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的点点滴滴(5)

阿宋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90年代以前,邮政和电信是一个机构,称为“邮电局”,在城市和乡镇分区域设立有营业所,在居民生活区设有邮筒(邮箱),方便居民投递信件。居民们也常把各邮电营业所称为“邮电局”。</p> <p class="ql-block">  儿时经过邮电局门口时,从里面总是传出来一阵阵“咚、咚、咚、……”的敲击声,我很奇怪这是什么声音,父亲告诉我,这是邮电局工作人员给信件盖邮戳的声音。为此我也曾好奇地进入邮电局,趴在柜台上向里张望,看见身着绿色邮电制服的工作人员右手握着3-4寸高的邮戳,左手翻动着一封封信件,在信封的贴邮票处加盖邮戳,动作娴熟有劲,也称之为“敲”邮戳。</p> <p class="ql-block">  在中学时,我自己去邮电局寄挂号信,当工作人员从我手中接过信件检查了邮票(邮资)和收寄件信息后,便拿起邮戳“咚”的一声在邮票边上骑缝“敲”上了记录有日期、城市名、邮所编号(或名称)的戳印。</p> <p class="ql-block">  在六、七十年代的一段时间里,邮电局里盖戳的声音偶尔会放慢节奏,声音轻柔。因为当时发行了不少伟大领袖的邮票并且在使用,为了对伟人的尊重,不能用很大的劲“敲”戳,更不能将邮戳盖在伟人的脸上,所以此时盖邮戳的声音较为轻弱且认真小心。</p> <p class="ql-block">  通常一封完成邮寄的信件上是加盖了两个邮戳的,一个是收寄邮电所加盖,一个是送达收寄人邮电所加盖。收寄邮所的邮戳肯定是会骑缝盖在邮票上,送达邮所的邮戳则很少会盖在邮票上。加盖邮戳一方面是为了标明该邮票已使用(防止重复使用),另一方面也记录了此邮件收寄和送达的时间与地点(邮所)。</p> <p class="ql-block">  这种用于寄送邮件且加盖了邮戳的邮票叫做“信销票”,它除了票面本身表达有时代的印记外,邮戳所载录的信息也极具年代感,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邮戳所载录的信息还会成为一个时代的烙印,或者成为一个年代或一个事件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邮册里,有加盖一个邮戳的邮票,也有盖了两个邮戳的邮票;</p> <p class="ql-block">  有黑色的邮戳,也出现了红色邮戳;</p> <p class="ql-block">  可爱的是还有一张票面上有一个私人印章,不知凭这私人印章可否寻找到印章主人或其传人。</p> <p class="ql-block">  在这些邮戳上记录了从右向左书写到从左向右书写的年代变化,也记录了从繁体字到简化字的时代变迁,它还记录了曾经在我国使用的威式拼写的外文地名,……林林总总,展示了新中国发展的一个侧面。</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邮册里有一个比较珍贵的邮戳,邮票上留下了一个完整的戳印,可清晰地看到“广东广州”、“华南工农学院”的字迹,日期虽不清晰,但从票面上可以看到邮票发行时间是1959年。</p> <p class="ql-block">  因为跟我的学习历程相关,我尤其关心这一信息,特地查阅了各种资料,也向知识渊博的同学做了咨询,都没有查到有“华南工农学院”这么一所学校。我便以母校和农学院共用一个邮电所推测,这个“华南工农学院”是邮电所的名称,应该就是1978-1982年的“五山邮电所”。</p> <p class="ql-block">  后面这张邮票上的邮戳清晰地记录了“(广)东广州”、“1982.7.4.”、“五山(所)”,这可能是我大学期间从学校给家里寄出的最后一封信的邮票,也就是从为工学院与农学院服务的五山邮电所寄出的。</p> <p class="ql-block">  这有一张1958年的邮票,上面留下了“大庸”的地名印记。这是一个著名城市可能不被人知晓的“曾用名”。新中国建立即设立了大庸县,1985年变更为大庸市(县级),1988年升级为地级市,1994年更名为张家界市,从此这个大湘西的城市和武陵源的奇山异水一起享誉世界。</p> <p class="ql-block">  这张邮票的邮戳上清晰地记录着“湖南”、“1968.1.21.”、“黔阳”,这是现在已经撤销了的一个行政区(当时称“专区”、“地区”)和县的地名。该地区1981年改为“怀化地区”,1997年改为“怀化市”,黔阳县则与洪江市合并成立了新的洪江市。</p> <p class="ql-block">  邮戳上也出现了有一个有意思的情况。从50年代到60年代直到80年代,我生长的城市加盖的邮戳都出现了“栁”字,我也习惯性地在家书信封上使用这个“栁”字。原来没认真注意过,所有使用这个“栁”字的邮件邮递员都准确送达,直到有一次一位同学指着这个字问我是什么字时,我才注意到,这个“栁”字在平时的书写、书面文件和书籍中很少见到。为此我翻阅了许多资料查证,了解到这个“栁”字确实同“柳”,有说法是在古代为同一个字,在启功、陆柬之等众多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中看到了这个“栁”字。恍然大悟,我也是书法家啊!</p> <p class="ql-block">  翻看着老邮票,研读着老邮戳,邮票展现着年代的风采,邮戳记载着历史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邮戳记载着邮件的起始,唤醒了沉睡于大脑的时光记忆。在邮戳里有家庭亲情的融通,有父辈暖暖的挚爱,有求学的青春风采,有踏遍青山的职业脚步,……</p> <p class="ql-block">  邮戳所唤起的一幕幕回忆让我将数十载的人生步履串连出一幅美丽画卷,也为没有邮戳的生活做出完美的精神铺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