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初清明刚过,仍是百花争艳的时节,我们刚欣赏完贵州黔北的桃花、油菜花、李子花就兴匆匆踏上去洛阳的旅程,前去观赏期盼已久的洛阳牡丹,可谓追逐着春的步伐,感受春天带给我们的喜悦,与洛阳牡丹第一次相约。</p><p class="ql-block"> 我们所到之处是我国最大的牡丹专类观赏园,是在河南省洛阳市洛河南岸隋唐城遗址上修建的,占地1548亩。</p><p class="ql-block"> 中国国花园以隋唐历史文化为底蕴,以牡丹文化为主要内容,融历史文化、牡丹文化和园林景观为一体,充分展示了牡丹之美、之清、之幽,享有“中国国花第一园”之美誉。该园自西向东共分为六个景区,其中种植牡丹1000多个品种50万株,包含牡丹的九大色系,种植乔、灌木及各类植物100多个品种200余万株。在环境布置上自然流畅,突现了传统皇家园林风格。</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们认识了大名鼎鼎的牡丹。</p> <p class="ql-block">花名《姚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牡丹属芍药科,为多年生落叶灌木,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牡丹是中国名贵花卉,有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牡丹的寓意是富贵、平安。</p> <p class="ql-block"> 牡丹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牡丹色、姿、香、韵俱佳,花大色艳,花姿绰约,韵压群芳。</p><p class="ql-block"> 在栽培类型中,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p> <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正是东都洛阳(一说长安)牡丹品赏习俗的生动写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p> <p class="ql-block"> 2019年7月15日,中国花卉协会发出《投票:我心中的国花》,向公众征求对中国国花的意向。截至2019年7月22日24时,投票总数362264票,牡丹胜出,得票高达79.71%。</p> <p class="ql-block"> 唐朝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唐代牡丹的栽培中心在长安,牡丹由武则天引种宫苑以后,在长安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推广种植热潮,牡丹的分布也迅速由宫苑波及高级寺观、达官贵人宅第,最后及至一般士人家中,牡丹迅速融入了长安文化。唐代除长安外,洛阳、杭州、九江、成都等地亦有牡丹的零星分布,这些地区的牡丹或直接从京城长安移植过去,或辗转从它地购置,可算是京城长安牡丹文化的辐射区。</p> <p class="ql-block"> 洛阳曾是唐朝的东京,交通方便,贸易兴隆,城内园圃林立,有几乎家家种植牡丹传统,赏花之风盛极一时,被誉为“牡丹王国”。据柳宗元《龙城录》记载:“洛人宋单父,善种牡丹,凡牡丹变易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唐皇李隆基召至骊山,植牡丹万本,色样各不同。”当时的“艺人”因受社会所限,生活所迫,所掌握的“绝技”是不外传的。所以,宋单父种植牡丹的“绝技”使后人“不能知其术”。但是,从“植牡丹一万本(株),色样各不同”可见,当时的牡丹栽培技术已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 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韩愈、王昌龄、韦庄、刘禹锡等众多名家纷纷为牡丹留下诸如:</p><p class="ql-block">“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p><p class="ql-block">“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p><p class="ql-block">“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等流芳百世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 宋代,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移至洛阳,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完善,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赏牡丹习俗在洛阳民间更为盛行,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描述说:“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遨游,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并张幄帘,笙歌之声相闻……至花落乃罢。”</p> <p class="ql-block"> 宋代洛阳牡丹有一百多个品种,不少品种称得起名贵非凡,其中的“姚黄”“魏紫”被誉为“牡丹之王”和“牡丹之后”。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记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总结出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成熟经验。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对栽培牡丹十分严格,从选地到种植都十分讲究,这也许是洛阳牡丹能够甲天下的原因之一。</p> <p class="ql-block"> 牡丹不仅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花卉,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珍爱。日本、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朝鲜、荷兰、德国、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均有牡丹栽培,其中以日、法、英、美等国的牡丹园艺品种和栽培数量为最多。</p> <p class="ql-block"> 海外牡丹园艺品种,最初均来自中国。早在公元724-749年,中国牡丹传入日本,据说是由空海和尚带去的。1330年至1850年间法国对引进的中国牡丹进行大量繁育,培育出许多园艺品种。1656年,荷兰和东印度公司将中国牡丹引入荷兰,1789年英国引进中国牡丹,从而使中国牡丹欧洲传播开来,园艺品种达100多个。美国于1820-1830年,才从中国引进中国牡丹品种和野生种,后来培育一种黑色花的牡丹品种。</p> <p class="ql-block"> 花名《赵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牡丹种植业得到了壮大,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牡丹的栽培数量不断增加,栽培技术水平逐年提高。洛阳、菏泽等地先后成立了牡丹专业的科研机构——牡丹研究所。在前人的栽培管理的基础上,使牡丹的栽培技术又得到了新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花名《紫蓝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国内牡丹栽培面积最大最集中的有菏泽、洛阳、北京、临夏、彭州、铜陵县等地。</p> <p class="ql-block"> 中国全国各地不同花色(如:红、紫、紫红、粉、白、蓝、绿、黄、黑和复色等)、不同花型(如:单瓣型、荷花型、皇冠型、楼子型、绣球型等)和具有抗旱、耐寒、耐热、耐湿等特性,可以种植在温带、寒热和亚热带地区的品种300多个,还有日本、美国、法国品种100余个。</p> <p class="ql-block">花名《二乔》</p> <p class="ql-block">花名《鲁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牡丹园艺品种体系从历史发展上看,是由一条主线和几条副线发展演化而成的。发展主线是中原品种群,副线有西北品种群、江南品种群和西南品种等。</p> <p class="ql-block"> 牡丹按颜色分为十大类:复色类、绿色类、黄色类、墨紫色类、粉色类、白色类、粉蓝(紫)色类、紫色类、紫红色类、红色类。</p> <p class="ql-block"> 牡丹是中国彭州、洛阳、菏泽、铜陵、宁国市、牡丹江市的市花。每年4月11日-5月5日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世界牡丹大会”“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受气候、温度的影响盛花期也可能提前或滞后。</p> <p class="ql-block">花名《丛中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牡丹也是山东省的省花,是因为菏泽牡丹是非常知名的。过去菏泽叫曹州,有一句话叫“曹州牡丹甲齐鲁”。</p> <p class="ql-block">花名《黑海撒金》</p> <p class="ql-block">《黑海撒金》</p> <p class="ql-block">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p> <p class="ql-block"> 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脍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千古绝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花名《洛阳红》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宋代开始,除牡丹诗词大量问世外,又出现了牡丹专著,诸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等,宋代有十几部。元姚遂有《序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谱》、王象晋有《群芳谱》,薛凤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灏有《广群芳谱》、苏毓眉有《曹南牡丹谱》、余鹏的有《曹州牡丹谱》、由于牡丹花花型优美,颜色绚丽、清雅,因此是当代画家们经常表现的题材,如余致贞、吴玉阳等。散见于历代种种杂著、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赋,遍布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常见不鲜。</p> <p class="ql-block">花名《荷包牡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武则天与牡丹</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隆冬大雪飘舞的日子,武则天在长安游后苑时,曾命百花同时开放,以助她的酒兴。下旨曰:“明早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p><p class="ql-block"> 谁都知道,各种花不仅开花的季节不同,就是开花的时刻也不一致。紫罗兰在春天盛开,玫瑰花在夏天怒放,菊花争艳在深秋,梅花斗俏在严冬;蔷薇、芍药开在早上,夜来香、昙花开在夜间。所以,要使百花服从人的意志,在同一时刻一齐开放,是难以办到的。 但是百花慑于武后的权势,都违时开放了,唯牡丹仍干枝枯叶,傲然挺立。武后大怒,便把牡丹贬至洛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牡丹一到了洛阳,立即昂首怒放,花繁色艳,锦绣成堆。这更气坏了武后,下令用火烧死牡丹,不料,牡丹经火一烧,反而开的更是红若烟云、亭亭玉立,十分壮观。表现了牡丹不畏权势、英勇不屈的性格。</p> <p class="ql-block">隋炀帝与牡丹</p><p class="ql-block"> 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继位,于东都洛阳开辟西苑。隋炀帝好奇花异石,曾三下江南搜寻。并派人将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种植在西苑中。</p><p class="ql-block"> 据唐人的记载:“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牡丹,有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等名贵品种。”</p> <p class="ql-block">杨贵妃与牡丹</p><p class="ql-block"> 唐朝开元年间,宫廷内开始重视牡丹,并在兴庆东沉香亭前、骊山行宫等处,栽植数种红、紫、浅红、通白等色牡丹。</p><p class="ql-block"> 花初开,杨贵妃带众宫女游赏花间,如醉如痴。五代王仁裕载:“杨国忠初因贵妃专宠,上赐以木芍药(即牡丹)数本,植于家。”</p><p class="ql-block"> 据载,因贵妃专宠,喜爱牡丹,唐明皇也作为宠爱之物把牡丹赐给了她的哥哥。</p> <p class="ql-block">欧阳修与牡丹</p><p class="ql-block">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欧阳修在洛阳作推官时,发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皆插花。花开时,士庶况为遨游”。</p><p class="ql-block"> 据载,当时的洛阳城,无论民家,还是官院,植满牡丹。欧阳修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历史、栽培、品种以及风俗民情做了详尽的考察,写成了中国第一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p> <p class="ql-block">花名《白雪塔》</p> <p class="ql-block">花名《珊瑚台》</p> <p class="ql-block">花名《大棕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蒲松龄与牡丹</p><p class="ql-block"> 蒲松龄,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蒲松龄在其《聊斋志异》:常大用,洛人,癖好牡丹。闻曹州牡丹甲齐、鲁,心向往之。适以他事如曹,因假缙绅之园居焉。时方二月,牡丹未华,惟徘徊园中,目注勾萌,以望拆。……并写下了葛巾、玉版的神话故事。</p> <p class="ql-block">花名《十八号》</p> <p class="ql-block">花名《胡红》</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与牡丹</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生前非常喜爱牡丹,1935年,毛泽东率领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延安,在严酷的战争间隙,一天率领周恩来、朱德等去延安万花山赏牡丹,在牡丹丛中对身边人说:“这里是一幅天然牡丹图,一定要好好保护,等到全国解放了,可以在这里修建一座人民公园。”</p><p class="ql-block"> 1950年冬的一天,毛泽东在中南海花园散步,走到牡丹跟前停下脚步,跟身边工作人员讲起武则天与牡丹的故事并意味深长地说:“年轻人要具有牡丹的品格,不畏强暴,才能担当起重任。”</p> <p class="ql-block">花名《玉板白》</p> <p class="ql-block">花名《首案红》</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一步一景的中国国花园中,你会被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牡丹所吸引、所震撼,如痴如醉,陶醉其中,久久不愿离去……。 此情此景你会明白“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的含义。</p><p class="ql-block"> 啊, 牡丹!我为你赞美,为你歌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