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猎奇

朝阳

<p class="ql-block">  4月10日上午9点从千户苗寨出发,中午12点前到达镇远县城即镇远古镇,旅游大巴停在镇外,转乘镇内交通车入镇,入住镇内宾馆。</p><p class="ql-block"> 镇远古镇位于贵州省东部,地处湘黔两省的怀化、铜仁和黔东南三地区徐璃交汇之处,是贵州省通往中东部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古镇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至今位置未变,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一千多年作为府、道、专属所在地。宋宝佑六年(公元1258年)赐名"镇远",设州治,成为黔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重镇。也是湘楚中原西通滇黔至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水陆重镇。素有"滇黔锁钥、黔东门户"之称。至今仍保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文物和古迹。仅3.1平方公里的古城区就有古建筑、古码头、古城垣、古巷道、古泉井等名胜古迹近200处。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p> <p class="ql-block">  渡步在青石铺就的街道上,处处透出古朴的气息,充满神秘的气氛,流传着许多传奇,不由得生起猎奇之心。</p><p class="ql-block"> 神奇的地形地貌。</p><p class="ql-block"> 传说当年道家大师张三丰曾游历至此,登山眺望此镇,大呼神哉!奇哉!妙哉!惊叹此镇的神奇地形地貌。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4C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温煦。镇内澳阳河自西向东呈“S ”型蜿蜒贯通全镇,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山水城浑然一体、天地人和谐一处,这是一幅天然的太极图。于是在这里建庙设馆,开讲招徒,至今这里的不少人喜爱太极,太极拳仍然风行。</p> <p class="ql-block">  奇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p><p class="ql-block"> 镇远古城是一个多元化融合的古城,汉族与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和睦相处,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闽粵文化、土著文化与域外文化的融汇,使镇远成为多民族、多宗教、多社会的博物馆,被专家称为“世界文化保护圈”。而今镇远人民仍保持着质朴、淳厚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每年举行各种民间传统活动,如“三月三”、“九月九”等。其中源自明代的端阳龙舟文化节,以漂阳河为赛场,极具盛况,镇远古城历经干载沧桑,至今城址未变,古韵悠然。</p> <p class="ql-block">  蔚为奇观的名胜古迹。</p><p class="ql-block"> 镇远古城占地3.1平方公里,古城有八大会馆、四洞、八祠、九庙、十二码头与府卫古城垣,吴王洞、四宫殿、古井、古戏楼等名胜古迹近200多处。主要历史名胜包括青龙洞,中元禅院,万寿宫,祝圣桥,香炉岩,天后宫,府卫古城垣,吴王洞,四宫殿(东方战神庙),和平村,周达文故居,古城中的寺庙、庵堂、馆祠、亭阁、宮阙、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等。镇远古城是一个完全由名胜古迹集成的『传统文化迷宫』。</p><p class="ql-block"> 龙洞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贵州古建筑规模最大、构造最精巧、融佛教经殿、道教庙堂、儒家书院、会馆为一体的佛、道、儒、俗古建筑群落。它位于镇远城东的中和山,是一处全国独有的中原建筑形式与贵州苗侗吊脚干栏式建筑巧妙结合的建筑群。整个建筑群与石崖、洞穴、古木、藤萝融为一体,真是巧夺天工,有“贵州古建筑博物馆”之称。</p> <p class="ql-block">  古城垣为誉为“塞外长城”。 镇远府城垣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位于县城北面的石屏山上,北至天后宫山头东端。人称:『屏山为城,漂水为池,金汤之固』。府城垣被誉为『江南的塞外长城』。人称苗疆长城。府城垣全长2公里,全部由方正青石砌筑。在明朝时期,府城垣作为重要的防御工事,为保卫镇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贵州省人民政府1985年11月3日,公布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巴言殿位于县城北石屏山上,始建于明代。</p><p class="ql-block"> 四官殿为称为将神之庙。由正酸、沖楼、石拱城堡组成,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平方米。一层为登山石径通道,二层为正殿,供奉战国时期的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位将军神像。二层东供龙虎玄坛赵元帅之神像,西供日、月神像。1985年11月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奇特的禹门码头 。</p><p class="ql-block"> 镇远古城从盘龙大桥到祝圣桥沿河共有九个码头,这些码头都有讲究,有卸米、卸布匹的商业码头,有官员出入的官码头,有专门用于朝拜祭祀出入的码头。禹门码头位于镇远最繁华的地段,禹门亦即龙门,系黄河龙门的别称,据传这里的禹门寓意功名及第,是专为中第的秀才举人所建的。秀才举人们从京城返回,大都从舞阳河乘船至禹门码头登岸,以示荣耀。有古诗云:“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p> <p class="ql-block">  奇异的古民居、古巷道 。</p><p class="ql-block"> 镇远有“六牌十巷”的说法,是明清时代“西南都会”人们安居乐业的真实写照,又表现出商人财源通达的商业理念。镇远的民居建筑中最绝的就是“歪门邪道”了。凡开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门绝不会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决不与大厅正对,而是有意地将门的朝向转一个角度,斜斜地对着街道,即所谓“邪”(斜)道。老住户们说这“歪”与“斜”是遵从风水先生的说法:既是“以南为尊”显富贵之相,又能“財不露白”不引人觊觎。</p><p class="ql-block"> 古巷中有一古井,名曰四方井 又名四角井,始建于宋元时期,因井口呈四方形而得名。源出石屏山深处岩 ,井水甘甜清淡,古代是巷中居民的饮水之源。近观古井,并非一般常见的深井。一般深井取水需要用绳子吊桶或用轱辘取水。而此井较浅,深可见底,伸手即可触水,取水很是方便。与其说是一口井,不如说是一凼泉水。据说过去作为居民饮用水时,井水常养有小鱼,名为"投鱼看信”,即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现在当然不再作为饮用水源,已作为景点,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p> <p class="ql-block">   奇妙的美食美味。</p><p class="ql-block"> 镇远美食,有久负盛名的苗家酸汤鱼、熏腊肉、苗家腌鱼、社饭、侗家黑牛肉、干锅鸡、腊肉蕨粑等特色佳肴,还有令人留连的各色小吃:油炸粑、灰水粑、黄糕粑、各种口味的粉面、冰粉……好吃的东西不胜枚举,等待你开启味蕾,来一场舌尖上的旅行。</p><p class="ql-block"> 最著名的是镇远素席。镇远历来寺院林立,有"七寺、八阁、九座庙"之说,光史书中有记载的寺宇已超过几十座,在寺宇内生活的僧尼能用四季时令蔬菜制作可口的素菜,接待斋客,形成了一整套素菜制作手法。镇远素席中,有名的菜肴有"清蒸道菜八宝鸡"、"清蒸芙蓉"、"枸杞珍珠豆腐"、"香椿芽拌豆腐"、"红烧大肠"、"糟辣带鱼"、"南瓜盅"、"人参羹"、"道菜蛋糕"等几十个品种。凡品尝过镇远素席的游客们都记得:在雕龙画风、依山傍水的青龙洞内,吃素席,配以绝无仅有的社饭,真有一番做神仙之奇趣。</p> <p class="ql-block">  奇境引得游人纷至沓来,给古镇注入新的活力。漫步古镇,仿佛时空转换,古代现代时光互换,幻境现境空间互移。在与古人对话,在与山水交流,犹如置身于梦境之中。</p><p class="ql-block"> 清代林则徐曾路途此地,为这里奇境所震惊,曾吟诗作赋,赞此处奇境:</p><p class="ql-block">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當山脚。</p><p class="ql-block">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墜胆已落。</p><p class="ql-block">盘陵崩石采无端。山前突元夏有山。</p><p class="ql-block">肩舆十步九扶披,不尔倾颗肤难完。</p><p class="ql-block">传闻雨后更险绝,时有奔来掣山裂。</p><p class="ql-block">地行幸值晴明来,峻圾驰驱九已折。</p><p class="ql-block">不敢俯現千丈渊,昂头但见山插天。</p><p class="ql-block">健儿撒手忽鸣炮,惊起群山向天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