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6,7,9号和元芳弄(小学)

王沙克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各位看官看本美篇文章标题,就可能猜出外滩大铜牛背景的三栋楼,就是“外滩建筑群”里体量较小的6号、7号和9号楼;不过6号楼可是外滩的元老级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电视剧《繁花》第一集里,爷叔要阿宝筹集(就是去借)资金购买股票。陶陶将家里放在蓝色圆形饼干盒里的现金全部交给了好友阿宝,阿宝接过盒子飞速赶往和平饭店。电视剧画面里阿宝跑过外滩时的背景大楼就是中山东一路6号和7号大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外滩6号和7号大楼中间有一条小路,长度只有从中山东一路到四川中路,称为“元芳弄”。不要说到沪的外地游客,就是绝大多数上海市民也不一定知道这条“弄”,更不会知晓里面曾经有一所“黄浦区元芳弄小学”,那可曾是我的“母校”之一。</p> 中山东一路6号 <p class="ql-block">在外滩滨江沿岸的建筑里,外滩6号的小尖顶和老虎窗显得如此地独树一帜,仿佛搬自一个19世纪的古老童话。它的历史也确实很长很长了,这栋由马礼逊洋行设计、建成于1897年的大楼,是外滩现存最老的建筑之一。因为边上有一条元芳弄,它也有“元芳大楼”的别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更具有历史意义的是,这里诞生了近代中国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7年5月27日,中国通商银行开张营业,由此翻开了中国金融史的新一页,虽然那时距离首家外国银行登陆上海已有半个世纪,但不管怎样,它仍旧是中国人银行的鼻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优秀历史建筑</p><p class="ql-block"> HERITAGE ARCHITECTURE </p><p class="ql-block">中山东一路6号原中国通商银行。马礼逊洋行格兰顿建筑师设计,砖木结构,1880年代建造,是外滩现存最老的建筑之一。哥特复兴式风格。立面原为青、红砖镶砌的清水墙,各层窗洞自上而下分别用尖券、平券、弧形券、半圆券。1919年通和洋行进行翻建。</p><p class="ql-block"> Former Imperial Bank of China . Designed by Frederick M . Gratton of Morrison &amp; Gratton . Built in 1880s. Masonry - timber structure . One of the existed oldest buildings on the Bund . Gothic Revival style . In 1919, renovated by Atkinson &amp; Dallas , Civil Engineers and Architects .</p><p class="ql-block">上海市人民政府1994年2月15日公布</p><p class="ql-block"> Shanghai Municipal Government Issued on 15th Feb .1994</p><p class="ql-block">保护铭牌2023年11月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通商银行大楼简介:</p><p class="ql-block">中山东一路6号,1897年,中国人自筹资金开设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该楼是一幢假四层的歌特式建筑。大楼第四层有五个尖顶层面,原先还有十字架。第三、四层有小尖塔。大楼第四层是尖券形的窗户,一、二层是典型歌特风格的花窗棂窗户。这幢即将走过一个世纪的欧式建筑的意义远不止停留在具历史性与艺术性。可以说,就是它在中国金融史上写下了开篇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通商银行的发起人和首任督办,是洋务派主要人物盛宣怀。在得到了朝廷的恩准,银行开办时,额定资本为500万两,实收250万两;占了其中大头的是盛宣怀的100万两,以及李鸿章等大官的78万两。可见“官商第一人”盛宣怀已经很富有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6年中国通商银行业务划归中国人民银行,该楼则由长江航运管理局接管,中国第一家商办银行的历史就此画上了句号。但外滩6号古老的哥特复兴式风格建筑却更长久地留存到了现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外滩6号楼从装饰上看,它集合了欧洲宗教建筑和英国维多利亚哥特式市政厅建筑的特点,入口券柱廊及女儿墙上的小尖塔带有罗马风的影响。</p><p class="ql-block">1923年,小楼经过改造,原来立面上的清水砖墙改为了水泥砂浆粉刷;2005到2006年之间,又将原来的砖木结构体系改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让小楼得以更完好地保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6年7月,历经四年的修复之后,小楼效仿了外滩3号与18号的模式,成为外滩临江建筑群中第三座融复古与摩登于一体老建筑。</p><p class="ql-block">修缮后曾经招商奢侈品旗舰店和高档餐饮店,现在都撤走了,但是汇丰银行在底层开设了营业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是在元芳弄拍摄的外滩6号建筑背面,朝西。</p> 中山东一路7号 <p class="ql-block">下图摘自网络,是1908年外滩7号“大北电报公司”外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06~1907年建造的大北电报公司大楼,立面完全对称,有明显的横竖向三段式划分,两侧顶部采用古典式样的方穹隆,入口及顶部有巴洛克式装饰,外观呈法国文艺复兴式风格华丽而不失端庄。这是通和洋行进入20世纪后在外滩翻造后竣工的第三栋建筑,给当时正处在过渡期中的外滩建筑群带来了一股新风,使通和洋行在远东获得了一流建筑设计机构的声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优秀历史建筑</p><p class="ql-block"> HERITAGE ARCHITECTURE </p><p class="ql-block">中山东一路7号原大北电报公司。通和洋行设计,砖木结构,1906-1907年建造,1917年由新瑞和洋行翻建。法国晚期文艺复兴式,立面三段式划分,入口及两侧顶端方穹顶采用巴洛克装饰。</p><p class="ql-block"> Former Great Northern Telegraph Company , Limited . Designed by Atkinson &amp; Dallas , Civil Engineers and Architects . Masonry - timber structure . Built in 1906-1907. Renovated by Davies &amp; Brooke in 1917. French late Renaissance style with two Baroque style domes .</p><p class="ql-block">上海市人民政府1994年2月15日公布</p><p class="ql-block"> Shanghai Municipal Government Issued on 15th Feb .1994</p><p class="ql-block">保护铭牌2023年11月立</p> <p class="ql-block">外滩7号,原大北电报公司大楼</p><p class="ql-block">中山东一路7号,是一座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大楼。该建筑注重统一、对称、稳重,外立面装饰甚为讲究。每层都采用了古典风格的柱子,或用来承重,或只作为装饰。窗户四周图形多样,立体感强,近似巴洛克式。它的黑顶白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不失一种优雅的感觉。</p><p class="ql-block">自1908年建成以来,此楼已四度易主,最早称为大北电报公司大楼,后换成原在外滩六号的中国通商银行,后来又入住长江航运公司。现为泰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和泰国盘谷银行上海分行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纪末,外滩恢复金融街功能,泰国盘谷银行通过置换入驻,一直与外滩七号相伴至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入驻外滩的首批外资金融机构里,盘谷银行也是唯一置换了整座临黄浦江大楼的外资银行。这种敢于“吃第一口螃蟹”的精神,和最早让中国“万水千山一线牵”的大北电报公司,倒是神奇地穿越了时空,交叠出了某种妙不可言的异曲同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了大楼原貌被得以原汁原味的保留以外,如今,外滩7号的视觉焦点是门楣上一个深红色的大鹏鸟标志。这枚人身鸟翅的标志源于印度教主神之一毗湿奴的坐骑——迦楼罗,它同时也是泰国国徽的形象。泰王室常将此标志作为极高的荣誉颁赠给杰出的公司。由华人创办的盘谷银行,因对泰国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于1967年获赠了这枚鲜艳夺目的大鹏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记得,当年大楼元芳弄东头外滩口,贴近外滩7号楼开设有一家烟杂店。</p> 元芳弄和元芳弄小学 <p class="ql-block">外滩元芳弄是公共租界里幸存的所有弄堂的祖师爷了。她是一条隐藏在万国博览建筑群-—外滩6号和外滩7号盘古银行之间的不过百余米的弄堂,当年通商银行的老大楼被称为“元芳大楼”,通商银行建成后一度仍旧被称为“元芳大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中英双方划定出租界范围,英国人当务之急便是寻址建屋。其中,元芳弄所在的街坊就位于最初划定的英租界范围内。根据《黄浦区地名志》显示,元芳弄西至四川中路,东达中山东一路。因英商元芳洋行设于此,故名元芳弄,也开启了元芳弄的辉煌时代。作为外滩界面城市功能的延伸与背后的支持,元芳弄是当时一些著名机构热衷的办公和仓储地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下两图摘自网络,是四川中路126弄元芳弄内“沪宁铁路总公司大楼”的新旧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优秀历史建筑</p><p class="ql-block"> HERITAGE ARCHITECTUE </p><p class="ql-block">四川中路126弄(5、21号)</p><p class="ql-block">原沪宁铁路总公司,办公楼。通和洋行设计,1906年前建。砖木结构。安妮女王复兴风格。四坡屋面,南立面横纵三段式划分,清水红砖外墙,券柱廊式门窗洞口,墙面有细致的线脚装饰,檐部设三角山墙,东南转角处设塔楼。</p><p class="ql-block"> Former Shanghai - Nanking Railway Administration Offices . Designed by Atkinson &amp; Dallas , Civil Engineers and Architects . Constructed by Maitland &amp; Co ., Ld . Built before 1906. Masonry structure . The Queen Anne style .</p><p class="ql-block">上海市人民政府1999年9月28日公布</p><p class="ql-block"> Shanghai Municipal Government Issued on 28th Sept .1999</p><p class="ql-block">保护铭牌2022年10月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川中路126弄(也是元芳弄的西头)5~38号中的5号和21号由元芳洋行建造,砖木结构,1911年竣工。<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但是</span>走近一看真是难为其称号了,破败不堪,杂乱无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门大木楼梯已经部分修缮过。记得读小学时,我偶尔进去觉得这木楼梯很宽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楼的走廊柱子和雕花围栏还显露出曾经的高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上海滩上也许独一无二“连廊过街楼”的英式楼群,红墙灰瓦,错落典雅,煞是好看。前身是沪宁铁路总公司、安顺洋行办公地的大楼,成了这条弄堂的地标。下图摘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大楼现在已经不拆除了,但是维护保养还是要做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楼东南角的塔楼。由于居民乱搭建,塔楼庄重威严荡然无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编辑此美篇后,得知“上观新闻”去年12月出了一条好消息(见下三图):住在元芳弄以及附近老旧房子和住宅的居民们有望改善居住条件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元芳弄内朝外滩有一家“阿宝面宴”小饭店,我向店老板打探,他回答说,他这家面店已经在此开业有十多年了。看来不是蹭电视剧《繁花》和主人公阿宝的热度的。</p><p class="ql-block">盘古银行停车场曾经也是原来公司的后院和元芳弄小学操场。我记得在文革期间,还在操场挖建一个里面积水的“防空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是汉口路(四川中路和江西中路之间)的“黄浦区汉口路小学”旧址。</p><p class="ql-block">我们海关大楼的那一届(后来中学的72届)小学生在汉口路小学读了两年,三年级开学时有两个班级转学到元芳弄小学继续就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我们一届(后来中学的70届)的海关大楼邻居进小学就是元芳弄小学。</p><p class="ql-block">退休后,还知晓和认识当年属于“北京东路街道”的海关大楼,以及属于“四川南路街道”的福州大楼的小学和中学同学或校友都曾经就读元芳弄小学和位于浦东陆家嘴的临江中学。</p><p class="ql-block">另外,补充说明:原来的北京东路街道、四川南路街道和金陵东路街道在改开后合并,改称“外滩街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元芳弄小学旧址。原来小学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三四层楼房,走道两边是朝东和朝西的教室,朝西的教室因为与隔壁民居楼贴近,光线偏暗。可能因为小学楼房年久逐渐破损,以及小学生人数减少,元芳弄小学停止招生。据说这块地皮后来被一个温州老板买下建了一座“洋气十足的”楼房,可是一直没有被验收,前门也没有造台阶,外部也越来越陈旧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网上极少有介绍元芳弄小学的资料。我找了一张在网上售卖的“1964年7月元芳弄小学毕业证书”,也算有一份“书面证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毕业证上的董宝桐是临江中学67届学生。67届的董宝桐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服役于东海舰队护卫艇二十九大队062型护卫艇6307艇,任雷达班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下两张照片是元芳弄小学和临江中学校友陈远东先生提供,元芳弄小学的木结构外墙和弄内弹硌路清晰可见。感谢陈先生提供的珍贵照片!</p><p class="ql-block">下图是以元芳弄小学楼房为背景的师生合影老照片,照片中是75届同学,后来基本都在临江中学就读,女老师王玲娟是体育老师(后排左三),至今与同学有联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元芳弄小学对面是元芳仓库。估计改开后,改建成办公楼了,底层也改建成停车库。</p><p class="ql-block">中山东一路7号旁边还有一条弄堂8弄,里面住着很多元芳弄小学和临江中学的校友。</p> 中山东一路9号 <p class="ql-block">外滩9号,1901年由通和洋行设计的旗昌洋行大楼,后来清朝政府收购,设立“轮船招商局”,此楼更名为轮船招商局大楼。下图旧照摘自网络。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于1901年的外滩轮船招商局大楼,是通和洋行的早期作品。建筑形式仍保留着殖民地式的外廊,但二、三层的廊柱被设计为地道的古典柱式,立面构图呈现文艺复兴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和洋行还经营外滩的仁记洋行大楼、沪宁铁路局大楼、大北电报公司、轮船招商局大楼等的物业管理。</p><p class="ql-block">通和洋行简介:</p><p class="ql-block">英资通和洋行(Atkinson&Dallas Architects and Civil Engineers Ltd)曾经是20世纪初上海重要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和有实力的地产公司之一。1898年,由英国侨民Brenan Atkinson(1866年-1907年)和Arther Dallas合伙组建。 上世纪初,该洋行给上海设计了多处建筑,保留至今的都成为上海或全国优秀历史建筑。通和洋行业务活动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p> <p class="ql-block">以上照片除注明外,均由本人拍摄于2024年1月26、29日和4月8日。</p><p class="ql-block">感谢陈远东先生提供的老照片和元芳弄小学的信息!</p><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阅览和点赞支持!</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