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24年4月13日上午,我们老年旅友团一行6人,在晋城泽州县中药协会老会长郭三旦先生的倡导下,乘城际公交车来到了阳城县郭峪古城。</h3> <h3>郭三旦先生</h3> <h3> 郭峪古城,座落在著名的旅游景点皇城相府西边400米处,现在两地之间的一条河正在加急施工,可能是赶五一长假的高峰期完工,道路半封闭。汽车到了皇城相府,便不再前行,由此我们只好弃车步行,到了郭峪古城的门前广场。</h3> <h3>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属于太行山上的丘陵地区,自古这里的天气蒸发量大于降雨量,晴天居多。而且,这里的农业具有低产稳产的特点。环境的相对稳定与干燥,特别适于古建筑旧风俗的保留,这里以至到沁水县一代,山中有许多古村落与古城堡,现在都成了旅游景点。</h3> <h3> 郭峪古城堡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堡内至今生活着许多原住民。不时地能看到过去用过的石碾、石磨、犁、耙等旧时的农具,还有水井、辘轳、锅台、灶具、纺绳机、纺线机、织布机、扇车、打毛裢等器具。</h3> <h3> 郭峪古堡其实是一个大村子的防御体系,明清时代的建筑很多。从外观上看,厚实的堡墙大约高20米以上,墙外亦有护城河。与晋城市以石灰岩为主的地质构造不同的是,这一代多沙岩,堡内的大门地基多用沙石作建材,经过斧凿精雕细刻,垒在门洞街墙下面,或者作重要建筑的台阶。堡墙上宽阔可行,箭跺谍楼一应俱全,墙内密密麻麻布满了民居。堡墙外视眼开阔。将厚实达丈余的石门关闭,一般的股匪即使攻到门下,也插翅难入,楼门顶留有天窗,可以往下投石放火。</h3> <h3> 堡内的主要建筑以豫楼最为古老典型,在众多的民居中鹤立鸡群。高高的台阶上耸立着一座七层长方体碉楼,宏大结实,通过中层的窗户,可以看出碉楼的外墙厚度在一米以上,消耗了大量的建材,农业文明时代,靠人背肩挑,硬生生地堆砌起这样高大的楼房,其中的艰辛付出令人咋舌。逐层上去,层层都有章法,内部可以储存大量粮食和器材,水井、灶台、厕所生活设施皆惧。凭险据守的构思十分明显。</h3> <h3>堡内的民居</h3> <h3> 据记载,豫楼修建于明崇祯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640年。当地发生了大饥荒,饥民遍野!富商王重新义薄云天,以工代赈——大兴土木,修建这座碉楼,大量招收民工,管吃管住,将饥民吸引到这里来,通过工地的劳作,得以安身立命,养家糊口,不去铤而走险抢掠四方。碉楼修成,灾荒也过去了,便有文人前来凑趣,从《易经》晦涩的文字堆里取“豫卦”二字,意为知变应变,提前设防,将碉楼取名豫楼,流传至今。<br> 豫楼不仅有高坚的优势,下面还有一条几百米的砖砌地道,直通村外,以备不时之需。如今的地道中安装了LED照明设备,供游客参观。通过逼仄的阶梯走下地道,或而挺身贴墙,或而低头弯腰,或而曲径蜿蜒,或而宽敞笔直,可谓匠心独具,构思机变!外人岂敢轻易闯入这漆黑的地下工事?<br> 时过境迁,这里成了游人猎奇的好地方,一行数人,在地道宽敞的地方拍照留念。</h3> <h3> 此外,汤帝庙与进士及第也是堡内的主要参观地方,都是大清顺治时的建筑。当时清兵正在南方大砍大杀,而遥远的山西内地,汉人已经逐渐适应了满清的统治,开始盛世修庙,安居乐业。</h3> <h3>汤帝庙大院</h3> <h3>进士及第</h3> <h3>时间有限,而且随行的都是古稀老人,爬楼梯,上台阶,钻地道,转城墙……几个小时的游览,大家都累了。大致上了解了郭峪古城的情况,还得赶停在皇城相府广场上的回程交通车,结束了郭峪古城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