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向赤水河挺进,计划夺取土城和赤水县城,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汇合。</p> <p class="ql-block">26日,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进驻丙安古镇指挥作战,但敌众我寡,战斗并不顺利,中央决定暂缓渡江,29日突然挥师西渡赤水进军川南,著名的“四渡赤水”由此揭开序幕。</p> <p class="ql-block">暮色中抵达丙安,赤水河南岸古镇和风雨长廊灿若星河。沿着红军文化长廊走向红军渡口,沿途尽是红军雕塑、长征故事和迎风招展的镰刀斧头旗帜。八角亭里几个穿迷彩校服的小学生在讲长征故事,欢声笑语荡漾赤水河上。生活在这片红色热土,丙安人与生俱来红色情怀,像娄山关的老少爷们儿都会背诵“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一样。</p> <p class="ql-block">细雨蒙蒙的清晨过赤水河,沿雨水打湿的古盐道去往古镇。</p> <p class="ql-block">古盐道一面临水,拴船的石鼻子、石墩子和每块岩石都见证过当年丙安“满眼盐船争泊岸”的繁荣景象。</p> <p class="ql-block">贵州自古不产盐,所需食盐大部分来自四川,清朝乾隆时期赤水河经过大规模治理,川盐入黔改由水路运输,赤水河“十丈惊涛欲卷云”的丙滩是必经之地。</p> <p class="ql-block">丙安古称丙滩,得名于川黔闻名的赤水河大险滩,盐船至此必须“起滩”,盐包卸船人工运过险滩,纤夫拉空船过滩再行装船。因夜间不宜行船,过往船只夜泊丙安,丙安镇成为赤水河航运最繁忙的水陆码头。</p> <p class="ql-block">古镇东华门下的双龙桥建于明代,三十多米长的桥身横跨赤水河支流丙安河上。双龙桥也叫“双龙八墩桥”,十八块长条石板铺在八个桥墩之上,据说是当时赤水最早最大的石桥。</p> <p class="ql-block">其貌不扬的石板桥绝妙之处在于桥身一雄一雌两条石龙和三只镇水蚣蝮。据说雄龙两只耳孔一大一小,向小孔吹气,大孔会发出“龙吟”,低沉的声音可传到镇里。可惜后来被破了“四旧”,再难见证这一奇观。</p> <p class="ql-block">丙安古镇两座寨门一条老街,上寨门叫东华门。</p> <p class="ql-block">东华门介绍这样写道:一轮朝阳正好照进城门,一河赤水尽收眼底。建在20余米高悬崖峭壁上的东华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固若金汤和雄伟奇险,见证了战争杀戮和纤夫的心酸……</p> <p class="ql-block">青石板铺成的老街名为葫芦街,两侧是古朴的穿斗式木结构民居、客栈、茶楼,有趣的是七米宽的老街转弯通往下寨门的街道突然变窄,窄到隔街对坐可以互点烟袋,人称一步街,所以整条老街比做上大下小倒挂的葫芦,葫芦街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东华门南侧的大顺店民宿是古镇最大的吊脚楼之一,传说以前是袍哥堂口,后来是来自北京的一对夫妇经营的民宿。</p> <p class="ql-block">2015年,年轻夫妇新出生的女儿不适应北京恶劣雾霾体弱多病,夫妇二人毅然辞去公职,不远千里经营起这家民宿,送给女儿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留给自己一个慢生活享受。算起来女儿早已过了入学年龄,不知他们在空气质量和教育质量之间做了如何选择。</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自愿到红一军团“体验生活”的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随军团部进驻丙安下榻大顺店,至今这里还保留着他的宿舍。</p> <p class="ql-block">葫芦街和一步街之间的拐弯是古镇的荣耀,1935年1月26日,林彪率红一军团军团部和陈光、刘亚楼率红二师师部入驻古镇,指挥部设在拐角的两座楼房,现在是红一军团陈列馆和耿飚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未到旅游旺季,古镇不见喧嚣的烟火气和琳琅满目的商品,不过我更喜欢这种空巷无人的感觉,随意坐在哪家檐下竹椅,看老街老房古风古韵,也是难得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西门是下寨门,也叫太平门,拾阶而下,前方是红军渡口。</p> <p class="ql-block">红军渡口和太平门之间几百米山路是当年红一军团进驻丙安的道路,现在沿途是茶馆、商铺和风雨长廊。</p> <p class="ql-block">丙安的酒别具特色,有“红军渡”和“红色经典”两个系列,酿造这些“红酒”的工场在茅台镇。</p> <p class="ql-block">享誉世界的茅台酱酒得益于赤水河,赤水河流经高山峡谷,水质清澈甘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一条赤水河,千里美酒香。</p> <p class="ql-block">据说当年赤水河沿岸遍布酒肆和酿酒烧坊,现在的地方名酒“丙安烧坊”素有茅台声名外,丙安坊间香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赤水挥师惊四渡,往事如烟史未沉”。入黔以来,渡乌江、进遵义、上娄山、过赤水、驻丙安,红军渡风展红旗,一时间有些恍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