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架糊棚

吉祥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村子,在八十年代前,村子里人住的都是土房子,土墙上跨搭着七根檩木,然后再用秫秸秆(高梁秆)铺盖好,上面用泥巴抹得厚厚的,春夏季用来防雨防晒,秋冬季用来防风防寒。为了美观,人们就用秫秸秆在檩木下搭成框架,而后用报纸糊平,做为顶棚,也就相当于现在的楼房吊顶。</p> <p class="ql-block">  糊棚面一般都是用报纸,后来又有了专门用作糊棚的彩纸,这种纸色彩鲜艳,花纹整齐,糊好后非常的美观,人们把这种纸叫做“蜡花纸”,其实它不是真正的“蜡花纸”,那个年代的糖纸才是真正的“蜡花纸”。</p> <p class="ql-block">  在没有特殊情况下,糊棚都是在腊月二十几才开始,为了新春的喜庆,糊完棚再贴上年画,整个屋子涣然一新,忙碌一年的人们开始高高兴兴,热热闹闹的准备过新年了。</p> <p class="ql-block">  糊棚也算得上是个技术活呢,手法不好糊出来的棚面不规整,糊棚纸衔接不齐,要么露出来旧棚面,要么就是纸斜字歪,看起来很不顺眼,一个村子也就几个人糊好的,所以家家户户都提前买好糊棚纸,开始预约“巧匠”帮忙糊棚。我的二叔就糊得一手好棚,亲戚和邻居都找他给糊棚,等我初中毕业后亲戚家糊棚他还常常的带着我去,他说我刷浆糊均匀,后来他就让我动手糊,再后来就把我给教会了。其实不难,只要细心且有耐心就能糊好,左手拿着刷好浆糊的报纸一角,右手拿着笤帚托着报纸找正后慢慢的扫上去就是了,但是手法一定要稳,不然被浆糊浸湿的报纸就搅成一团了。</p> <p class="ql-block">  老房子用棚面纸糊上就好了,但新房子糊棚前要先扎棚架子。我结婚时新房没有棚架子,免不了是二叔给扎的棚架子,二叔边干边教我,扎棚架子也是用秫秸秆,提前挑好一些又粗又直的秫秸秆,首先将报纸裁剪成条把秫秸秆缠起来,而后是找水平,因为没有水平尺,二叔把饭碗的碗口对应着贴上两小块红纸,然后装半碗水放进将要装满水的水盆里,把水盆放在桌子上,他看碗口两块红纸平齐与墙角的位置让我划上线,饭碗口在水盆里自动找平,也就是三点一线的道理,这样把四个墙角都确定好点,再按这四个点向上找出棚架的高度,把两点依次连线,这样棚架子的水平就找好了,为了省钉子钱,二叔用破扫帚的竹条削成十厘米的竹钉,用它把秫秸秆钉在墙上,为了纸面粘贴牢固,我们把靠墙的秫秸秆钉了双根,增加粘贴面积,又在七棵檩木上钉上秫秸秆吊着横向的七根秫秸秆当主架,主架一定要找平,然后再纵向绑好秫秸秆,这些就是粘棚纸用的了,密度要大,约十五厘米左右均匀绑好,这样一个平整的棚架子就完成了。</p> <p class="ql-block">  扎好了棚架子就开始糊纸,初次要糊上两层,第一层可以不要美观,但要轻轻的去糊纸,不然糊出来的棚面褶皱难看。糊第二层要等第一层干透才能再糊,不然容易超重两层一起掉下来,第二层我们第二天才糊的,当时用的是彩纸,糊出来非常美观。有了这次的学艺,等到我的发小周晓峰哥结婚时,我就依葫芦画瓢给他扎了棚架子并糊上了彩纸。</p> <p class="ql-block">  学会了一门手艺就用了一次,我就考学离开了家乡,随着时间的流转和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农村都盖上了砖瓦房,糊棚的事也就成了过去,如今再说起来,年轻的一代己经不知道糊棚的事了,我的手艺也被时间给磨砺得无影无踪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