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永远的新娘</p> <p class="ql-block">永远的的新娘 李凤兰</p> <p class="ql-block"> 1928年,李凤兰出生在临沂市蒙阴县李保德村。吃百家饭长大。十七岁那年,经媒人撮和与王玉德定亲。成亲之日定在1946年10月19日。</p><p class="ql-block"> 可就在这年的7月,王玉德响应党的号召参军入伍,离开了家乡,征战沙场。</p><p class="ql-block">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可难坏了乡亲和家人。</p><p class="ql-block"> 然而,李凤兰认为,参军是光荣的。自己成为解放军战士的妻子也是光荣的。执意要按期嫁往王家,与王玉德成亲。</p><p class="ql-block"> 成亲的那天,李凤兰将自己打扮一番,盖上红盖头,坐上花轿,风风光光地来到王玉德家。</p><p class="ql-block"> 李凤兰和大伯嫂子抱着的大公鸡。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p><p class="ql-block"> 入洞房后,李风兰自己揭开了红盖头。成为解放军战士王玉德的妻子。</p><p class="ql-block"> 在没有新郎的洞房里,在没有郎君的新婚之夜。李凤兰想象着自己的丈夫一定是身躯高大,威武雄壮的男子汉;能参军入伍,保家卫国,追求进步,一定是有理想的男子汉。我们将来的日子一定是美满幸福的……</p><p class="ql-block"> 自嫁入王家之门,田间地头,披星戴月;侍奉公婆,任劳任怨;堂前灶边,勤俭持家。</p><p class="ql-block"> 乡亲都说:王家取了个好媳妇。</p><p class="ql-block"> 1947年正月初四,李凤兰安当地习俗回门看望父母,在娘家小住几日。</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个时间点上,王玉德所在的部队行军路过家乡。</p><p class="ql-block"> 王玉德抽时间,回家看望母亲和自己没见过面的妻子。</p><p class="ql-block"> 王玉德走进了自己的婚房,一股温馨的暖流扑面而来。这是自己的家!</p><p class="ql-block"> 王玉德在自己的婚房里,没有见到自己的新娘。却享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p><p class="ql-block"> 李凤兰得知王玉德回来的消息,急忙赶往婆家。可王玉德已经跟随部队开往新的战场。</p><p class="ql-block"> 一对未曾见面的夫妻,就这样错过了唯一可能相见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在以后的日子里,李凤兰积极参加支前工作,做军鞋,缝军装,摊煎饼,送军粮。</p><p class="ql-block"> 李凤兰盼望着胜利的消息,期待着自己的丈夫早日归来。</p><p class="ql-block"> 1949年,全国解放了。李凤兰到处打听王玉德的消息,都石沉大海。但李凤兰相信王玉德会回来。</p><p class="ql-block"> 不久,婆婆因病离世。李凤兰安葬了婆婆,坚守着这革命的家庭。</p><p class="ql-block"> 1959年,李凤兰接到革命烈士王玉德的证书。此刻,李凤兰才知道,自己未曾见面的丈夫,早在1947年,就在莱芜战役中牺牲了。</p><p class="ql-block"> 李凤兰没有等到丈夫的回来。等来的是民族的独立,劳苦大众的解放。等到的是革命烈士证书。</p><p class="ql-block"> 同年,李凤兰被政府授予她“模范烈属”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婆婆不在了,玉德也走了。为了坚守这革命的家庭,传承革命的传统,李凤兰终生未嫁。</p><p class="ql-block"> 并在妇联的帮助下,收养一儿一女。延续革命家庭的“血脉”。</p><p class="ql-block"> 1992年3月,李凤兰被山东省妇联、山东省民政厅、山东省军区政治部评为“山东红嫂”,并授予省“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p><p class="ql-block"> 被誉为永远的新娘!</p> <p class="ql-block">李凤兰</p><p class="ql-block"> 李凤兰于2008年去世。享年80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拥军妈妈 胡玉萍</p> <p class="ql-block">胡玉萍雕像</p> <p class="ql-block"> 1995年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军区授予胡玉萍“无私奉献爱国拥军好妈妈”称号。</p><p class="ql-block"> 2005年9月,胡玉萍因病去世,享年83岁。</p> <p class="ql-block"> 2005年11月7日,爱国拥军好妈妈胡玉萍的骨灰,安放在沂南县鲁中革命烈士陵园万松山的苍松翠柏之间。</p><p class="ql-block"> 胡玉萍是老红嫂和新红嫂两个不同时代的杰出代表。</p><p class="ql-block"> 胡玉萍1922年出生在沂南县张庄镇和庄村。</p><p class="ql-block"> 1939年,正是沂蒙山区抗日战争最艰苦和困难的时期。17岁的胡玉萍与朱丰林结婚。结婚的第二天,一批八路军伤病员就驻进村里。胡玉萍和丈夫朱丰林,把自己的新房腾出来,让给了八路军的伤病员。自己却搬到一间破旧不堪的柴草棚里。</p><p class="ql-block"> 在一次给八路军送饭的路上,遭遇了日伪军的袭击。日本鬼子用刺刀刺穿了胡玉萍的腹部,昏死在血泊之中。是八路军及时地救治,保住了生命。</p><p class="ql-block"> 从那一刻起,胡玉萍开启了一生的拥军之路。</p><p class="ql-block"> 1947年,孟良崮战役打响,胡玉萍把年仅16岁的弟弟胡玉慈送到部队。又让丈夫去前线,运弹药,送粮食,抬担架,救伤员。</p><p class="ql-block"> 不久,胡玉萍的孩子出生。她把亲友送的鸡蛋、小米、老母鸡等,托丈夫送给解放军伤员养伤。</p><p class="ql-block"> 在村里,烙煎饼、做军鞋、缝棉衣、护理伤病员,成了当地有名的支前模范。</p><p class="ql-block"> 她仅用5天时间,就能做出7双军鞋。眼睛熬红了,手也累肿了。可她却说,只要战士们能穿上她做的鞋奋勇杀敌,再苦再累也没什么!</p> <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时期,胡玉萍把家里攒下的500斤大豆拿出来,又动员兄弟姐妹凑了1500余斤粮食,捐献给国家。</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以后,胡玉萍就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刻苦学习毛主席著作,逐步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p><p class="ql-block"> 1966年胡玉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兼民兵队长。</p><p class="ql-block"> 生产队的农活,胡玉萍总是挣着干,抢着干。</p><p class="ql-block"> 担水种地瓜,胡玉萍肩挑两桶水,手提一桶水;</p><p class="ql-block"> 割麦子,拾麦穗,掰玉米,胡玉萍干的最多。</p><p class="ql-block"> 捣粪积肥,胡玉萍总是起早贪黑。从不占用白天的劳动时间。</p><p class="ql-block"> 村里打井,胡玉萍和男劳力一样,打炮眼、挑泥浆。 </p><p class="ql-block"> 从1963年起,胡玉萍便像闺女一样长期照顾烈军属朱用先之母、刘现曾之母和陈妈妈三位老人。为她们洗衣做饭,扫地挑水;梳头擦身,问寒问暖。</p><p class="ql-block"> 1968年,胡玉萍把二儿子朱武先送到部队。1969年,中苏边境有战事,又把已参加工作的大儿子朱文先送往部队。</p><p class="ql-block"> 1974,胡玉萍为儿子结婚准备的棉花,全部送给了烈属孙大娘和五保户。</p><p class="ql-block">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沂南县曾出现过“远学雷锋,近学胡玉萍”的热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胡玉萍为部队养猪</p> <p class="ql-block"> 1978年,年近六十的胡玉萍随转业的儿子到抚顺安度晚年。</p><p class="ql-block"> 但胡玉萍并没有颐享天年,并没有忘记初心。她曾对儿女们说:“普通群众也得为国家和军队尽责任和义务”。续写着沂蒙精神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 初到抚顺,胡玉萍就参观了“雷锋馆”。</p><p class="ql-block">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的是无限的。”胡玉萍把雷锋的话作为座右铭,牢牢地记在心上。</p><p class="ql-block"> 在“雷锋纪念馆”的改造建设过程中,胡玉萍近百次来到工地,捐款捐物,搬砖运土,参加劳动。</p><p class="ql-block"> 1983年大年初一,胡玉萍将两碗热腾腾的饺子,首先送到孤身一人,年愈80岁的老烈属高大爷的家中。</p><p class="ql-block"> 1989年,胡玉萍了解到,一位复转军人,住在简易搭起的房子里,妻子没有工作,孩子寒冷受冻。就将单位分给自己房子,让给了这位复转军人。</p><p class="ql-block"> 在抚顺期间,长期受到胡玉萍照顾的军烈属就有八户。</p><p class="ql-block"> 胡玉萍常说:“国家建设,就像住家过日子,都动手做贡献,就红大;都伸手捞好处,就散摊。”</p><p class="ql-block"> 胡玉萍在自己居住的院子里,盖起了猪圈,为部队养猪。</p><p class="ql-block"> 为了养好猪,她到养鸡场去捡鸡皮,拾鸡膘,在院子里种菜做饲料。</p><p class="ql-block"> 每逢节日,胡玉萍就将最大最好的猪,赶往部队,慰问解放军战士。</p><p class="ql-block"> 仅1995年胡玉萍就为部队养了二十多头猪。</p><p class="ql-block"> 十几年来,胡玉萍总共为部队送去自己养的猪八十多头。</p> <p class="ql-block"> 在抚顺市顺城区,胡玉萍成立了“抚顺市顺城区西戈联社双拥活动站”。</p><p class="ql-block"> 参与活动的部队有五十多个单位,抚顺市和顺城区的有关领导,民政部门等,都积极参与胡玉萍组织的拥军拥属活动。</p><p class="ql-block"> 胡玉萍跑遍了部队的高山哨所,走遍了部队的驻地营区。为部队作报告,宣讲革命传统。慰问干部战士。</p> <p class="ql-block">胡玉萍和干部战士交谈</p> <p class="ql-block"> 有一位战士,由于家庭困难。不能安心服役。胡玉萍了解情况后,细心地做思想工作,鼓励战士安心服役,多做贡献。并承担了照料这位战士家庭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战士,家里给他汇来了十几万元。胡玉萍知道后,和部队的干部一起做工作,讲诉八路军艰苦奋斗的故事,讲诉雷锋的故事。这位战士深受感动。将父母汇来的钱又退了回去。</p><p class="ql-block"> 战士们都亲切地称胡玉萍为“兵妈妈”。</p><p class="ql-block"> 十几年来,每当抚顺市顺城区的青年参军入伍,胡玉萍总要给入伍的青年送一本书,在书上写上赠言。鼓励青年,为国家,为部队做贡献。</p><p class="ql-block"> 她六十年如一日,把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无私地奉献给了国家和军队。</p><p class="ql-block"> 有据可查的捐款捐物,累计超过15万元。</p><p class="ql-block"> 而她自己却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p>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学雷锋,</p><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心不变。</p><p class="ql-block"> 一天不为党奉献,</p><p class="ql-block"> 饭菜再香难下咽。</p><p class="ql-block"> 两天不为党奉献,</p><p class="ql-block"> 吃了蜂蜜也不甜。</p><p class="ql-block"> 三天不为党奉献,</p><p class="ql-block"> 脸红耳赤羞满面。</p><p class="ql-block"> 五天不为党奉献,</p><p class="ql-block"> 对党有愧心感叹。</p><p class="ql-block"> 十天不为党奉献,</p><p class="ql-block"> 思想灵魂半瘫痪。</p><p class="ql-block"> 天天为党做奉献,</p><p class="ql-block"> 年年为党做奉献,</p><p class="ql-block"> 永为党旗增鲜艳,</p><p class="ql-block"> 共产主义早实现。</p><p class="ql-block"> 这是胡玉萍写的诗歌。悬挂“红嫂纪念馆”的展厅里。诠释胡玉萍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和一个党员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中组部回执</p> <p class="ql-block"> 1989年,胡玉萍的丈夫朱丰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朱丰林身患重病住院。</p><p class="ql-block"> 在病床上,朱丰林对胡玉萍说:“病不治了,把钱交了党费吧。你的,我的,还有两个儿子的。等党组织收到党费,告诉我一声。也许我等不到那一天。”</p><p class="ql-block"> 就在朱丰林去世的第二天,胡玉萍接到了中组部的回执 。</p><p class="ql-block"> 胡玉萍手捧着回执,在朱丰林的遗体旁说:“组织收到了党费,你可以瞑目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胡玉萍与共产主义信仰的交流;是对一名党员使命慰祭!</p><p class="ql-block"> 1999年10月1日,胡玉萍受邀参加了建国50周年庆典。</p><p class="ql-block"> 受到江泽民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p> <p class="ql-block">拥军妈妈 胡玉萍</p> <p class="ql-block"> 明德英、王换于、李桂芳、公成美、侍振玉、李凤兰、胡玉萍她们只是“红嫂”英模群体中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 在“红嫂纪念馆”的展厅里,还悬挂着众多沂蒙“红嫂”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举首仰望,群星璀璨,光彩照人。</p><p class="ql-block"> 她们的事迹泣鬼神,振天地!</p><p class="ql-block"> 巍峨沂蒙八百里,滚滚沂水长又长。这片洒满热血的土地,润育了“红嫂”,“红嫂”又使这片土地得到升华。</p><p class="ql-block"> 这里矗立着沂蒙儿女无私奉献的丰碑!这里谱写了沂蒙儿女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壮丽篇章!</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这里的山,散发着红色基因的芳香,这里的水,传承这红色基因的血脉。处处都绽放着绚丽多姿的生命之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沂蒙山风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资料来自红嫂纪念馆和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