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格格旅行记(之十三•下集)

海那边

<h3>  美丽彩云之南的旅行还在继续。 在西双版纳的第三天(1月13日)上午,我们去游览景洪市的大金塔寺。这座寺庙的核心景观就是大金塔,始建于2009年,为当代新建佛塔。此塔雄踞澜沧江边,据介绍塔高达66.6米,寓意是一江连六国,用以体现澜沧江, 湄公河流域小乘佛教文化的精髓。整个金塔宏伟高大, 设计精美,我家格格这几年旅游中看过不少的寺庙,但这座寺庙在她眼中最为壮观漂亮,特别是它高耸入云的尖尖塔,让她有新鲜感。</h3> <h3>  我们围着大金塔转了半圈,走到了它的后面,那是一个很大的广场也是市场,尽管广场上的一些建筑很有特色,但由于货摊密布,显得乱哄哄的。再往后走,还有一座湄公河六国水上市场,十分清静,似乎并无生意,现在一些宗教场合,过度商业化的问题严重存在,这里也不例外。</h3> <h3>  继续超前走,我们再次来到了澜沧江边,那天上午阳光明媚,江边景色优美,以澜沧江为背景,大家都在这里拍了美照,我们一家和佳佳姐姐一家还拍了全家福呢!</h3> <h3>  回返再次走到大金塔脚下时,本想钻进塔身看看,塔身内还有两层空间,里面是个博物馆,上了二层屋顶,可以远眺澜沧江和景洪市区美景,据说甚至还可以看到佛光普照,但那天不知什么原因不让进去,有点遗憾。我们只好围着塔身转了没转过的半圈,也算圆满了吧。说句老实话,对于一些现在修建的现代景观,我不怎么欣赏,但是,这座大金塔,却让我并不反感,因为它从视觉上让我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我认为它应该减少商业化的色彩,成为西双版纳极富特色的文化地标。</h3> <h3>  用过午餐后,我们又去参观游览西双版纳的勐泐大佛寺,据说这是东南亚最大的缅寺。历史上这座寺庙始建于明代,曾是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飘佛寺,后因战乱而损毁。2007年在原址复建,是南传佛教的象征,而南传佛教对傣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有着深刻的影响。西双版纳的傣族基本上全民信仰南传佛教,其男孩到了7至10岁左右都要入寺去过僧侣生活,在寺庙里诵经识字,一般要3至5年才能还俗回家。在西双版纳可以说是佛寺遍布,据说到如今仍有500余座,勐泐大佛寺是所有寺庙中最大的一座,因而是傣家人心目中的圣地。走进大佛寺,感觉这里从山底大门到山顶到处都是金碧辉煌的,山顶上的大佛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气派非凡,给人以佛光普照的感觉。<br></h3> <h3>  为了节省体力,我们在大门处乘坐观光车直达山顶的佛塔脚下,然后从上往下走。这座金塔非常精美,中间一个主塔,周围小塔簇拥,咱们不懂佛教为何如此设计,但是望着这绚丽的群塔,我想它的寓意肯定是美好的。</h3> <h3>  沿着群龙簇拥的阶梯往下走,片刻就到了大佛脚下。这座吉祥大佛巍然屹立,据说高达45米。可当我细细看去,怎么看其衣着服饰都具有鲜明的傣民族风格,这可是新鲜事,佛可以普度众生, 不分民族,但佛本身往往会被所信仰的民族赋予自身的特点,可见民族文化的力量也会影响佛祖啊。</h3> <h3>  在大佛脚下,一个小摊上有孔雀裙出租,供游人拍照,这一下激起了我家格格穿孔雀裙跳舞的强烈欲望,我家格格喜欢跳舞,遇到如此漂亮的孔雀裙,她强烈要求穿上跳孔雀舞,我们觉得机会难得,就欣然满足了她的要求。穿上孔雀裙,一番精心打扮,一个活脱脱的傣族小女孩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她是那么的秀美灵动可人,让我这看着她长大的姥爷,竟然也一时都回不过神来了,她连续旋转让裙摆飞舞的姿态,更是飘逸唯美,有如孔雀开屏,没想到我家格格穿上这民族服装竟然能有如此的好看和美丽,我连忙举起相机,把这美丽的瞬间定格。</h3> <h3>  满足了我家格格的心愿后,我们沿着石阶继续朝下走,台阶路两旁依次还建有老挝殿、 泰国殿、缅甸殿、斯里兰卡殿、柬埔寨殿,殿内的陈设都具有东南亚国家的民族宗教特色。在下山的石阶上还有80位罗汉在阶梯两旁托钵伫立。相传是释迦牟尼曾托钵乞食说法,佛祖涅槃时,遗言罗汉要长留人间,代表佛、法、僧三宝,托钵乞食说法,为众生种福。不过这么多的罗汉托钵立在阶梯两旁,就其场面来说让人震撼!<br></h3> <h3>  石阶梯下到尽头,两梯之间有一幅名为"大地女神"的水帘壁画。据传"大地女神"是释迦牟尼所做善事的证明人,她发梢上的水为释迦牟尼行善事所积之水,人们可以用来洗涤心灵、消灾解难,发力无边。水帘壁画的两侧分别是星期殿和长寿殿,星期殿内展示的是佛祖立式、侧卧式、托钵式、坐式、沉思式、禅定式的每日法相,用以表示不同的宗教理念和境界; 而长寿殿为罗汉殿,供奉有18位罗汉尊者的金身。<br></h3> <h3>  星期殿和长寿殿之间有一块巨石,相传是当年释迦牟尼带着弟子路过这里歇息过的"圣石"。从"圣石"继续朝下走,就是景飘大殿了。景飘大殿是在明代所建景飘寺的遗址上重建的,大殿内唯一供奉的就是释迦牟尼像。景飘大殿也是整个大佛寺的核心建筑,大气、雄伟、漂亮,是那种让人看上一眼就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建筑。不过,由于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基本全民信教佛教,这里最漂亮的建筑大多是寺庙,尤其是寺庙的屋顶非常富有特色。<br></h3> <h3>  再向下走,就是弘法广场了。广场的石阶两边分别塑有两条七首巨龙。这里是众生聚集, 讲法布道的场所。穿过弘法广场继续下行是浴佛广场,广场的正面立有佛祖释迦牟尼的金色太子童像,童像脚踏莲花、沐浴于九龙喷泉之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寓意天上地下,唯我独尊。<br></h3> <h3>  在勐泐大佛寺的参观游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家格格在寺庙里参观总是比较安静的,有时还学着大人的模样,虔诚的拜拜佛祖。尽管我不信教,但是佛教提倡人人向善的理念,我是十分赞赏的。现在社会上不少的人没有理想信念,甚至连做人起码的善良都没有,早已被人们所诟病。这次旅途中,我们的导游说,傣族人民有信仰,信仰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你们汉族人当中的很多人没有信仰,因此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人心向善。这样的话在我和其他游客的心中激起了共鸣,因此,格格要拜我也不反对,将来她通过学习社会科学文化知识,会逐步确立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如果拜一拜能激发出孩子人心向善的理念也是我们求之不得的,希望孩子做一个善良的人,于国家, 社会有益的人。</h3> <h3>  那天晚上,我们参加了"澜沧江•湄公河之夜篝火晚会"。我们一家外出旅行,最喜欢参加具有当地民族风情的活动,也喜欢看富有当地民族风情特色的演出,而我们参加的这场晚会正好兼而有之。晚会在澜沧江畔的曼听公园举行,我们一走进晚会广场,首先看见的是一群身着各式民族服装的帅哥美女,以他们本民族特有的礼仪迎接游客的到来。帅气的小伙子们捶击着巨大的木鼓发出富有节奏的鼓点声,漂亮的姑娘们迈着轻盈的舞步,邀请游客参与跳舞,游客们纷纷加入其中,踩着热烈的鼓点,随着示范动作跳起了欢快的民族舞蹈,全场洋溢着欢乐的气氛。</h3> <h3>  晚会开始前,我们先去自助品尝傣族风味餐,欣赏了傣家的美食和水果,尔后到广场上参加了祈福活动。祈福活动完全是按照当地傣家人的风俗进行的,游客们每人手拿一支红烛,围着佛塔转了一圈,然后双手合十祈求平安吉祥。别说,我家格格对这套仪式好像是无师自通,那神态模样还真具有傣家人的风范呢,实在让我忍俊不禁,也许是那种氛围让她深受感染吧!</h3> <h3>  祈福活动结束,我们便去观看演出。对于这场演出,我们一家都喜欢,尤其是格格更喜欢,因为这台晚会构思独特、编排精巧,集中展示了西双版纳各民族的民族风情和舞蹈服饰文化,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自然清新亮丽的舞美灯光,动作优美舒展的民族舞蹈,婉转悠扬动听的民族音乐,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我家格格喜欢跳舞,这样的演出自然能够吸引住她的眼球,赏心悦目的演出不时的激起我家格格的欢呼声和掌声,似乎她比任何人都起劲。与此同时,她还在用心的体会着民族舞蹈的动作及服饰特点,回到成都后,每当我们播放葫芦丝等傣族音乐时,她总会情不自禁的模仿傣族歌舞的动作,舞姿真还有那么点味道呢。<br></h3> <h3>  演出结束了,游客们聚集在广场上,中间一堆篝火照亮了整个广场,伴随着好听的民族音乐,人们再一次跳起了欢快的民族舞蹈,大家尽情的享受这狂欢时刻,那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美好之夜!</h3> <h3>  在西双版纳的第四天,我们走进了一个傣族村寨曼景坎参观,这是我们在西双版纳的最后一个行程。接待我们的是一位美丽的傣族姑娘(傣族人称呼中青年女人为哨多哩)叫小玉,一下车她双手合十迎接大家的到来,随后热情的邀请我们到她家作客。她的家是典型的傣家民居,虽然只有两层,却全部是用木料搭建的,地板铺设也是很厚的木板,房子四面仅有少量的木板墙,几乎到处都可以直接看到外面。我们进入她家的客厅就座,进入傣家是有讲究的,用小玉的话概括,就是"一脱、二摸、 三不看","一脱"是进屋要脱鞋,但小玉方便大家,穿上鞋套即可进入; "二摸"就是进屋后要摸她家的那根顶梁柱,祈求带来平安和好运; "三不看"就是进屋后,哪里都可以看,但绝对不可看卧室 ,如果看了,就要做三年的苦力才能离开。<br></h3> <h3>  大家坐定后,小玉从一个银盆里(纯银制作)给每位客人倒了茶,据说这茶喝了不咳嗽。大家喝着茶,听小玉介绍傣家人的民情风俗。她说傣族人的家庭里,不管有几个孩子,最后都必须要留下一个女儿和老人居住,在傣族人看来,生女儿是赚钱货,生儿子则是赔钱货,儿子长大了,反而要出嫁,家里还必须要陪送嫁妆。谁家生了儿子,村庄里静悄悄的,生儿子的人家甚至还有点难为情,不好意思对外说; 谁家生了女儿,那很光彩,村里的人都要登门道喜。生了男孩一律叫小岩,生了女孩一律叫小玉。不仅如此,男孩七岁以后必须出家当和尚,在庙里诵经识字养规矩,3至5年后才可以还俗回家。不过,那里的和尚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每天在村里化缘,家家户户都要拿出最好的食物奉上。男人出嫁,家里陪送的嫁妆主要是银器,有银梳子、银盆碗,银腰带等等,银梳子和银腰带都是送给哨多哩用的。傣家的哨多哩特别喜欢戴眼镜的男人(傣族人称中青年男人为"猫哆哩"),认为戴眼镜的"猫哆哩"有文化、能做大事情。内地的"猫哆哩"也可以嫁到傣家,但必须先做三年的苦力,要起早贪黑割三年的橡胶树,经受严峻考验才能嫁到傣家去,听起来要到傣家人去当"猫哆哩"可真不容易!<br></h3> <h3>  介绍完傣家的民情风俗,小玉又介绍了一些傣家养生的方法,并现场进行演示和传授,我因高血压还现场学习了傣家人通过银器刮胳膊腕排毒降压的方法呢。据小玉说,村寨里长寿的老人特别多,可能和他们的一些养生习惯有关系。比如说,傣族妇女洗头,是每天淘米的头道水经贮存发酵后才用来洗头,据说可以滋养毛发,所以当地的老年妇女基本无白发。那天,我们在小玉家看到她的老母亲高达92岁了,居然满头青丝而无白发。介绍结束之后,小玉还带我们去参观了村寨里的银器加工,游客中不少人了解了使用银器的好处,于是购买了不少的银器。在寨子里四处走走看看,总的感觉是边疆人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尽管那种传统的傣家竹楼已不多见了,但是一些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新式民居则大量兴建,居住条件已大为改善。最后,我们来到村前的广场上,这里有许多傣家美食和热带水果出售,游客们纷纷购买品尝,感觉味道还不错,价格也还公道合理,说明当地的民风淳朴。</h3> <h3>  西双版纳的行程到此就结束了,午餐后,我们踏上了返回昆明的归途。在西双版纳境内行车途中,我们看到许多地方漫山遍野都是橡胶树林。在我国,只有海南岛和西双版纳能够满足橡胶树的生长条件。西双版纳本不产橡胶,但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橡胶及其制品作为战略物资更是在封锁之列。后来,为了打破封锁,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和部署,要求当时的云南生产建设兵团要大力发展橡胶种植业。经过多年的努力,橡胶种植业和橡胶制品加工业早已成为西双版纳地区的支柱产业,如今家家户户都有橡胶林,割胶出售是当地人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因而今天这里的人民对周总理依然心存感激。不过,如今西双版纳对于橡胶林的发展开始进行调控,把其发展控制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因为过份的发展橡胶林,会对当地的热带雨林生态环境有破坏作用,我们看到凡是种植橡胶林的地方,林下都是光秃秃的。毕竟在北回归线上,西双版纳是唯一的一颗绿色明珠,必须要下大力气保护好,做到青山常在、绿水常流、永续利用。美丽的西双版纳---再见了!<br></h3> <h3>  回到昆明的第二天(1月15日),我们有一个整天的时间自由行动,晚上10:30的飞机才能返回成都,于是我们决定去昆明的西山龙门, 大观楼等景点参观游览。36年前我曾经去过这些地方,龙门的险峻, 滇池的辽阔, 大观楼的长联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去西山龙门,要到小西门那里乘车到碧鸡关三岔路口下车,向左走很长的一段山路,才能到达龙门景区门口,现在从海埂公园乘索道上山,即可直达龙门景区门口,省了不少的力气和时间。那天,我们去的比较早,到达海埂公园后,索道还没有开动,因此我们就先在海埂公园游玩。站在海埂公园滇池边上的亭子里,远眺西山,西山犹如一个美少女卧在滇池岸上,显得风姿绰约,妩媚动人;近看滇池,天上乌云翻滚,水上烟波浩渺,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水面,反射出强烈的光芒,成群的海鸥在空中翱翔,景象十分壮观。那些海鸥只要一见有游人到来,就在游人的周围飞来飞去,甚至落到跟前转来转去,等待着游人的施舍,一点都没有害怕的意思,我家格格巴不得它们离的很近,把早已准备好的鸥粮向空中抛洒,引得海鸥一边抢食,一边发出欢快的鸣叫,围着她上下左右的翻飞,激起我家格格阵阵快乐的喊叫。</h3> <h3>  时间差不多了,我们乘坐索道上山。坐在缆车里俯瞰滇池有居高临下之美,远看西山云雾缭绕,更显苍翠挺拔险峻,我家格格舒展双臂感叹这里真美! 下了索道后,我们发现如今的西山还可以乘索道登顶,从顶峰浏览观赏滇池更美。既然如此,我们一行就继续乘索道上行,到站后,走了约10分钟的山路,终于登上了西山的顶峰。在这段攀登顶峰的路途中,我家格格又和我们比赛,看谁走的快,看谁先登顶,祖孙三人你追我赶、争先恐后,格外的开心快乐。<br></h3> <h3>  站在群山之巅的凌虚阁上,周围群峰竞秀,500里滇池奔来眼底,锦绣江山如此的壮美,激起了我们面对美景发出呐喊的欲望,直抒胸中的豪气和美意,久久不愿离去。随后我们直奔龙门,而此时的龙门就在凌虚阁脚下约百米处。</h3> <h3>  走到龙门景区门口,一路下行栈道,都是紧贴悬崖峭壁掏空修建的。我们一行人一路走,一路欣赏着美景和沿途的文人墨宝,不一会儿就到了龙门,比起当年上行龙门可是省了不少的体力呢。龙门石洞若窗,下临万丈深渊,令人惊心动魄; 向外看滇池,云蒸霞蔚、 尽收眼底。 回看石室,正中供奉的是道教的文曲星; 门的顶端刻有"达天阁"字样,两侧门顶刻有"名山"、"石室"、"天临海境"字样; 中柱上题有门联,右侧为"举步维艰、要把脚跟站稳",左侧为"置身霄汉、更宜心境放平",此联就是对当今的人来说,也极富有现实意义。在出入口处有一圆柱石舫,上书"龙门"二字,并刻有元宝,据说有保佑发财、吉祥如意的意思,游人走到这里,都喜欢摸上一摸, 图个吉利。我家格格说龙门挺雄伟的,其实我当年看龙门就是这个感觉,36年后再看龙门气势依旧。<br></h3> <h3>  参观游览龙门后,我们继续下行,在下行的途中回望龙门,感觉龙门有如江西庐山的仙人洞,那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下行途中,我们还先后参观了玉皇阁和孝牛泉,最后抵达了三清阁,三清阁建在悬崖峭壁间,看起来更像是空中楼阁,举起相机向上拍去,景象非常壮观。</h3> <h3>  下到龙门景区大门口时,我们巧遇西双版纳旅行时我家格格结识的好朋友佳佳姐姐一家,两个孩子相见很是亲热,他们一家也是来游历西山龙门的,双方互道珍重后,两个孩子才恋恋不舍的分了手。随后,我们祖孙三人去参观聂耳墓和生平事迹展览。我家格格崇拜聂耳,早就知道聂耳就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格格所在幼儿园每周举行升国旗仪式,她不但会唱国歌,还经常担任护旗手呢。在聂耳的塑像前,我家格格向伟大的音乐家聂耳敬礼,那神情显得庄严神圣。在聂耳生平事迹展览馆参观,当走到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的五线谱前,我家格格不仅唱了起来,还再次行了庄严的军礼,孩子的举动让我感动,在她幼小的心灵深处,已经有了庄严的国家意识。再往前走,墙壁上镶着一个巨大的高音谱号,她因为在学习弹钢琴,对这个符号自然不陌生,连呼这是高音谱号。我们之所以带孩子到聂耳墓参观,就是要让孩子接受文化艺术熏陶,强化崇拜英雄和艺术的意识,这样对她学习弹钢琴,也许会有激励作用。</h3> <h3>  离开聂耳墓后,我们乘坐索道下了山。下山后,我们漫步在海埂的大堤上,一边走,一边看海鸥。来云南这几天,我家格格最喜欢看海鸥、逗海鸥,与海鸥共欢乐。在孩子的眼里,这是个美丽动人的精灵,飞到哪里就能把欢乐带到哪里。<br></h3> <h3>  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时分,早就过了饭点,出租车司机向我们推荐去昆明步行一条街建新园,品尝当下最正宗的云南过桥米线,我们欣然前往。在这家具有106年历史的百年老店,我们享用的过桥米线比来云南时品尝的桥香园的过桥米线确实要更地道些,但是与我36年前来昆明在当年的红星饭店品尝的过桥米线味道相比,怎么都觉得有差距,也许是如今美味太多,味觉疲劳了吧!</h3> <h3>  用完米线后,我们又打车去了大观楼。大观楼坐落在昆明西郊的大观公园内,公园不大,只是因为那里有号称"天下第一长联"的门联,因而使里面的大观楼成为与武汉的黄鹤楼、湖南洞庭湖的岳阳楼、山西黄河岸边的鹳雀楼齐名的中国四大名楼,毛主席说其是"从古未有,别创一格",评价极高。不过站在楼前打量这座名楼,我感觉这楼怎么没有36年前高了呢?也许是当下高楼大厦太多,把它淹没了。如此矮小,能悬挂出180字的长联已实属不易,当年的诗人在这里能看到"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如果不是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那是很难有如此意境的,看来楼不在高,有文则名啊!<br></h3> <h3>  </h3> <h3>  欣赏了名楼和长联,我们在公园里四处浏览。那天的中午,天气比我们在西山时好多了,蓝天白云、阳光明媚。园内花木葱茏,水面群鸥飞翔,风景十分的优美,是个休闲发呆的好去处。这里的海鸥似乎比海埂更多,海鸥飞翔的呼啸声、鸣叫声响成一片,情景非常壮观。我家格格兴奋极了,连忙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鸥粮,向空中抛洒,密集的海鸥在我家格格周围川流不息,简直就要把她给遮蔽了,真没见过这么多的海鸥,景象太壮观了。不过,这群精灵也实在不够友好,在享受了我家格格美味的同时,却把雨点般的粪便从天而降,让我们屡屡中弹,我家格格也不例外,我们戏说她"你高中头彩啦"!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br></h3> <h3>  云南行到此就全部结束了,当晚我们乘飞机回到成都,那彩云之南的绚丽风光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美好的印象。本次云南行,我感觉彩云之南的风光是一流的,但那里的旅游设施,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方式却未必一流,报团时约定的住宿宾馆、购物次数、游览景点、餐饮标准,到了当地都或多或少的会打折扣,特别是餐饮的质量和卫生状况让人难以忍受,这些年来,人们对云南旅游的诟病很多,投诉屡屡见报,虽然有所改进,但还远远不够。过去都说西北的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质量低,可这两年我们屡屡到西北游历,却感觉西北已远超云南。如果有一流的旅游资源,却没有一流的旅游服务和设施,那是自毁形象,其发展必定不可持续,请不要为此亵渎了彩云之南的美丽风光。<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