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解三国(67)诸葛亮之过在于“过”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题字:姜海旗,中国当代书法名家,诗词作家,太极拳传人,古董鉴赏和国学研究员,中国书协会员,榜书协会理事,红色文化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当代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东方卢浮宫艺术顾问,山海书院创导人,是目前国内唯一融书、诗、拳、鉴、学“五艺一体”的书法名家。</span></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诸葛亮对蜀汉来讲,是一个有功也有过的人。就其功而言,他协助刘备成为天下三分的一家,刘备去世后又帮助蜀汉稳住了政权。就其过而言,蜀汉国力、军力的下降,人才的匮乏,发展后劲的不足,以及蜀汉的最早灭亡,都与诸葛亮的事必躬亲、事无巨细,以及对外过度用兵有关。</p><p class="ql-block">刘备去世、刘禅登基后,诸葛亮大权独揽,政权不放,军权不让,对谁似乎都不放心、都不放手,每次北伐都是亲自带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讲:“诸葛亮一直不变的志向是,进要像龙腾虎跃一样,傲视天下,退也要跨越边境,使海内震动。他担心自己一旦逝去,蜀国就没有进攻中原、与魏国抗衡的人才,所以他多次用兵炫耀武力。但是,诸葛亮虽擅长治军,在运用谋略方面还是略有不足,治理民众的才干,强于统兵打仗的谋略。他所遇对手,大多是人中英杰,再加上人力多寡不等,攻守双方所处地位不同,所以,虽然连年出兵,却不能有所成就。”</p><p class="ql-block">诸葛亮作为丞相,作为事实上的蜀汉掌门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在治国上的才华,注重把握大势、掌控大局、抓住大事,集中精力于国家发展,提升蜀国的综合国力,而把统兵作战的事交给那些有能力的将帅,这正如《孙子兵法·谋攻篇》所言:“将能而君不御者胜。”</p><p class="ql-block">也许诸葛亮觉得蜀国无帅才可用,岂知那些才能出众者都是在治国、作战的实践中脱颖而出的,比如吴国的周瑜、吕蒙,魏国的司马懿、邓艾等。可以说,敢于放手、善于放手才能造就大才。而诸葛亮的亲历亲为,严重地束缚了军政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以致蜀国出现了严重的人才青黄不接问题。“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便是这种状况的形象写照。</p><p class="ql-block">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实际上,诸葛亮越鞠躬尽瘁,身体和心力的透支就越大、越快,重大行动谋划与实施的水平就越低,对国家的危害也就越大。可以说,诸葛亮的这种敬业精神是可嘉的,而其做法是不足取的。</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九变篇》曰:“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履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孙子的这里所说的“五危”,集中到一个字上,那就是“过”。诸葛亮过度自信、过度揽权、过度亲为、过度用兵,实乃蜀汉“之灾也”。人们不应该因为崇敬诸葛亮,就回避或否认这个事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老路被烟台大学聘为客座教授)</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6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