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张家塔采风记

小米粒

<p class="ql-block">七绝·张家塔掠影(新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卫彦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方城堡小乾坤,暗道明堂纳抱襟。</p><p class="ql-block">巷院阴阳唯纪统,遗珠今日付瑶琴。</p> <p class="ql-block">逐梦张家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卫彦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岁月从浓缩的古村落里</p><p class="ql-block">斑驳出赵氏先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挂在屋檐下的红灯笼,是一双双</p><p class="ql-block">穿越历史风云的明眸</p><p class="ql-block">打量着时光里的风景</p><p class="ql-block">就像脚下坚硬的石板路</p><p class="ql-block">把沧桑描摹成弯曲而延伸的故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刻,我站在绣楼上手捧大红花</p><p class="ql-block">如出水芙蓉,荡起喜悦的涟漪</p><p class="ql-block">站在眼前的三十六座院落</p><p class="ql-block">是一支雄浑的塔笔</p><p class="ql-block">书写出赵氏家族的百年荣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进张家塔,这里的每一块砖瓦、梁柱、窗门、匾额、柴房、马棚、石磨、照壁……</p><p class="ql-block">都是精彩的一笔,古老而纯朴</p><p class="ql-block">将“福”与“德”高高擎起</p><p class="ql-block">一孔窑洞,一个心脏</p><p class="ql-block">一千八百米城堡式的地道</p><p class="ql-block">深藏着生生不息的脉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香蒲小筑里,茶烟缭绕,白榻映月</p><p class="ql-block">文旅康养,通向梦想的窗棂与台阶</p><p class="ql-block">散发着耀眼的光芒</p><p class="ql-block">点亮了乡村振兴的步伐 </p> <p class="ql-block">逐梦张家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卫彦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于美丽乡村之花在吕梁山上逐一绽放的季节,带着寻觅几分诗意,寻觅一种可以“回归自我和人类童年”的憧憬,在2024年春寒未退时节,我们一行32人在吕梁市民协主席兼《吕梁风》主编高迎新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张家塔。其实于我,早在朋友圈看到文友晒出的“寻味张家塔”图片,就被香蒲小筑的清丽雅致所吸引,有了急于一去体验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张家塔村属湫水河流域,是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峪口镇下辖村。位于方山县城西南20公里的深山里,是一个四面环山,从对面的观景亭看去,呈倒“福”字状的美丽乡村。站在村口往上望,层楼叠院,大气磅礴,沉稳怡然,犹如一首格律诗,工整而有变化,错落而有规律,整个村庄像一块被群山环抱的精致而古朴的美玉。走进去更是别有洞天,壶中乾坤。首先进入我眼帘的就是悬挂在窑洞屋檐下的红灯笼和中国结。那一个个红灯笼仿佛一双双燃起烈焰的眼睛,打量着时光里的风景;紧贴墙壁的大红中国结,正用自己柔美的姿态向我们展示着该村着力打造的“德”“福”文化主题,把以德治村,守德致福的理念高高举起。整个村庄以吕梁山上的布达拉姿态,张开双臂,迎接着我们的到来。听导游介绍,张家塔村属于第三批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016年12月,张家塔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山西省首批1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p><p class="ql-block"> 在驱车前往的途中,我就听高老师讲了张家塔的历史。从清康熙43年(公元1704年)起,张家塔的赵氏祖先就依托座北向阳山势,经历二百多年的时间和十几代人的努力,在凸起的黄土塌坳高坡上建成一座特色鲜明的城堡型村落。村子从外观看,与临县李家山相似,但地下通道却是李家山没有的亮点。 这些地道几乎贯通了每一处院落,全村院院相通,进入村子,不出大门能走遍全村各院。且这种地道用灰砖砌成,具有备战抗敌的军事功能,也有防匪防盗,安家护院之用;在平常日子里,这样的结构也便于邻里交往,尤其适合婚丧大事及暴雨来临时候的互相关照。</p><p class="ql-block"> 跟随导游的指引,我们一行人从地道入口鱼贯而入,在空旷干净的砖砌地道里穿梭。温柔幽暗的灯光渲染着,我们仿佛置身于时光隧道,聆听时光老人用自己纵跨200多年,联通36院的体量,讲说着时代变迁,讲说着赵家先人耕读传家,弘德守福的故事,为赵氏后人以及今天的我们留下了不灭的记忆。那全长1800米的地道里流淌着探秘的情趣,吸引我们不时拿起相机拍照,把心中无尽的诗意定格在相机里。</p><p class="ql-block"> 由地道通往院落最高处,极目下望,张家塔村依山而建,六层庭院随形生变、鳞次栉比,但整体错落有致,轰然一体。一些干枯的草木正在春日的暖阳中积蓄力量,争取在这个春天绽放新绿。正如由华宇广告公司蒲总打造的“香蒲小筑”,风格低调明丽,雅俗共赏,舒适而不奢华,简洁而不粗糙,质朴而不张扬,让你可以前厅喝茶,后庭打盹,林间散步,小书屋求真,尽情慢享生活,体验乡村之乐,让这清新自然的田园山水风光弥补城市快节奏带来的精神内耗。</p><p class="ql-block"> 说起这香蒲小院,大门就别有韵致。古香古色的拱形门,门楣上有连绵房顶的图案,图案简单却很有层次感和立体感,使人觉得即将进入的是“山顶千门次第开”的圣境。进入小院,既有杭州孤山的清雅幽静,又有春圃画廊的热烈浪漫,让人精神为之一振。虽然初春时节,庭院里的花草还是卸了妆的模样,但已显现出正在从春风中醒来,积极准备盛装出场的姿态,给人希望和鼓舞。墙上的美人仙鹤文静中不乏洒脱,雕花古式长条木桌,带着历史的厚重和自信,任人欣赏解读。长桌上两瓶艳而不妖的花,仿佛是从历史的深巷中走出的两个美人,打破了几百年的沉静,带来缕缕清新。白色刺绣的床品,古木凹形的“沙发”,编织纹的小圆筐,无不彰显着历史的矜持与朴素。触摸这里的一砖一瓦,你的耳边仿佛传来一个天外之音:“若你厌倦了俗世喧嚣,若你渴望一个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若你需要一个安放自我的心灵福地,来蒲香小筑,品茶,读书,探秘……” 。 </p><p class="ql-block"> “这里将来会成为吕梁山上第一村”,同行的宋毅先生感叹说;“这里有望成为吕梁山上文旅康养的样板村”,李在田先生说。“这里可以打造一个婚纱摄影基地和艺术写生基地”……同行的专家学者们在最后的座谈时刻,对张家塔的发展充满信心,激情满怀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情不自禁地为张家塔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蒲总也不住地点头微笑,在这里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也是他今后的打算。</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文化产业兼具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发挥着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重要作用。旅游产业是“一业兴、百业旺”的综合性产业,对于促进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推动经济增长、带动就业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文旅产业是快乐产业、幸福产业,其本身就是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旅产业与康养产业的有机融合,构成了完整的健康产业体系。张家塔村乡村旅游的优势在于,依靠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当地民俗特色给人带来视觉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将会形成集田园风光,山水气息,人文特色,非遗传承为一体的新型旅游模式。其主打的“德,福”文化是其亮点,既体现文化内涵,又涵养雅趣、强化乡土风情、乡居风貌,让游客得到乡土文化情调的独到体验,唤醒乡村文化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就要离开了,当我再次回首,白居易“天生丽质难自弃,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诗句不禁脱口而出。张家塔这位隐于绿水青山中的美丽女子,正以其清纯脱俗的风姿等待一场新时代的靓丽绽放。</p><p class="ql-block"> 春天的张家塔宁静而安详,是一个产生梦境的地方。这梦,就是村东黄土高坡上那个大大的福字,就是蒲香小筑中那个温馨的院落,就是赵氏阁楼上那颗火红的绣球,就是映照在张家塔黄土高坡上的朝阳.……</p> <p class="ql-block">七绝·张家塔地道吟(新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卫彦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洞千寻诗万首,贤孙奕代荫无穷。</p><p class="ql-block">三十六院乾坤大,绿叶红花拂惠风。</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卫彦琴,笔名小米粒。山西省作协、民协、影协会员,吕梁市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会理事、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中一级教师,喜欢文学,历史,哲学。有多篇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散见于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