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13</p><p class="ql-block"> 上月底去济南培训两天,回程的路上,得知明德王校长将邀请王建军教授到学校指导工作,真是个令人兴奋的好消息,同期培训班的学员都是王教授的忠实粉丝,当即决定到时候一同带老师前往。 </p><p class="ql-block"> 4.12日早上,我们一行五人七点从东夏出发,八点前赶到了明德学校,没想到刘校长他们7点半就到了。关于低浪费的教学一共二十八条建议,由于时间关系,王教授只讲了九条。教授的建议接地气,跟老师的日常教学能够形成关联和对接,对教学非常有指导意义。虽然只听了一部分,窥一斑见全貌,对我们是一次思想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 “示范方法与逻辑、学习要形成闭环、分类、比较、构建心锚、缩小步调……”等等。每一条建议都是来自于对教学实践的反复研究,老师们听得懂,听得明白。王教授在讲话过程中,时常冒出很多富有哲理的金句,给人深刻的启发。“正向思维,空间会越来越有限,而换个角度和视角看问题,多运用负向思维,寻找堵点、漏点”“比较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在实践中研究实践,在研究中改进实践,在实践、研究、改进中成就人本身”“真正需要改变的只有一点,从自发到自觉”……</p><p class="ql-block"> 王教授通过一个个非常具体的小案例,向老师们阐述如何降低浪费,如何做教学研究。三个小时的时间,整个会场安安静静,没有随意走动,老师们沉浸在学习中,老师们内心的触动也一定是巨大的。所以我们不能怀疑“多讲”的科学性和重要性。报告容量大,干货多,需要慢慢消化。</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回程的路上,我们在车上现场来了一个微论坛,对王教授的报告进行了一个学习闭环。每个人轮流谈感受,谈体会,把低浪费教学的九条建议分别和日常教学实际进行了关联,各自谈了教学中好的做法,以及存在的浪费现象。最令人感动的是,飞飞当天下午就发出了美篇,第二天上午,陆续收到了他们的学习体会。</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徐老师在体会中写到</b>:“反馈和指导后给学生“二次机会”: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知识,最终给孩子带来的是成功的经验。所以我们给学生的反馈不是终点,优化才是我们真正的追求,提供学生尽量多的“二次机会”,确保他们成功经验的发生,就能大幅减少浪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今天所学建议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王瑜老师写到</b>:“对于教学重点,要反复呈现(称为心锚),王教授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将小黑板利用起来,毕竟所有的感官通道中视觉学习效果最好,这样最直观并且不断加深印象,在我的课堂中也感受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应该将我们的大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子任务,缩小步调,细分步调,让学生以小步子的学习从而实现大的跨越。在公开课中利用学习单时能做好,放到常规课堂中反而忽略了这一点……”</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杨斐主席写到:</b>“一边听每一条建议,一边反思我的课堂教学应该作出哪些改进:比如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时,要下设子问题,问题要小,要给学生举出例子,作出示范,首先让学生进入到任务中,理解了任务才能去做。比如课堂练习要分层,一个练习视难度分成两层或多层,每一层能做完立刻分析错误原因,接着做下一层的练习,反复如此,提供足够多的“二次机会”,保证学生当堂改了,对了,会了。而不是做了,错了,讲了,下次还不会。比如对学生的表现自觉反馈,形成学习闭环。</p><p class="ql-block"> 嵇校长经常讲闭环思维,学习需要闭环,管理也需要闭环,甚至任何事情都需要闭环思维,先考虑你的目标是什么,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然后去开展一系列活动也好,做什么事情也好,考虑采取什么方式才能达到、实现这个目标,回到最初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们不期望一次报告能够改变很多,如王教授所说,如果这次学习能够改变一点点,哪怕是形成一点冲动,产生一点觉醒,留下一点印象,形成一些模糊的思路,都是好的。因为真正需要改变的只有一点点:从自发到自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