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题再现】</p><p class="ql-block">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p><p class="ql-block"> “出发”与“到达”是生活中常见现象,也是充满哲思的话题。有时,出发是洋溢欢笑的启程,到达则是血汗换来的回报;有时,出发意味着对新道路的探索,到达则是阶段性的总结……</p><p class="ql-block"> 关于“出发”与“到达”,你有着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p><p class="ql-block">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p><p class="ql-block">【材料解读】</p><p class="ql-block"> 材料围绕“出发”与“到达”这一对概念,列举了关于这对概念在不同生活场景与情境中的可能联想。材料列举最后使用的是省略号,这表明关于出发与到达的联想不胜枚举,可写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学生可以根据材料的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深入的思考,也可以围绕核心话题进行个性化的想象与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题材进行写作。</p><p class="ql-block">【写作提示】</p><p class="ql-block">1.行文要始终围绕核心概念。</p><p class="ql-block">材料中提示语“关于‘出发’与‘到达’,你有着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已经将此次作文最核心的概念给出,不脱离是基础要求。</p><p class="ql-block">2.由此及彼,学会升华。</p><p class="ql-block">材料第一句“出发与到达是生活中常见现象,也是充满哲思的话题”,这句话暗示了除了生活化理解,更需要将这个道理升华。“出发”,其实可以跟“我们从哪里来”关联,“到达”可以跟我们“到哪里去”关联。这样关联延展,就会拓展写作视野,可想可写的就多了,也就契合当下写作命题的核心价值追求。</p><p class="ql-block">3.品味关键词,学会追问。</p><p class="ql-block">材料提示语“有时,出发是洋溢欢笑的启程,到达则是血汗换来的回报;有时,出发意味着对新道路的探索,到达则是阶段性的总结”两句中,“是”“意味”两词分别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对出发进行了定义,学生完全可以模仿追问,写出类似句子。例如,高考是“到达”,也是新的“出发”;人生如站台,“到达”是一个站点,又向下一站“出发”。围绕题目中概念追问“是什么?为什么?”,也是立意有深度的关键。</p><p class="ql-block">4.严谨细致,提升思维层次。</p><p class="ql-block">材料列举最后使用是省略号,说明可写的内容比较丰富,若学生能上升一个层次,紧扣自身生活体验、时代特征,把个人的“出发”与“到达”,与国家、民族的前途与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彰显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大格局与使命担当等,将小我融入大我,则是高分的不错选择。</p><p class="ql-block">【优秀拟题】</p><p class="ql-block">勇敢去出发,坚信能到达 </p><p class="ql-block">出发与努力齐飞,到达共总结一色</p><p class="ql-block">出发笃行以到达,立足到达再出发 </p><p class="ql-block">出发意在到达,到达仍再出发</p><p class="ql-block">出发东篱下,悠然到南山 </p><p class="ql-block">不惧“出发”,亦不止于“到达”</p><p class="ql-block">凝心聚力出发,到达玉鉴琼田 </p><p class="ql-block">出发无止境,到达无安逸</p><p class="ql-block">奋楫扬帆终到达,收拾行囊再出发 </p><p class="ql-block">拥抱出发美,品味达后甜(李昱宽)</p><p class="ql-block">出发与到达轮转,共奏人生舞曲</p><p class="ql-block">(张高原) </p><p class="ql-block">出发凌壮志,到达见万山(刘小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片段示例】</p><p class="ql-block">1.申老师:</p><p class="ql-block"> 靶向目标以出发,奋楫远航达彼岸</p><p class="ql-block">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出发,或是去往某地,或是开始一段学习,或是启动一项任务;“为者常至,行者常成”,我们也常常达到终点,取得成果,完成任务。出发,对科学家而言是孜孜不倦,是对专业领域的不断探索;到达,对科学家来说是累累硕果,是对生活世界的再次刷新。</p><p class="ql-block"> 由此我认为,出发和到达应当是循环往复、相辅相成的。所以,前行路上,我们靶向目标以出发,奋楫远航达彼岸。</p><p class="ql-block"> 出发,不是盲目无主地埋头苦干,而是靶向目标,明确坚定地执行。</p><p class="ql-block"> 蒙田有言:“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有人认为,“出发”是洋溢欢笑的起航,“到达”则是血汗换来的回报。这话固然不错,但试问,倘若一开始的起航便错了方向,血汗换来的回报是否真的值得?由是,没有正确的出发,何来美好的到达?出发,在靶好方向的引导下方可远航到达彼岸。一旦靶向错了,那么等待的也许只会是抛锚而终。</p><p class="ql-block"> 到达不是一劳永逸的纸醉金迷,而是驻足小憩的总结之语。</p><p class="ql-block"> 或言:“出发意味着对新道路的探索,到达则是阶段性的总结”,这句话言在“阶段性”。但是,如若将这种“阶段性”作为“永久性”,一劳永逸,显然又是不明智的。既是阶段性,则必有总结,然后继续出发,到达新的阶段,接着总结,由是出发和到达循环往返,方能成事。到达便像是一座座驿站,一个个休憩亭,让你重拾心情,再度出发。</p><p class="ql-block"> 高士其说:“我能做的是有限的,我想做的是无穷的,从有生之年到一息尚存,我将尽力使有限向无穷延伸。”其实,人生路上的许许多多出发与到达,或许都是为了最后的到达,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一般的终身追求。有如钟杨探索生命的高度,有如黄旭华探索深度,有如陈祥榕丈守国界,有如王选探索虚拟……许许多多的出发与到达,丈量着他们生命的长度,助力他们奋楫远航达彼岸。</p><p class="ql-block">2.于心远:勇敢去出发,坚信能到达</p><p class="ql-block"> 出发是到达的前提。没有出发,意味着我们只是原地踏步,又如何到达远方呢?子曰:“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如果没有出发时的一篮土,又如何成就高山呢?因此,我们要勇于出发,不能因为害怕未知就放弃旅程。</p><p class="ql-block"> 面对浩瀚无边的太空,中国航天人并未选择退缩,而是勇敢地出发,开始了未知的旅程,“嫦娥”奔月,“天问”赴“火”。人们因此能够不断发现宇宙的奥秘,前往更远的地方。面对未知的宇宙都是如此,吾辈青年又怎能对其他方面退缩呢?我们应当勇敢地向未知出发,让未知变为已知,变成旅程中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人生的旅程,也因一次次的出发而充满波折,因一次次的到达而充满色彩。张桂梅有着“让大山里的女孩儿走出来”的信念,踏上了全新的旅程,创办华坪女高,最终到达了成功,完成了她的目标;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在临近四十岁依旧敢再次出发,创办了娃哈哈。他的出发也让他到达了此前前所未有的地方。因此,在面对人生的旅程中,我们更应坚定信念,再次出发。</p><p class="ql-block">3.庄舒涵:</p><p class="ql-block">出发笃行以到达,立足到达再出发</p><p class="ql-block"> 到达给予了出发意义,激励了出发者不忘初心,挥洒血汗以向前。虽然旅程中的沿途风景也很美,可倘若没有对于到达目标的执着,容易迷失于前行的蜿蜒路途,缺少必到成功的雄心壮志,此时的出发便会变得苍白而无力。倘若秋瑾没有以到达革命胜利为目标,她怎能毅然与丰衣足食的封建家庭决裂,出发去血雨腥风的革命征程?倘若桂海潮不想到达成为航天员为国飞行的那天,他又怎能数十年如一日,以严苛的要求律己,出发追求梦想?倘若江梦楠不以到达更好的自我而出发,又是什么鼓励着她从无声的世界里出发突围,又用知识改变人生?正是因为到达给予了出发意义,他们出发,渴望到达,以到达为启明星,指引奋斗目标,激励我们前行,终获人生新高度。</p><p class="ql-block">4.郑硕:出发东篱下,悠然到南山</p><p class="ql-block"> 打破成长藩篱,出发刻不容缓。出发之行为开端,有始才有终,尽管出发可能困难重重,但我们定要克服困难,直面挑战,扬起远航的第一面风帆。</p><p class="ql-block"> 揆诸畴昔,无数先辈于水深火热之中,咬牙坚持,奋勇出发。有为革命救国出发,南昌起义纵使四面危机、十面埋伏,却也于党的领导下无畏出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亦有为科技兴国出发,我国核武器发展白手起家阻碍重重,却也有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坚毅出发,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由此可见,出发的过程充满荆棘,吾辈青年当不畏刺痛,披荆斩棘,打破成长的藩篱,于自己的征途中驶向星辰大海,大胆出发。</p><p class="ql-block">5.孙浩森:</p><p class="ql-block">出发与努力齐飞,到达共总结一色</p><p class="ql-block"> 到达不仅是阶段性终点,更赋能下一次出发,不断实现个人价值。漫漫人生路,我们必然有无数次出发,他们或大或小,我们在一次次探索中迎来到达。</p><p class="ql-block"> 显然,每一次到达并不意味着结束,它只是旅途中的一点,却也影响着下一次前进的方向。一次次到达,我们对上一次出发总结教训、汲取经验,并为下一次出发指明方向。君可见百米飞人苏炳添,并没有满足于自己的成绩,顶着高龄压力与伤痛折磨,在“到达”后毅然选择更换起跑脚,再“出发”,最终闯入十秒大关,突破自我;君可见,屠呦呦团队无数次“出发”寻找治疗疟疾药物,一次次失败、总结,再“出发”,最终发现青蒿素,救活亿万人民。因而,吾辈青年亦当以“到达”为契机,不断总结,赋能下一次“出发”,在不断调整中实现个人价值。</p><p class="ql-block">6.刘鸿硕:出发意在到达,到达仍再出发 </p><p class="ql-block"> 欢笑洋溢,出发的我们意气风发,我们的脚步指向星辰大海的到达;志存高远,到达阶段目标的我们重拾行囊,欢笑依旧,仍再出发。出发,是征程的起航,是到达的前提。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倘若无出发之始,何能最终到达?因此,为了让出发增色,我们须知为何出发——为了到达。心存到达,再小的出发也能最终到达。</p><p class="ql-block"> 可见百年前的小小红船,其中的革命先辈意在实现共产主义的“到达”,这小的“出发”,犹如星星之火,卒成燎原之势;可见,新中国建立伊始,国防力量薄弱,邓稼先等科学家,为了国家强盛的“到达”,以不屈之精神“出发”,最终让罗布泊的蘑菇云染彻东方;可见,当下技术封锁日益严峻,而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为了突破卡脖子困境的“到达”,于科研一线“出发”,实现了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所以说,出发意在到达,正因有了到达之望,我们的出发才步履铿锵。</p><p class="ql-block">7.周若晴:永远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一切出发都是为了到达,到达是为了下一次更好出发。到达的作用是极大的,能够为我们提供下次出发赶路时的必要的情绪价值,让我们充满信心,以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接续奋斗。然而,不是所有出发都有结果,出发方向的正确与否,过程中的努力与否,都是决定是否取得到达的决定因素。那么,面对出发后却得不到回报的失意与难过,我们不能过度沉溺。而是应当总结经验,收拾行囊,整装再出发,不怕错误,勇敢面对,一定能到达理想目标。</p><p class="ql-block"> 再者,出发与到达仅是节点,最重要的是路上的前进过程。且看乒乓球运动员刘诗雯,曾多次无缘金牌,但他并未曾气馁,而是鼓足勇气再出发,终得自己的一枚金牌;又看湖南大学的苏毅,面对理论上不可行的项目,勇于试错,不断出发,终于取得成功。假如他们纠结于一次的失败,一蹶不振,又怎能有最终的到达?因此,唯有不困囿于一时失意,勇敢面对一次次再出发,才能有到达之甘果。</p><p class="ql-block">8.徐子淇:不惧“出发”,亦不止于“到达”</p><p class="ql-block"> 出发并不需要太多成本,只要有一颗不惧之心便足够,因为不怕,所以我们不会困于原地。而倘若我们又仅仅拥有勇气,那我们的出发便充满了危机与不确定,如黑暗中的航船难以到达正确的站点。因此,我们在出发之余,必须以初心为导向标,让我们明确航向,到达真正的港湾。</p><p class="ql-block"> 君可见,顾行发秉持“壮我中华科技”出发,以淳淳赤子心为导向,不顾艰难险阻学成归国,为我国遥感卫星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君可见,主持人大赛冠军杨旭不惧出发,以“试错”的态度开启挑战自我的旅程,他以梦想为指南,终于圆梦赛场……“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出发需要前行的动力和面对坎坷的勇气,出发必须以梦为马,以初心为导向,才能真正地到达心之所期之圣地。</p><p class="ql-block"> 到达,诚然是一个可喜可贺的结果,因为它是前行路上经历风雨后的甘霖。但是,倘若我们仅止步于到达后的舒适圈、功劳簿上,我必将失去前路上更精彩的风光。曾记否?青年健将潘展乐在杭州亚运会上大展光彩,“中国飞鱼”游出亚洲新纪录。然而,面对他的到达,潘展乐亦以此为契机,加强训练,为巴黎奥运的“出发”做准备。曾记否?梁晓声扎根知青文学创作,到达知青文学代表的光荣成就,然而他并未躺在功劳簿上一劳永逸,而是继续研究,年过古稀出版新著作《中文桃李》。到达,是精神的短暂休憩,更是心灵的蓄力与精进,不止于到达,为了更好地出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文范例】</p><p class="ql-block">1.凝心聚力出发,到达玉鉴琼田</p><p class="ql-block"> 张露文</p><p class="ql-block"> “出发”与“到达”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出发”意味着旅行的开始抑或历程的起点,“到达”则包含了到达目的地的喜悦或对来时之路的反思。人生正是由无数的出发与到达所组成的,凝心聚力勇于出发,终可抵达玉鉴琼田。</p><p class="ql-block"> “出发”需要我们拥有面对未知的勇气,乐于探索全新的道路。“出发”是“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对远方的向往,是人们不断探索未知、解构自然密码的好奇,是航海士“宁愿被一股大浪潮掀翻,也不愿躺在软踏踏的沙发上等待既定命运”的决心与勇毅。每一段好故事皆始于开端,而每一段难忘的旅程也皆始于出发。倘若钟杨没有在植物学领域出发,世界上恐怕会少一位能力出众的跨界者;倘若司马迁身陷囹圄而止步于此,又何来《史记》这一杰作呢?出发,不仅仅是为了到达,出发本身即有意义。出发是一种精神,一种勇气。</p><p class="ql-block"> 每一段旅程都会有终点,只要坚定地走下去,总有一天能够到达。有时,到达是血汗换来的回报,我们因之而喜;有时我们所期盼的目的地不过是漫漫旅途的一个小中转站,来不及驻足观望这一站的风景,便要踏上下一段旅程。我们应该为每一次到达而感到欣喜,却也不应止步于某一次的到达。毕竟,到达既是一段旅程的结束,也是下一段旅程的起点。君可见,屠呦呦团队发现提取青蒿素的办法,到达了新的科研高度,可他们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将这一阶段的探究与实验进行总结分析,转而向青蒿素的临床应用研究方向出发。这启示我们,每一次到达都不过是下一次出发的序章,唯有总结和反思每一次阶段性的到达,我们才能更好地出发。</p><p class="ql-block"> 西西弗斯日复一日地推巨石上山,再亲眼看着神明将巨石从山顶推下。这是诸神对他的惩罚,按理来说西西弗斯应是痛苦的,可加缪却认为他应当是幸福的。在日复一日地出发与到达中,西西弗斯早已超越了自己的命运,而这一段段看似荒谬实则“也是英雄”的旅程,则成为了西西弗斯在狂风中不被卷走的倚仗。相比于西西弗斯,我们则更幸运的多,因为我们的每一次出发与到达都能带来更多的收获。西西弗斯的出发与到达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尚有如此之价值;而我们的出发与到达,却注定能使我们从中受益,何不为之?</p><p class="ql-block"> 人生需要不断地出发,漫漫长路行尽,终将抵达柳暗花明处。人生也是不断到达的过程,每一段旅程的终点,都将成为不断螺旋向上延伸的人生阶梯的台阶。愿你我都能凝心聚力,不断出发,一次次的到达玉鉴琼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出发无止境,到达无安逸</p><p class="ql-block"> 张高俊</p><p class="ql-block"> 出发与到达都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分别代表探索的初始和一段旅程的总结,但此二者又是互衔首尾,循环往复。何哉?出发是为了努力到达,而每一次到达又是为下一次出发的蓄势。换言之,出发无止境,到达无安逸,我们应当一次次拼尽全力到达,又一次次昂扬向上地出发。</p><p class="ql-block"> 出发意味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启,也是我们动力最足的时刻。自我们呱呱坠地起,我们便已经实现了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大的出发。此后的不同学习阶段乃至不同学期的一次次开学,都是意义非凡的出发。这些出发都承载着我们对于未来能够到达的期望,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前路。</p><p class="ql-block"> 不过,世上鲜有一马平川,前往旅途终点的路上难免会有挫败,我们应当坚定信念砥砺行进。</p><p class="ql-block"> 正所谓“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我们不能把出发想的过于轻松,从而忽视了其背后所暗含的艰辛。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身负才华,却屡试不中,所幸他没有消沉堕落,最终与另外两位唐宋八大家中的名士同年被录取为进士。如果曾巩出发应考,一次挫败便放弃,能否展现出应有的才华犹未可知。无独有偶,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的出发可以说是凄惨绝然。市场惨淡、借款十多万元,以及人们的轻视哂笑,却无法压倒宗庆后的心志,最终做大做强,成为脍炙人口的草根创业家。可以说,没有宗庆后创业出发后的奉献与坚持,娃哈哈也不会到达现在这样的高度与成就。众所周知,出发或许是伴有鲜花与笑声的,但过程是极具考验的。因此,唯有坚定信念地奋进,方能到达这一次出发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当然,到达不代表结束,而是一个阶段性总结,也就是起承转合。换言之,即为出发无止境。经历了重重磨难,换来一次并不安逸的到达后,不能就此驻足不前,而要在一番休整总结后再度出发,到达更远的未来。仍然沿用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的事迹。公司大有所成后,他并没有坐享无尽财富,而是深入市场调研,推陈出新,更是顺应时势,亲自直播推动茶饮新产品推广。他的每一个到达都契合时代节点,值得无数人向往,但他仍会一次次出发,追逐自己更高的价值,这也恰是我们需要做的。</p><p class="ql-block"> 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出发终至到达,到达前承出发,坚持到达无安逸砥砺奋进,坚信出发无止境扬帆起航,终至壮美未来。</p><p class="ql-block">3.奋楫扬帆终到达,收拾行囊再出发</p><p class="ql-block"> 付浩宇</p><p class="ql-block"> 人生犹如一场环球之旅。启程时,我们满怀憧憬与期待,带着欢笑出发,纵途中有惊涛骇浪、狂风暴雨,奋楫扬帆下也终有到达之日;终点处,我们无不激动又欣喜,但是新旅程、新风景也牵动着我们的心,总结好前路的经验与教训,我们要收拾行囊再出发。</p><p class="ql-block"> 出发是为了到达理想彼岸,不惧风雨、奋楫前行方能见到彩虹。没有人能够一步登天,也没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大胆出发,努力前行,才会有到达。就像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哪怕有“权威”天堑,他也无所畏惧,向着心中的杂交水稻梦毅然出发,数年如一日,于田间地头之中,烈日炎炎之下留心采集、研究,终于发现一株“野败”,终到达理想彼岸。“没有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出发者,奋楫扬帆后方可到达。</p><p class="ql-block"> 到达,也意味着新的出发。到达心中的终点后,既不能骄傲自满,亦不可坐享所成;总结好经验,收拾好行囊,随时准备着再出发,才可以不断开辟“新大陆”。你看,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已然到达了寻常人望尘莫及的终点,可是她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再辟新“航道”,研究出“联合疗法”,使青蒿素的疗效大幅提升,为疟疾患者送去了福音;王亚平已然进入过太空,到达了无数人梦想的地方,可是她也没有止步,而是努力训练,第二次执行太空载人航天任务。如果她们“到达”之后不再出发,怎会有后来的作为,成就佳话?“到达”者,要收拾行囊再出发。</p><p class="ql-block"> 国家亦是如此,也经历着“出发——到达——再出发”的过程,才创造了发展的奇迹。想当初,中国一穷二白,不也带着富强的理想,大胆出发,改革开放了吗?四十多个春秋冬夏,几代人辛勤付出,亿万人民共同努力,终于在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达理想的彼岸;同时,祖国未曾沾沾自喜,而是总结脱贫经验,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出发,谱写新时代的新篇章。中国发展的神话就是这样写就,中国梦也终将如此实现。</p><p class="ql-block"> 反观当下,不少青年人瞻前顾后,不敢出发。或是心被“懒”束缚,躺平摆烂,抑或是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这样做怎么能担负起时代的重任呢?因此,我们应当大胆出发,接受时代赋予的使命,努力奋斗,久久为功,善于在到达时总结经验,果断开辟新路再出发,为迎接时代挑战时刻准备着。唯有如此,方可不负青春,不负韶华。</p><p class="ql-block"> 鲜花正艳,吾辈正当时;劲竹正翠,吾辈当自强!让我们收拾好行囊,奋楫扬帆,果断出发吧!“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你我终有“到达”。</p><p class="ql-block">4.出发带来开始,过程实现到达 </p><p class="ql-block"> 陈浩</p><p class="ql-block"> “出发”“到达”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词语,也是每个人都有的经历。一个人只有选择出发,才会有到达的可能,而到达则是对出发的回应与肯定,对努力的回报与升华,以及对期望的实现。</p><p class="ql-block"> 揆诸当下,人们做事时往往有一个充满信心、洋溢欢笑的开始,这是一个好的“出发”,可能够真正经得住出发与到达间这段过程的考验,最终实现“到达”的人却少之又少,这值得我们深思。</p><p class="ql-block"> 诚然,出发是到达的前提。一个好的出发意味着正确的方向、坚定的自信和积极的态度,能够开启通向到达的这一条道路。幼年时的达尔文被昆虫的世界所吸引,出发走上生物学的道路,终成《生物进化论》巨著;五四时期的周恩来,目睹山河破碎的惨状,毅然选择出发寻找救国之道,以一腔热血为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在创立之初,同样选择为中国人民而出发,探寻复兴之路。可见,出发是必要的,有了好的出发,方有接续的拼搏进取,指向到达。</p><p class="ql-block"> 但是,有出发未必就能够到达。古有“行百里者半九十”之说,如今看来,连接出发与到达的还有一个“过程”。如果不能经得住过程的考验,空谈出发而不付诸相应的汗水,何谈到达?若有出发,就一定能够实现到达,那为何不见那些仅迈出一步脚的空想者得偿所愿?为何不见那些声称奉献社会的明星艺人,真正给人民大众带来恩惠?由此看来,仅走出出发的第一步就想到达,显然是不可能的。</p><p class="ql-block"> 从出发到实现到达需要过程上的努力。因此,想要真正实现到达,除了一个好的出发,更需要我们在过程上的拼搏付出。如果说出发与到达是两个节点,那么真正连接这两个节点的是一条充满着血与汗的道路,节点仅占据一处,而过程却现实而漫长。且看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终成中国核事业传奇;钱七虎奋斗一甲子,为国铸盾60年;袁隆平为研发新型杂交水稻,同样是奋斗终生。他们的光辉事迹正是对“到达”内涵的诠释,体现连接着出发与到达的这段过程闪烁着的奋斗荣光。出发诚可贵,但想要真正实现到达,过程中的付出必不可少。</p><p class="ql-block"> 个人如此,国家、社会亦是如此。我们既要有一个充满信心的好的出发,更应在实现到达的过程中坚定意志,拼搏进取,真正到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彼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