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烟花三月下扬州。</p><p class="ql-block"> 在扬州云淡天朗、风微雨细、光柔水静、花俏叶绿的最美时节,走进扬州的历史与当下,领略扬州之古韵今风,感受扬州之诗画烟火。</p>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扬州,系中国古代九州之一,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享有“中国运河第一城”美誉,属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p><p class="ql-block"> 在扬州大学刘建臻教授《扬州历史文化》的专题讲座中,扬州从甲骨文走来,春秋战国风云际会,秦汉更替金戈铁马,隋唐五代商贾云集,宋元明清舟楫沉浮……</p><p class="ql-block"> 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当从这个地方的地名开始。从邗城到广陵,从江都到芜城,从吴州到扬州,其兴也好,其衰也罢,挡不住的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吴王夫差筑邗城、开邗沟,还是西楚霸王凭江而都、豪气冲天,一切皆化为历史的尘埃。杨柳依依,不见当年白衣天子来; 蜀冈依旧,春江潮水二分明月在。</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岁月的魅力,荡气回肠而波澜不惊,哪怕广陵潮涌气势恢宏,看不尽的繁华,数不尽的风流,道不尽的荣耀,那也只是历史长河中跃起的几朵小小浪花罢了。</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扬州的文化是可以触摸与感知的。</p><p class="ql-block"> 2000多年来,扬州这片深厚的土壤孕育出了渔耕文化、运河文化、盐商文化、园林文化、饮食文化、书院文化、名士文化、戏曲文化、书画文化等等。这些文化,是扬州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独树一帜而异彩纷呈。</p><p class="ql-block"> 一首《春江花月夜》,令人心旷神怡,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一席淮扬菜,让人大快朵颐,以考究为道,以本味取胜;一泓瘦西湖,使人流连忘返,碧水含烟柳,万般风情醉;一段扬州清曲,叫人肝肠寸断,柴米油盐事,悲欢离合情。</p><p class="ql-block"> 扬州,镌刻着李白、杜牧、欧阳修、苏轼等历代大批名人雅士的足迹,讲述着史可法、熊成基、郭坚忍、江上青等无数志士仁人忠贞不屈的传奇故事。运河帆影,长江涛声,个园屋檐下的油纸伞,安定书院的少年郎,扬州八怪的出神入化,漆器工艺的精雕细琢,把“包容开放、匠心别致”的扬州文化内涵诠释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行走其间,谈古论今驰目骋怀,文化气息扑面而至。扬州,吸允着千年文化养分从远古款款走来,在新的时代正创造新的奇迹、迈向新的高峰。</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一座城市,二分明月,三月烟花,四桥烟雨。</p><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漫步于扬州,茂林修竹、桃红柳绿、曲水绕幽。历史的涟漪,现实的光影,让“太守文章、坚守清风”的画面在脑海中愈发清晰与唯美。</p><p class="ql-block"> 欧阳修、苏东坡,这对师生在扬州留下的仁政佳话至今仍滋养着这方生灵。坦率说,我很喜欢东坡这位老乡,为官之洒脱,诗词之豪迈,爱民之情怀,兴趣之广泛,做人之磊落,性情之率真,无不值得歌咏与敬仰!</p><p class="ql-block"> 平山堂,位于扬州市西北郊蜀冈中峰大明寺内,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修筑,并在此与友人诗酒唱和,畅谈天下事,尽享人生乐。我不知道,欧、苏二人是曾同入平山堂“晓起凭栏、晚来对酒”;但我知道,平山堂一定是他们共同的精神栖息之所。“每到平山忆醉翁”。多少年后,东坡再次踏入平山堂,景依旧、物如故,唯独恩师已仙逝。他曾这样写道:“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p><p class="ql-block"> 心有戚戚,文宗一脉,此情可待成追忆!欧、苏二人骨子里透出来的中国士大夫的品格、气节、涵养与情义之美,如同盛开的琼花,芬芳四溢,也如同冉冉升起的朝阳,光芒万丈。</p>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翻看诗词典章,关于扬州的诗词歌赋尤为光彩夺目,以诗为媒,以文化人,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河,启人心智。</p><p class="ql-block"> 在众多的扬州诗篇中,既有“下扬州”之说,如脍炙人口的李白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也有“上扬州”之说,如《全唐诗》所载:“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究竟是下扬州还是上扬州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虚心请教了扬州本地的专家学者。其基本观点认为,南下北上、西上东下,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由此推之,扬州处于长江下游,当年李白送好友孟浩然到广陵,其送别地是长江上游的黄鹤楼,而目的地正是长江下游的广陵,一路顺流而下,所以李白用“下扬州”也就不难理解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上下之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人生哲理,大可不必纠结于地理位置与所处方位。下扬州,是一种从容的心境与姿态,顺势而为、道法自然、所遇美好;上扬州,是一种向上的追求与状态,踌躇满志、理想抱负、心有所望。高山不语,自成巍峨;流水无言,下自成溪;上下从容,堪为智者。</p><p class="ql-block">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上下、里外、前后、左右、宽窄、虚实皆是相对的;人生也应当是多姿多彩的,无需逞能与逞强,但要坚定与坚强。</p> <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扬州,地处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之间,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是一座典型的身在江北却有着江南气质的秀美水乡。</p><p class="ql-block">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写扬州的水,可以不写瘦西湖,但怎么也绕不开运河,运河与扬州可谓是“城河共生”之典范。 中国大运河开凿于春秋晚期,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贯通了南北江河,连接了海陆内外,而扬州是中国大运河的“生长原点”。首批列入世界遗产的27段河道、58处遗产中,扬州就有古邗沟故道、内里运河、瓜州运河等6段河道,以及盂城驿、邵伯码头、瘦西湖等10个遗产点位。“中国运河第一城”,扬州当之无愧!</p><p class="ql-block"> 中国大运河,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8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5大水系。位于扬州古运河三湾段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地展现了大运河的前世今生,或截弯取直,或舍直改弯,每一次蜿蜒转向,皆缘于自然造化,更昭示着文明历史的走向。</p><p class="ql-block"> 汤汤运河,悠悠扬州。走出空间、时光、叙事相互交融的运博馆,夕阳下的三湾古运河,舟船泊岸,绿柳粉樱,万道霞光,水天交融。此刻,2000多年的荣辱沧桑如一幅画、似一首曲,千年扬州更显灵韵与厚重。</p> <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p><p class="ql-block"> 扬州这方水土,滋养着世世代代的扬州人崇文尚德、自强不息。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车上,亦或是在路边小摊;无论是老人小孩,还是司机导游,亦或是小商小贩,只要他是扬州人,在同你交谈时往往会引经据典冒出几句诗词,瞬间让你对扬州人刮目相看。</p><p class="ql-block"> 诗词于扬州,不仅培养了扬州人的文化自信,同时也增强了扬州的文化底蕴、提升了扬州的城市品质。行走在扬州的大街小巷,稍不留意就会与某一句诗、某一首词撞个满怀,难道当年李白、杜牧、苏轼就曾在这里放歌醉酒、吟诗作赋?据考证,清代刊刻于扬州的《全唐诗》共收录了唐代158位诗人吟咏扬州的诗作435首。值得欣慰的是,千年文脉,历久弥新,新时代的扬州人守正创新让“诗歌圣地”永续光大……</p><p class="ql-block"> 自古扬州“三把刀”,即响当当的扬州菜刀、修脚刀和理发刀,这既是扬州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也是扬州人创业创新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扬州人而言,这“三把刀”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如扬州菜刀是扬州厨师的代名词,而最能体现扬州厨师刀工的是文思豆腐。据介绍,切文思豆腐,看似纹丝不动,其实早已胸有成竹,看似把豆腐切成了泥,但一放在水里就飘然如丝,此等功夫简直是出神入化,登峰造极,无不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如此宝刀、如此本事,绝非唾手可得、与生俱来。打开扬州史志,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历代扬州人手持“三把刀”,既不孤芳自赏,更不抱残守缺,走南闯北、兼收并蓄、玉汝于成,方才打出了属于扬州“三把刀”的江湖地位。一言蔽之,扬州“三把刀”足以诠释扬州人精实专注、创新卓越的精神特质。</p> <p class="ql-block"> 七</p><p class="ql-block"> 春风十里扬州路,文明是最美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新时代的扬州儿女牢记“扬州是个好地方”的殷殷嘱托,知重负重、加压奋进,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日新月异,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老扬州、新气象,秘籍何在?</p><p class="ql-block"> 探访西湖街道,深入沿湖乡村,最直观的感受是环境卫生好、空气质量好、扬州人民的精神面貌好。“三好”背后,反映的是扬州的经济活力与文明程度,更反映出扬州的基层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在西湖街道党群邻里中心,“红马甲”义工队、“老姐妹”服务队、“网卫士”守护队、“四叶草”志愿队,党建引领,群策群力,一幅幅照片充满了脉脉温情;“五民五度”工作法追求最大公约数、划出最美同心圆、打通最后一公里、架起最稳连心桥、形成最强向心力,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变成了看得见的生产力。</p><p class="ql-block"> 把视野从城市转向农村,邵伯湖畔的方巷镇沿湖村,麦田葱郁,池塘鱼肥,白墙黛瓦,九曲栈桥,湖光帆影,稍远处湖心岛上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格外醒目。殊不知,十多年前的这里还是远近闻名“以船为家、打鱼为生、看天吃饭”的贫困小渔村。十年一觉扬州梦,沿湖村的蜕变之路,位于村中心的扬州渔文化博览馆以“党建领航、德治导航、法治护航” 给出了乡村治理的“沿湖方案”。</p><p class="ql-block"> 治大国如烹小鲜!扬州的基层治理,给我最大的体会是从细处着眼、向实处发力。如《扬州文明有礼二十四条》,其中就文明用餐制定了“四条规矩”:一是在家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饭菜;在外吃多少点多少,吃不完打包。二是长者先动筷。三是夹菜用公筷。四是自己不酗酒,与人不闹酒。如此规定,简洁明了,既无累赘之感,也无强令之嫌,看得懂、易接受、能落地。窥一斑而知全豹,地区间的差异除了自然禀赋不同以外,更多的差异就在于人的意识、理念与作风。推而广之,无论是基层治理,还是企业管理,确当涵养“如烹小鲜”的思想意识、治理理念与深实作风。</p> <p class="ql-block"> 八</p><p class="ql-block"> 春天里的扬州充满了灵气。古城、古巷、古宅,古风、古朴、古韵。戴柳祈福,纸鸢悠然,游人如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p><p class="ql-block"> 在此安排中,享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声誉的瘦西湖表现得着实耀眼。十里湖光,园林相接,长堤春柳倒影成趣,四桥烟雨如梦如幻,白塔晴云悠然游牧,五亭桥上风铃清脆,卷石洞天假山叠翠……一步一景皆精致,一转一回皆成画。</p><p class="ql-block"> 眼前,瘦西湖的自然天成,美不胜收;脑海,邛海的率性本真,竞相展开。</p><p class="ql-block"> 位于四川西南的邛海,虽有着“海”之名,实为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时期地壳运动和冰川作用形成的一个天然湖泊,东、南、西三面环山,山、水、城浑然一体。春和景明面朝邛海,一壶碧螺春,半包清甜香,观山峦之奇秀,听涛声之欢快,享山海之时光,好不惬意!风中有阳光与大山的味道,海里有水草与鱼虾的生趣,岸边有古榕与巨石的低语,时间与空间集结于此成就“人间仙境”。早晨,太阳伸个懒腰,就迫不及待地跳进邛海而乘波荡漾;晚上,月亮探出脑袋,一色清辉拥抱着邛海而梦回水乡……</p><p class="ql-block"> 瘦西湖与邛海,虽相隔两千多公里,但两看相不厌,一撇一捺、一浓一淡、一动一静、一高一低、一刚一柔、一明一暗,都是大自然的灵感杰作,既有鬼斧神工之处,更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说,以瘦西湖为代表的园林美学是人类的智慧结晶,那么以邛海为代表的自然美学则是值得人类学习研究的美学范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然选择,也是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p> <p class="ql-block"> 九</p><p class="ql-block"> 心有所往,行有所至。</p><p class="ql-block"> 烟花三月“好时光”,千年扬州“好地方”!在扬州最美的时节下扬州,一堂堂专题讲座如饮甘霖,一次次参观考察如沐春风,一场场交流研讨如切如磋,一处处风光人文如梦如画……学有期,知无涯。一帆远影,从春天出发,向春山致敬!</p><p class="ql-block"> 归去,怎能不想下扬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