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江南古镇不计其数,七宝古镇属于另类。传说古镇历史上有七件宝贝,分别是:玉斧、神树、玉筷、金鸡、飞来佛,汆来钟、莲花经,因此得名。古镇的惊人之处在于一家蟋蟀草堂,也就是一家蟋蟀博物馆,或者称其为蟋蟀艺术馆、蟋蟀文化馆。场地不大,但很精致,是全国罕见的极端专业博物馆。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对蟋蟀不仅陌生,而且还会有些害怕,毕竟和一些害虫有些接近。走过很多地方,我所看到的如此小众的蟋蟀博物馆仅此一家!</p> <p class="ql-block"> 蟋蟀,又称为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有些地方还叫将军虫、秋虫、斗鸡,我老家的方言叫做“诉蛀儿”。从古到今,蟋蟀还是民间玩斗的对象。</p><p class="ql-block"> 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只有雌雄交配时才在一起居住,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所谓的斗蟋蟀就是利用了它的特性。</p> <p class="ql-block"> 蟋蟀草堂里介绍了两位喜欢斗蟋蟀的古人,明宣德皇帝和南宋宰相贾似道,常以蟋蟀寻欢作乐,直耍得天昏地暗。我的童年时代几乎是陪着蟋蟀的叫声长大的,特别是秋收季节,晚上的蛙鸣和蟋蟀声此起彼伏,彻夜不断,偶尔也有蟋蟀跳到屋子里来。小伙伴们也有过捉蟋蟀的经历,到没有认真地玩过。农村嘛,千奇百怪的虫子多了,没啥稀罕的。正因为如此,才会看到蟋蟀草堂吃了一惊!</p> <p class="ql-block"> 中学课本里有篇蒲松龄的文章叫《促织》,大意是皇帝爱上了斗蟋蟀,各地都要进贡,于是层层摊派,最后农家落难。蒲松龄让农民的儿子幻化成勇猛蟋蟀,勇往直前,一路进宫夺魁,最后农民得置骏马良田。</p><p class="ql-block"> 蒲松龄通过一家不幸遭遇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为政者之贪婪、凶残、自私,批判了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横征暴敛的罪恶,表现了老百姓为生计奔波的劳苦、辛酸和艰难,寄托了作者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其实看了蟋蟀草堂,再重温一下蒲松龄的《促织》,还真能更深切地认识和理解它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