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众不同,“数”我精彩——凤城初级中学初二语文数学跨学科活动

文水县凤城初级中学

<p class="ql-block">  乘着双减之风,</p><p class="ql-block"> 紧扣新课标理念,</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将语文和数学融合,</p><p class="ql-block"> 用语文的方式学习数学,培养数学的格局和兴趣。</p><p class="ql-block"> 用数学的思维学习语文,培养语文的思考和逻辑。</p><p class="ql-block"> 语文让人冷静,</p><p class="ql-block"> 数学让人坚定。</p><p class="ql-block"> 当理性的数学碰上感性的语文</p><p class="ql-block"> 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p> <p class="ql-block">  001班为大家带来的是“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我们首先把飞天凌空这个词语作为切入点,将敦煌与跳水运动员两者作为画面的主体,古代与现代的交叉,赋予了这幅图片深刻的灵魂。其次,我们将数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语文的课文相结合,用横轴来表示时间,用纵轴来表示跳水运动员所处的高度,清晰明了,将文章的主要信息概述出来,展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夺取冠军时的完美表现,表现出了中国运动健儿拼搏奋斗的精神。这次学科活动让我们认识到语文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培养了我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丰富了我们的学校生活。</p> <p class="ql-block">  002班的“一滴水流过丽江”。首先,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作为水的游历路线,以平面直角坐标系能无限延伸的特点说明水的游历无穷无尽。其次,用三角形作为玉龙雪山,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说明雪山的高大和屹立不倒。接着,用平行四边形作为冰川,以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的特点说明冰川的变化之多。在瀑布中用半圆作为石头,突出水流时间长磨圆了石头,暗示了水的循环。而水的一场又一场的游历形成水的循环,就像莫比乌斯带一样无限回环。丽江坝用梯形表示其对称均匀,可防沙防洪又不易受到大面积水冲刷后造成磨损。很久以前,古老的纳西族使用的是东巴象形文,用矩形外围是因为矩形也是一种古老几何图形,突出东巴象形文的历史源远流长。用扇形图来展示古代与现代的不同对比,左半图为古代,主要是自然之美,右半图为现代,主要是建筑之美和民俗之美。随后,是丽江古城最具特色的标志,用其黄金矩形整齐的特点突出该建筑的艺术风格之美,既让人眼前一亮又不失庄重氛围。最后,对这篇课文的评价用五边形框住,是因为该课文有童趣又有诗意,而五边形美观大方又不失活力,适合衬托其中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  在等边三角形中彰显以和为贵的时代底蕴</p><p class="ql-block"> 003班的作品: “和” 作为中华五千年留下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中国人万千岁月。人常言: 家和万事兴。在中国古代, 将相和的故事就已经影响了中国“和”的历史渊源, 正是有了廉颇和蔺相如的和气,国家才会富强。在《孟子》中,孟子提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个国家,只有人和,才能变得繁荣富强。君主施行仁政,人民团结幸福,国家内部才能和谐稳定。 判定是否能成为等边三角形的条件中有这样一条,“有一个角是六十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我们可以将三角形的两条腰比作“天时”“地利”,那“人和”就是这至关重要的60度角,若缺少了六十度角,这个三角形将会变得不协调,就如同国家内部少了“人和”便会混乱不堪;而相反,有了六十度角,将会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更协调,能充分的发挥出三角形的稳定性,极具协调美感,彰显“和”之韵味。同时,也昭示着国家有了人和这一行政基础,国家内部会变得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政权稳定不可撼动,将会带领国家走向更为长远的历史道路。 就如同我们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使命,敢于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始终为人民着想。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正因为共产党的仁政,我国才能逐渐富强。如始终不变的等边三角形,屹立于世界东方!岁月更迭变换,但“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这一历史真理始终不会改变,我们应始终秉承中华五千年流传下的“和”之底蕴,以和为贵,让中华文明“和”的内涵贯彻到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坚持以和为本,做一个担当时代和谐重任的新时代少年。</p> <p class="ql-block">  004班从《桃花源记》看,语数完美结合。桃花源记顺序图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数学、语文、美术相结合。坐标轴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象限,分别对应着渔人发现桃花源、渔人见到桃花源景象,渔人到桃花源做客和渔人留下标记离开,呈现出了桃花源的大致意思。图画色彩鲜明,处处渲染,桃花点缀,洁净幽寂,景物皆为人间乡村可见之景,给人以真实之感,韵味十足。图1也就是第一象限,符合书中所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临近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图2第二象限正如书中所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俨然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图3、图4分别为渔民热情招待设酒杀鸡作食,和“便扶向路,处处志之”。</p><p class="ql-block"> 数形结合生动有趣,体现了陶渊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p> <p class="ql-block">  005班为大家介绍震撼人心的安塞腰鼓。此图以函数的形式呈现出函数值高涨程度随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变化。从整体看,安塞腰鼓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前两部分中函数值高涨程度随自变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最后达到顶峰,这雄壮豪迈的安塞腰鼓令人叹为观止。第三部分,函数值高涨程度随自变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最后安塞腰鼓戛然而止,世界也出奇的寂静。全图以x轴与y轴的起落,展现出生命的宣泄与力量的喷发,主题表达鲜明!</p> <p class="ql-block">  006班给大家分享的是我国土木工程专家茅以昇的《中国石拱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一样。石拱桥的形状较为规则,利用数学的图形,我们可以近似地把石拱桥看成一个矩形,把中间的桥洞看成一个又一个的半圆,大拱用于正常水的流通,而小拱在发洪水时可以起到排洪、泄洪的作用,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运用这两个基本图形,我们就可以建造许多不同的、美丽的石拱桥。 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许多石拱桥,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都是惊人的杰作!为什么我国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绩呢?这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并且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造出让祖国感到骄傲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字诉说线条的神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线条描画文字的骨感。</p><p class="ql-block"> 007班运用三维立体图形,将不同的三个平面放在同一平面上展现出来。“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十四个字简洁明了。文字内容定位了苏州园林的艺术境界。</p><p class="ql-block"> 图案部分选取了三个美点:</p><p class="ql-block"> 自然美:通过一般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这一特点,体现出苏州园林中的景物不讲究对称的自然之美。</p><p class="ql-block"> 艺术美:将奇石数学化,把平行四边形、圆形、矩形等图形随意组合,再加上一汪潭水,相映成趣,体现出苏州园林景色和谐搭配的艺术之美。</p><p class="ql-block"> 图案美:运用矩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纹样,体现出苏州园林装饰精巧的图案之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008班的作品名为《亚夫严明治军,彰显将军本色》!画图右侧正是周亚夫持兵揖拜见汉文帝的情景,后面的士兵披甲戴盔,开弓搭箭,戒备森严。最后,帝明大义,亚夫被赞。左图整体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背景,四个象限内容疏密有致,详略得当。一、二象限为刘礼、徐厉将军的军营状况,第三象限详细描绘汉文帝慰问细柳军营的曲折经历。一难,先驱至,不得入;二难,上至,又不得入;三难,军中不得驱驰;四难,介胄不拜,以军礼见。以直线衬折线,突出周亚夫治军严明的品质。下方的饼状图形似盾牌,且以圆代表饱满丰盈的周亚夫的“真将军”形象,他治军有方,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精神也将穿越千古。如今无数坚守岗位的工作者正是传承这种精神,以助力家国安好,山河无恙。</p> <p class="ql-block">  009班介绍的作品是“三峡·穿越千年的壮丽画卷”。作品的设计理念是将文章以画和折线图形式来展现出其背后的艺术之美、数学光辉。画面正中央,精湛的画技与古典文学的结合,是三峡千古绝色的自然与人文胜景的瑰丽画卷,亦是新时代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宏伟景象,江水咆哮,惊涛骇浪,同时洋溢着科学数字化的浓重色彩。在郦道元笔下,三峡“隐天蔽日”,雄伟险急,四季各有千秋:是夏时的“沿溯阻绝”,波涛汹涌,豪迈奔放;或是春冬时“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的宁清素雅之美;抑或是秋日“哀转久绝”的凄婉,猿鸣山寒,满目萧索。左上方的折线图则巧妙地运用变化的波线来展示变化的文气,是起初位于高处的一段,说明夏时高亢的文气,再到中间与横轴相平,体现春冬三峡宁静雅致的平和,最后到尾端下滑的波段,一股萧杀凄寒的悲凉涌入心头。文学与美学齐飞,数学与科学一色,三峡之美,华夏之光。</p> <p class="ql-block">  010班的作品《桃花源记》。寻一桃园,静坐庭院。红袖添香,抚筝作曲。桃花鸳鸯弦,落雨冷冷浅思念。作品的创作理念是用数学元素描绘诗意画面。缤纷的画面背景中央,是我们所熟悉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它的横轴体现了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过程,纵轴体现了渔人的心情变化。在数学方面,横纵的焦点处都与实数一一对应,在文学方面都与渔人的游历相匹配。比如数对(4,-2)处是渔人做客桃花源的情景。与渔人在桃花源中游荡,把数学和语文相互碰撞,让学科魅力自信芬芳。</p> <p class="ql-block">  011班的《蒹葭》采用绘画与图像相结合的方式。作品的下方是茂盛的芦苇,黄色与绿色相交。突出了秋天的肃杀。图像的整体为三角函数,向下的弧代表诗中“溯游从之”,即顺流而下;向上的弧代表诗中“溯洄从之”,即逆流而上。诗歌内容回环往复,恰好符合这个图像的特征,寻找“伊人”的一波三折,也在图像中得到体现。图像的峰值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谷值为“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道阻且跻,宛在水中坻。道阻且右,宛在水中沚。”峰值和谷值的差,体现了无法追到伊人的强烈心理落差。诗中表现渴望而不可及的情感与图像结合清晰明了,主题表达明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词惜别传千年,一世浮华现定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012班的作品</span>主体为“勾股树”,其最下方的正方形代表一座城楼,颜色深沉寓意女子的思念无声,只那一瞬回眸,便眷恋一人,牵绊一生;其向上的枝丫构成柳叶形,“柳”与“留”谐音,象征女子不舍的情思,风吹柳絮,情谊绵长,意境悠远。“勾股树”两边交错生长着由圆柱形组成的竹林,是意中人青领飘逸、衣袂翩翩的模样!“勾股树”的枝丫越向上越小,女子徘徊城头,次次凝眸、回回无声,岁月流转,希望越来越渺茫,幽怨迭生,静声呐喊: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这首古老的恋歌,缠绵悱恻,婉转动人,穿越了千年的岁月,交错着数学别样的风味,凝聚于一幅画上,蕴意盎然,触人心扉!</p> <p class="ql-block">  每人一朵小红花,送给你最心仪的作品。我参与,我快乐!</p> <p class="ql-block">  数字本身就是神奇而有趣的存在,而有些成语,更是趣味横生。当数字遇上成语更加妙不可言,让你不得不惊叹:中国文字真是博大精深,花样组合又是另一番风味。</p> <p class="ql-block">  创意设计,精彩解说,语文与数学完美契合,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  照片,学生拍摄;电脑,学生操作。一切交给学生,相信凤中学子会越来越棒!</p> <p class="ql-block">  语文是历史长河的涓涓细流,汇聚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p><p class="ql-block"> 数学是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p><p class="ql-block"> 语文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帮我们找到了心灵的归属。</p><p class="ql-block"> 数学是别具匠心的艺术,是人类心灵自由的创造力。</p><p class="ql-block"> 我们乘着语文之舟,划着数学之桨,</p><p class="ql-block">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遨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