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程之 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

黎叔

&nbsp; &nbsp; &nbsp; &nbsp;新疆和西藏(分别于2018、2020年三次进藏)是我旅行生涯中最向往的目的地。<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17年随福州开心户外走了北疆后,更加念想走南疆了。于是,2018年开始自订南疆攻略。后因各种客观原因没有行成。<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23年10月,终于自组6人小团和精心筹划了5年所制定的线路及行程,由长沙市岁月户外有限公司安排并领队,开启了20天的南疆、东疆之旅。 红线为实际线路 &nbsp; &nbsp; &nbsp; &nbsp;10月26日下午,我们参观坎儿井后,前往吐鲁番市区。途中偶然看到路边“交河故城景区”的指示牌,我脑海里突然闪现了“车师国”。于是,我要求进去看看,这不在原计划的行程中。我以为该景区应该不会很大,却没想到居然逛了两个多小时,且很值得一看。真是无意中捡了个宝,大家都很高兴。 &nbsp; &nbsp; &nbsp; &nbsp;大交河景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西10公里的雅尔乃孜沟村,主要是交河古村和交河故城遗址两个部分。<div>&nbsp; &nbsp; &nbsp; &nbsp;门票66元+区间车90元/每人。60—64岁半票;65岁以上全免。太给力了。</div> &nbsp; &nbsp; &nbsp; &nbsp;区间车先将我们载到了交河古村。 &nbsp; &nbsp; &nbsp;&nbsp;交河古村位于吐鲁番市亚尔乡亚尔果勒村,交河故城脚底下,是新疆首家由公司投资运营的大型博物院群,占地20000余平方米。内部设有多功能生态广场,维吾尔民俗陈列馆和传统民居,交相辉映,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了维吾尔族的历史变迁、生产劳动、民居建筑、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风貌,其中不少是正在消失和已经消失的后生态文化展示,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维吾尔民俗风情。<div>&nbsp; &nbsp; &nbsp; &nbsp;前面部分是室内展览馆。</div> &nbsp; &nbsp; &nbsp; &nbsp;来到室外。 &nbsp; &nbsp; &nbsp; &nbsp;《伏羲女娲交尾图》原图收藏于新疆自治区博物馆,乃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nbsp; &nbsp; &nbsp; &nbsp;巴依豪宅:“巴依”老爷并不是特指某一个人,而是泛指有钱人,类似于汉族“地主”这个称呼。房屋十分精美豪华,外墙的壁画色彩鲜艳,内墙留了好多嵌入的小格子,用来摆放各种小饰物。可以让游客目睹当时地主巴依的奢华生活同时,也从巴依豪宅的装饰中了解古维吾尔民居中雕梁画柱的建筑特色。 &nbsp; &nbsp; &nbsp; &nbsp;古村吧 &nbsp; &nbsp; &nbsp; &nbsp;等区间车去下一站:交河故城。 &nbsp; &nbsp; &nbsp; &nbsp;交河故城,又称雅尔和图,意为“崖儿城”,位于吐鲁番市以西约13公里的亚尔乡和吐鲁番市西郊10公里的牙尔乃孜沟两条河交汇处30米高的黄土台上,长约1650米,两端窄,中间最宽处约300米,从空中俯视,像柳叶形岛屿。因河水分流绕城下,故称交河。 &nbsp; &nbsp; &nbsp; &nbsp;交河故城最早是西汉至南北朝时期(前2世纪—5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和建造的,是西域36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车师王前庭治所。<div>&nbsp; &nbsp; &nbsp; &nbsp;西汉中叶(前108年—前60年),西汉和匈奴为争夺交河城,进行了5次大规模战役,历史上称作“五争车师”,最后,汉王朝在吐鲁番站稳了脚跟。为了加强对交河地区的统一管辖,西汉地节三年(前67年),汉朝委派郑吉屯田车师,7年后又在交河城设立都护府,实施对西域各国的管理,从此,包括吐鲁番盆地在内的整个西域地区纳入了中国版图。</div> &nbsp; &nbsp; &nbsp; &nbsp;在南北朝和唐朝(5世纪—9世纪)达到鼎盛,唐朝至明朝(9世纪—14世纪)由于战略位置重要,连年战火,交河城逐渐衰落。14世纪蒙古贵族海都等叛军经过多年的残酷战争,先后攻破高昌,交河。同时蒙古统治者还强迫当地居民放弃传统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兰教。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打击下,交河终于走完了它生命的历程。 &nbsp; &nbsp; &nbsp; &nbsp;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bsp; &nbsp; &nbsp; &nbsp;交河故城是古西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是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合的枢纽之地,对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历史、中亚文明以及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宗教、艺术等都有重要价值。 &nbsp; &nbsp; &nbsp; &nbsp;吐鲁番的干旱少雨,使故城保存得非常完整,建筑全部由夯土版筑而成,形制布局则与唐代长安城相仿。城内市井、官署、佛寺、佛塔、街巷,以及作坊、民居、演兵场、藏兵壕、寺院佛龛中的泥菩萨都还可以找到。<div>&nbsp; &nbsp; &nbsp; &nbsp;古城四面临崖,在东、西、南侧的悬崖峭壁上劈崖而建三座城门。</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贯穿南北的一条中心大道把居住区分为东、西两部分。大道东区南部为大型民居区,建筑面积约为78000平方米,北部为小型居民区,中部为官署区;大道西区除大部分为民居外,还分布有许多手工作坊。</div> &nbsp; &nbsp; &nbsp; &nbsp;东南方,有一座宏伟的地下宅院,顶上有11米见方的天井,天井东面南道,设有四重门栅,天井地面,有一条宽3米,高2米的地道,长60米,与南北大道相通。据考察推测,可能是安西都护府的住所,后为天山县的官署衙门。 &nbsp; &nbsp; &nbsp; &nbsp;官署是全城规模最为辉煌,壮观的建筑所在。 &nbsp; &nbsp; &nbsp; &nbsp;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建筑形式除了没有城墙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整座城市的大部分建筑物不论大小基本上是用“减地起凸法”。按照这种方法,在建造房屋前,规划好建筑物布局、确定墙壁位置之后,直接在台地上往下挖,留下来的部分,即为房屋的墙壁,掏出来的空间,则为房间、庭院和道路。由于交河台地上的黄土纯度高、黏性大,加上吐鲁番干旱少雨的气候,让这座“雕刻出来的城市”保存下来。其建筑工艺之独特,不仅国内仅此一家,国外也罕见其例,体现出古代劳动者的聪敏才智和巨大的创造力。 &nbsp; &nbsp; &nbsp; &nbsp;据记载,当时交河城距离长安8150里,700户共6050人,屯兵1865人,说明当时有近8000人生活在交河故城。<div>&nbsp; &nbsp; &nbsp; &nbsp;整座交河故城有街巷34条,房屋1300多间,保存完整的有700多间,按功能区划分,分为居住区、仓储区、官署区、寺院区、墓葬区和大型院落区。其“城在南、葬在北”,以及“择中立衙”的布局风格,无不透露出其受到中原建筑的影响。</div> &nbsp; &nbsp; &nbsp; &nbsp;寺院、官署、城门、民舍的墙体基本为生土墙,特别是街巷,狭长而幽深,像蜿蜒曲折的战壕。 &nbsp; &nbsp; &nbsp; &nbsp;纵横相连的街巷把36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分为若干小区,颇似中国内地古代城市的坊、曲。这种建筑布局足以说明,交河故城在唐代曾经进行过一次有规划的重修改建,而唐代以前旧城痕迹则早已面目全非了。从城市布局来看,他一方面受到了中原传统城市建筑规制的影响,又独具地方特征。以街巷为骨架的交通网络、城门及其它建筑,在营建时,无不把军事防御作为其建筑时的指导思想,整修古城就是一个巨大的军事堡垒,反映出了历史上这一地区激烈的民族和社会矛盾。 &nbsp; &nbsp; &nbsp; &nbsp;大道北端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以它为中心构成了北部的寺院区,这一区的建筑面积约为9万平方米。建筑多是长方形院落,院落门向着所临街巷。从每所院落的平面布置来看当为寺院,尢其是主室里都有一个方土柱,应是神坛或塔柱。 &nbsp; &nbsp; &nbsp; &nbsp;交河故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div>&nbsp; &nbsp; &nbsp; &nbsp;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交河故城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r><div>&nbsp; &nbsp; &nbsp; &nbsp;2021年11月,列入新疆9处大遗址。</div></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期间,考察了世界文化遗产交河故城。他强调,交河故城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见证,有重要史学价值。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div> &nbsp; &nbsp; &nbsp; &nbsp;本篇部分文字内容参考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