御千户所",从此官兵解甲归田,转为居民,多从事渔农工商。所城从军事上的城堡变成了一个居民生活区,遂又有奇山所、所城里、所城之称。 时至今日,只有在所城里的西面和西南面---即胜利路东侧,依稀还能够看到过去老城墙的遗址,而所城里的东门 北门城墙的痕迹已经荡然无存了。 所城,顾名思义,这里最初是明初批建的“齐山守护千御所”,最开始做军事用途,后来军变民用,而名称就沿用“所城里”,并以此为中心辐射开来。 历代军户携家带口定居在周围形成村落,聚集形成现在烟台市区的雏形。而所城里是各个姓氏大户、曾经的老烟台富贵人家居住地。 春日到来,鲜花盛开,人们走出户外,融入温暖的大自然当中,感受着美好的生活,所城里人流如织,显得有些拥挤,来得早不是拍照的最佳时刻。好在,一个人处在这样一个氛围中是可以被感动被融入的,所以,跟随人流的涌动前行,内心也很轻松愉悦。 所城的历史可追溯到明初。根据《明史》记载,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为加强海防军事建设,防止海上倭寇不断侵扰,朱元璋准奏批建宁海卫"奇山守御千户所",这就是烟台城市最早的发祥地。 随着夕阳西下,落日余晖为所城里披上一层金色的光彩,目光所及,给人内心以平和而舒展,不时传来的叫卖声和妈妈对孩童的呼唤声交织在一起,叫人感受到什么是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所城具有典型的古代军事防御城市特点,方型,有城无廓。据《登州府志》记载,当年所城"砖城,四边城墙中部均开设城门,城设四门,东谓保德门,西称宣化门,南为福禄门,北叫朝崇门。 城墙内侧建环形马道,城内街道布局呈方格网状。城内建有兵营区、操场区、粮仓区和指挥区。 如果城市是有生命的,那么老建筑就是它的记忆。600多年前,奇山所城源起胶东文化根脉,民俗非遗的味道成为烟台人的独家记忆。 烟台海防军事格局的中心是奇山所城,它完全是由于军事目的而建设的,占地面积9.86公顷,城内面积7.96公顷。 经过一个古雅庄重的门口,向里面望去,院内几株盛开的丁香树为深深庭院带去一缕缕的清香,典雅得体的装饰,彰显主人的格调和修养。园中藤椅上的大爷慈眉善目,温和地和我打招呼。 奇山所全称“奇山守御千户所”,是一座以军事功能为主的城池,也是山东北部沿海登州卫和威海卫之间的重要守御门户,之所以选址在此,是由于这里的地形具备进攻、防守、退却的军事必备条件。 <p class="ql-block"> 所城里毕竟是近些年刚刚完成修缮,一砖一瓦只能用心去体会沧桑岁月的痕迹。但是到了夜幕低垂,完全是另一番迷人景象,灯火阑珊,俊男靓女,纪念品、小饰品、特色小吃,琳琅满目。</p> 灯红瓦黛,人流如织,情侣亲昵,爷孙相伴,叫人遥想昨日、时光倒流,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也是摄影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和兴趣所在吧。 <div><br></div><h5 style="text-align: right;">部分文字来自网络,致谢!</h5><div><br></div>原创照片:摄于2024年4月13日,中国山东烟台所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