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智,砥砺前行 ——屯昌县2021年历史中考备考策略指导活动

木子鱼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 25, 25);">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2021年3月27日上午,小课题中期检查汇报课由徐小琳老师负责展示,全县毕业年级和部分基础年级历史教师及小课题专家参加了活动。此外,此次公开课也作为备考会公开课,李春娱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更有幸请来了海口市第一中学的姚实彦老师为我们做讲座。</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一、共赏公开课,各议己家话</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徐小琳老师讲授的是一轮复习课《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本节课从统一大时空下的秦汉更替、统一大时空下的社会繁荣——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发展、统一大时空下的风云人物、大厦将倾四个篇章来复习。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徐老师课堂设计巧妙,通过地图、时间轴、表格、材料、视频、思维导图等形式将复杂的知识由繁化简,体现了教师在内容整合上的精心,同时也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再次了解秦汉历史,多样化的复习手段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教学容量非常大,足见老师有较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和专业素养,课堂语言也极富亲和性。</p> <p class="ql-block">  课后,老师们进行了点评,各抒己见。</p><p class="ql-block"> 王康霜老师的评课:1.教师对本单元的主题有比较精准的把握,利用 “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发展”“秦始皇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两个图表和两条时间轴,将7节课的内容高度整合,帮助学生把比较零碎的知识结构化。2.注重利用历史人物图片、地图、视频等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启迪思维。3.通过秦、西汉、东汉三幅地图的细节(都城、管理机构)对比和时间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和唯物史观。4.学生间的互动主要是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师生互动主要是以单个提问的形式进行,学生的参与度较高。5.通过对秦朝灭亡的原因等,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6.建议:播放材料三(纵横史海)的视频之前,应先展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观看视频。7.一点不足:有些环节没有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比如“感悟、提升、新知”这一环节,“新知”应该是教师给出材料,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分析,由学生自己得到的认识。本课中老师只是把自己的答案塞给学生,没有学生生成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  郭梅惠老师的点评:1.徐老师复习方式多样化——用地图排序,表格找错误,史料突破重难点等,整节课内容丰富,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教师在复习中能够关注到学生的,设计的问题也符合学生的水平。2.个人的一些建议:(1)内容容量大,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在复习时关注本单元的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谁建立,谁巩固;(2)复习的顺序可以按课本的顺序,徐老师先复习了文化到张骞出使西域,再到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相关措施,这样的顺序使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被割断。个人认为先有王朝的建立,然后再有统治者的相关措施才能促进科技文化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李文龙老师的议课:1.本次公开课设计三大板块:大一统下秦汉政权更迭,大一统社会繁荣,大一统风云人物,复习处理教材较好;2.核心素养(时空,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做的到位,符合新课标要求,上课课件形式多元化(地图题,表格题,材料题,视频,思维导图运用)使学生开动脑筋,巩固基础知识;3.教学上融入学法指导,关注和评价学生较好,学生也配合的好;4.建议:对比两大帝王,适当在总结部分做一下评价历史人物;小组积分和讨论运用需要再合理运用些等等。总之,我认为本课还是挺有借鉴学习意义,是一堂好课。</p> <p class="ql-block">  姚实彦老师用了12个字评价本堂课:1.高立意(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围绕“统一”展开复习);2.多角度(巧妙运用地图、表格、视频等);3.落素养(培养人文精神,是一个持久问题,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平常的落实);4.扣考点(运用表格列出具体内容,开门见山,让学生知道复习的内容)。此外,还指出了本堂课不足之处:从标题看什么是多民族,怎么建立和巩固,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国家统一问题,还要理解民族交融问题;对秦皇汉武的对比不要花太多时间,且要规范写出他们的名字——秦始皇、汉武帝。</p> <p class="ql-block">  评课之余,大家还道出了目前乡村教育的困惑:这堂课,如果在乡镇中学,实效性是多少?学困生非常多,课上老师娓娓而谈,下课学生睡倒一片,怎么唤醒?距离中考仅剩90天,学困生该如何教,如何备考,如何提高历史分数?</p> <p class="ql-block"><b> 二、聆听专家言,盼学以致用</b></p> <p class="ql-block">  姚实彦老师结合各学校老师反映的情况进行了《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浅谈2021年历史中考复习备考策略》讲座交流,整个讲座语言诙谐,风趣横生,实用性很强。</p><p class="ql-block"> 1.针对乡村教育的困境,姚老师给大家树立信心,落实素养:老师要自信,要相信自己,老师自信了学生才会自信。虽然没有办法选择学生,但可以选择教学方法,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进而提高学生成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研究考纲。中考命题主要依据是《历史课程标准》,基础是我们的6本部编教材及2本海南历史,《初中历史达标指导》是参考。因此复习要做到回归教材,夯实基础,重视并用好《初中毕业达标指导》。注意近年历史中考对能力要求的考查,因此在授课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史实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落实好素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3.研究考法。姚老师强调,落实“重点”心中当有主方向,哪些是必考点、常考点,哪些又是热点、新考点。落实好必考常考的同时,还要重视周年热点,例如建党100周年,例如文化自信、制度自信……</span></p> <p class="ql-block">  4.研究课堂。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历史人,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恋上你的历史课”,可以讲与课题有关的历史故事、可以发挥学生合作精神画画思维导图、可以听音乐传球随机抽查知识……在课堂上,还要注意渗透学法、考法的指导,例如评价的方法、小作文、图片解说题等等;此外,复习课切勿上成新课,注意查缺补漏。“一堂好课要呈现四个“力”,即教师引导力、学生思考力,学科领导力和课堂生命力”姚老师如是说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一堂好课,应该是“眼里要有人”的;一堂好课,应该是师生都“意犹未尽”的;一堂好课,应该是师生都觉得它是有意义的。</span></p> <p class="ql-block">  最后县教研员王柳香老师做了总结发言,本次活动使老师们收获颇丰,感谢徐小琳老师和姚实彦老师的座谈式讲座开拓了大家的教学思路,明确了中考复习方法和方向。相信在全体历史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会在坚持反思、坚持积累的过程中继续进步,凝心聚智,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校园春色关不住,莘莘学子齐争艳。相信在老师们和同学们的奋力拼搏下,定能挥汗于春天,收获于盛夏。预祝6月孩子们能梦想成真!</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