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之行

老展

摄影/张勤、老展; 编辑/老展 肯尼亚之行完结后,从内罗毕直飞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此行的主要两个看点:猴面包树大道和狐猴。 飞往马达加斯加岛。<div><br></div><div>马达加斯加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Madagascar ),简称马达加斯加,前称马尔加什共和国。 [1]位于非洲东南部的印度洋岛屿国家,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国土面积59.2万平方公里 (包括周围岛屿),海岸线长约5000公里。矿藏丰富,其中石墨储量居非洲首位。截至2023年,马达加斯加共和国人口约3030万 ,由18个民族组成,共设6个省、23个大区,首都塔那那利佛。居民中多数信奉传统宗教和基督教,民族语言为马达加斯加语,官方通用语言为法语。<br><br>16世纪末伊麦利那人在中部建立了伊麦利那王国,于1794年发展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19世纪初统一全岛,建立马达加斯加王国;1896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58年,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宣布独立,经历两次改国名,于1992年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改国名为马达加斯加共和国。<br><br></div> 马达加斯加共和国属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严重依赖外援,工业基础薄弱,香草生产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水陆交通不发达,铁路为单轨铁路。 2022年,马达加斯加共和国生产总值152.3亿美元,人均GDP为516.6美元。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是联合国会员国,也是非洲联盟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和法语国家组织、东南非共同市场、印度洋委员会、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成员。<br> 马达加斯加岛全由火山岩构成, 岛的地形共分五种:1、中部为海拔1000-2000米的中央高原地区,错落分布着平原、山丘、群山和盆地;2、东部为宽度25-100公里起伏不平的山坡地形;3、西部为平原和高原地区,地形起伏较缓;4、南部主要是平原,地形较为平缓;5、北部以盆地为主,地形复杂,系火山及喀斯特地貌,马鲁穆库特鲁山高2876米,位于察拉塔纳纳山,为全国最高峰。 有贝齐布卡、齐里比希纳、曼古基和曼古鲁四条较大河流。 马达加斯加国旗呈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2,靠旗杆一侧为白色竖长方形,旗面右侧为上红下绿两个横长方形,三个长方形面积相等。白色象征纯洁,红色象征主权,绿色象征希望。 马达加斯加国徽呈圆形,圆面中间是马达加斯加国土轮廓,上部为旅人蕉(国树)枝叶,下部为稻田图案和水牛头。圆周上方的文字为当地语——马尔加什语的“马达加斯加共和国”,下方为棕榈枝叶。底部写着民族格言“祖国、自由、正义”。 <br><br><div>国歌:《啊,我们亲爱的祖国》<br></div> 到达塔那那利佛机场。<div><br></div><div>塔那那利佛(马达加斯加语:Antananarivo),是印度洋岛国马达加斯加的首都,是马达加斯加的最大城市,也是行政、通讯和经济中心。人口约300万。马达加斯加语之意为“千人勇士城”。塔那那利佛城所在地的平均海拔高度则为1275米。<br><br>旧称“阿纳拉曼加”。建于十七世纪。塔那那利佛约在1625年由安德里安贾卡王建立,城名(在马达加斯加语意为“千人勇士之城”)取自安德里安贾卡调配守卫该城的士兵人数。<br>此后一段长时间该城是霍瓦人酋长的主要村庄,当他们占领马达加斯加的更多土地,该城的地位变得尤为重要,并发展成一座拥有80,000人口的城镇。<br>1793年,该城成为伊麦利那王国的首都。马达加斯加王国第一位国王拉达马一世征服马岛大部分地区,塔那那利佛随之成为全国的行政中心。</div><div><br>直至1869年城内大部分建筑物都仅以木材或灯心草建成,但山脊中部阿杜拉鲁山山顶却有一座高达40米的王宫,据说运输宫内檀香木柱途中就有2000名民工因劳累而死。</div><div><br>塔那那利佛一条繁忙的街道自从引入石与砖作为建筑材料后,整座城市完全重建,新建有一些气派的建筑,例如王家的宫殿、贵族的房屋、法国人的住所、圣公宗和罗马天主教座堂、石制教堂以及其他以砖建成的学校、医院、法院、政府大楼等。<br><br>塔那那利佛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中东部,距东岸约145千米,所在地是一窄长的岩石山脊,地势崎岖。该山脊长约4千米,最高点与以西高原的垂直距离约为200米,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 (Tananarive) 位于南纬18°58′,东经47°30′,坐落在马达加斯加中部高原一个马蹄形的山脊上,海拔1000至2000米之间,是一座接近南回归线的高原城市。<br></div> 没有在塔那那利佛停留,直接坐上包租的小面包赶往穆龙达瓦。这是驻地的乌龟池。<div><br></div><div>穆龙达瓦(Morondava),马西海岸城市,距首都700公里。有马著名旅游景点猴面包树大道(Allée des baobabs)。城市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是在20.251000°S 44.418403°E附近的猴面包树大道。这里的猴面包树大约有800年的历史。最近几十年,由于当地人口的增加,森林面积正在缓慢的减少,但由于宗教原因,猴面包树得到完好的保留。</div><div><br>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黥基•德•贝马拉哈自然保护区距离城市约150KM。由于沿途道路质量较差,到达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br></div> 一到达穆龙达瓦驻地,安顿好就前往猴面包树大道。途中,来到这夫妻面包树。<div><br></div><div>一队巴铁要我帮他们拍集体像。原来他们有WEICHAT。</div> 把照片发给他们,他们非常高兴。 穆龙达瓦的儿童。 <div>日落前,来到猴面包树大道。</div><div><br></div><div>猴面包树,木棉科猴面包树属落叶乔木,树干粗壮,高不过20米,胸径为15米以上,树冠直径可达50米以上,其木质非常疏松,利于储水; 花朵单生在花柄尖端,花冠有5枚薄肉质白色花瓣;叶片是由37个小叶组成的掌状复叶;果为长椭圆形;花期是5月至8月。 [34]猴面包树成熟后的干燥果肉质地很像面包,当它果实成熟时,猴子就成群结队而来,爬上树去摘果子吃,“猴面包树”的称呼由此而来。</div><div> <br>猴面包树原产非洲热带,从1300年开始,猴面包树就不断出现在古埃及人的游记里;在中国福建、广东、云南等热带地区少量栽培。 扦插或播种繁殖。</div><div><br>在雨季猴面包树大量吸收水分贮藏在树干,干旱时形成水源,曾为很多在热带草原上行走的人们提供了救命之水,因此又被称为“生命之树”“救命之树”。猴面包树的果肉多汁且含有氨基酸和胶质,吃起来略带酸味,既可生吃,又可制作清凉饮料和调味品,榨出的油为上等食用油。雨季时在枝条上长出的掌状树叶含钙质高,可做汤、入药,还可用来医治疮疾。树皮可以制作绳子和乐器的弦,也可作造纸原料或粗布。当地居民常把树干掏空,可形成一种别致的自然“房舍”,也可作为储藏室。在猴面包树里贮存食物,会长时间不腐烂。猴面包树的寿命可达5000年左右。 <br></div> 日落, 暮色鸟投林。 月升。 暮色中的情侣。 半夜12点,来拍猴面包树大道的星空。还是不够黑,但明晨还要拍日出,不好麻烦司机。 翌日,如愿拍到日出。 水稻田中的猴面包树。 在穆龙达瓦河上坐船到对岸的当地农村。<div><br></div><div>在穆龙达瓦河口,濒莫桑比克海峡。穆龙达瓦河谷地农产品集散地。有碾米、锯木等小型工业。输出稻谷、豆类、拉菲尔麻等。有航空站。</div><div><br>莫桑比克海峡位于非洲东南部的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岛之间,呈东北—西南走向,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峡,长约1670千米。海峡内的水深大多在2000米以上,最大深度超过3500米,莫桑比克海峡的深度在所有的海峡中排名第三。莫桑比克海峡中多岛屿和珊瑚礁,周围海岸线平直,有赞比西河注入。海峡中有莫桑比克暖流经过,峡内的海水平均温度约在20℃以上。这里炎热多雨,夏季的时候多有飓风产生。海峡中盛产鱼类和虾类,鱼类主要有鲔鱼、沙丁鱼和比目鱼等,虾类主要有龙虾、对虾等。莫桑比克海峡是从南大西洋到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波斯湾中的很大一部分石油都是通过这里运往北美、欧洲等地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之前,莫桑比克海峡是欧洲大陆经过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到东方去的必经之路。<br></div> 河对岸的农村儿童。 哥哥带着妹妹,妹妹抱着弟弟! 当地人妇女都用这种粉抹在脸上防晒。 在大树下歇凉。 中餐! 下午到奇灵地保护区。<div><br></div><div>奇灵地保护区(Kirindy Mitea National Park)位于马达加斯加西海岸,从海岸线上向内陆延伸,在穆隆达瓦和贝鲁之间。占地面积为72200公顷。这是一个年轻的保护区,它成立于1997年,2006年开始向游客开放。</div><div><br>奇灵地保护区内生活着11种哺乳动物(4种狐猴:环尾狐猴、维氏冕狐猴、红尾嬉狐猴、叉斑鼠狐猴),10种两栖动物,23种爬行动物(全部当地独有),90种蝴蝶和超过50种的鸟类(33种为当地独有,包括非常罕见的粉红色火烈鸟pink flamingos,小火烈鸟Lesser flamingo、马岛鸭Bernier's Teal和马岛翠鸟Malagasy kingfisher)。</div><div><br>保护区内随处可见三种猴面包树和7种红树林物种。保护区的海洋区域还包含了7个岛屿,目前正在拓展旅游设施,创建最佳的陆地和海上组合项目。<br></div> 回程又拍到稻田中的猴面包树与落日。 清晨,就坐车赶往塔那那利佛,做飞机去圣玛丽岛。 一路风景。 <div>圣玛利岛_Soanambo四星酒店。<br></div><div><br></div>在马达加斯加与诺西贝齐名的另一处海岛旅游胜地便是圣玛丽岛,该岛位于马达加斯加东海岸,有着“热带岛屿天堂”的美誉。全岛大约300平方公里,南北长大约60km,东西宽仅为5km,处于与马达加斯加大岛平行的位置上。<div><br></div><div>在圣玛丽岛除去享受海滩美景不说,还有多种旅游项目可供选择,如森林徒步探险,自行车环岛游,潜水等。圣玛丽岛最引人入胜的是一年一度的鲸鱼节,这里是整个印度洋观察鲸鱼的最好地点。每年的7月到9月,大量的鲸鱼都会由南向北,回游到圣玛丽附近的海域进行0和分娩,每年回游到此的鲸鱼以座头鲸为主,这些体型庞大的家伙平均体长在15米左右,有的重达45吨。每年的这个时候对全世界的鲸鱼爱好者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亲近鲸鱼的好机会,看着这些庞然大物在水里嬉戏,翻转。</div> 在大堂喝大椰子水。 在圣玛利岛_鲸鱼研究站_准备登艇。 第一次出海,刚下完雨,没有遇到太好的景! 傍晚的霞光。 第二天的早晨。 再次出海。 先看到一对海豚。 鲸鱼出没。 鲸鱼甩尾! 鲸鱼翻身! 鲸鱼研究所的小伙子,给我们开船,并负责给鲸鱼录音。 一条鲸鱼突然在我们的船后非常近的翻了出来,我只来得及拍个尾巴。 回来了。 研究所内的照片。 圣玛丽岛的最后一夜。 明天早上要先坐船到对岸,然后坐那个小面包车去安达西贝国家公园。<div><br></div><div>安达西贝国家公园是马达加斯加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涵盖了该国东部的热带雨林地区。该公园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独特的动植物物种,其中许多物种在该岛上其他地方难以找到。<br></div> 熊猫狐猴。<div><br></div><div>公园内的森林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家园,如狐猴、变色龙、以及数百种鸟类。这里的生态环境对于保护马达加斯加的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因为这些独特的动植物物种对于科学研究和保护自然遗产具有极高的价值。</div><div><br>此外,安达西贝国家公园还是生态旅游的热门目的地。游客可以在这里参加徒步旅行、观鸟和野生动物摄影等活动,亲身体验马达加斯加丰富的自然美景和文化遗产。因此,这个公园不仅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还对促进马达加斯加的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div><div><br>马达加斯加是世界第四大岛,面积近60万平方公里,与世隔绝的自然环境为这里造就了许多特有的生物种类,狐猴就是其中最有特点的代表之一。目前科学家已在马达加斯加发现了100多种狐猴。近年来,随着栖息地的破坏以及非法捕猎,大部分狐猴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目录中,部分狐猴甚至被定为“极危”,面临灭绝的危险。<br></div> 这些狐猴已经习惯了游人,专往游人身上爬,但并不要吃的。 这是黑面狐猴。 还专看相机屏幕! 我给你指目标! 倒挂金钟。 竹子狐猴。 跳舞狐猴,这种狐猴很稀少,有时来了也看不到。 去鳄鱼园。 来到变色龙园。 变色龙吃昆虫。 拟态蜥蜴。 黄金蛇。 舞蛇者。 开始回塔那那利佛。这是一段艰苦难熬的路程。到了很晚才到了中间的宿营地。<div><br></div><div>这段路路况极差,路面坑坑洼洼,司机又爱护他的车,开得极小心。</div> 终于在第二天下午开到塔那那利佛的郊区! 在塔那那利佛的最后一顿晚餐,还是中国人开的。 利用最后一天的上午,来到塔那那利佛郊区的“女王宫”。<div><br></div><div>安布希曼加(Amblhimanga)马达加斯加古城。位于首都塔那那利佛北20公里处,俗称“女王宫”。是一座树木茂密的山庄,称“临色山丘”。因在这里建有王宫和皇室陵寝,又称“圣城”。王宫坐落山头,现存惟一最古老而又较为完整的王宫,是安德里亚纳姆波伊尼麦利那国王在1788-1810年执政时的住地。</div><div><br>王宫为木质结构,建筑在石砌的台基上,长约7米,宽6米,屋顶由一根10米长黄檀木支撑,双层黄檀木板为壁,每块板宽40-45厘米,厚7厘米,共计110余块木板。从地基痕迹看,原来房屋分隔成5间,现室内陈设两张木床。一张为高脚木床,须登梯而上,是国王所用,另一张木床是后纪所用。沿墙陈列3个多层架,架上有菜刀、油灯和黏制成的碟子等物,还有当年作炉灶用的5块石头、一只7根叉的烤肉架。板墙上挂着国王用的一支双刃标枪、3支单刃标枪、一把马刀及3支牛角等兵器。“圣城”地势险峻,防卫坚固。护城沟周长2500米,围墙有7个隘口,每个隘口都修了石结构城门。今存较完好的是东面的安巴图米桑加纳门。城门上端建有圆草顶、红墙壁的瞭望亭。城门为单独一块圆石板,直径4.5米,厚0.3米,晨开夜闭,每次开关必须几十人推滚。安德里亚纳姆波伊尼麦利那国王于1810年死在塔那那利佛。根据他的遗嘱,发葬于此,但法国殖民当局在1897年将国王遗体移葬于塔那那利佛王宫陵墓。<br></div> 从女王宫俯瞰塔那那利佛市景。 民居。 在塔那那利佛最高的山峰上,矗立着一座雄伟的欧洲宫廷风格的建筑,这座在夕阳下闪耀金色光辉的雄伟建筑,是马达加斯加为数不多的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人文建筑之一。<div><br></div><div><br></div> 俯瞰民居。 宫殿大厅。 女王宫的主人—拉纳瓦洛纳一世。<br><br>国王去世后他的王后拉纳瓦洛纳一世,稳定时局,后来主宰了这个岛国33年的命运,成为了梅里纳王朝中著名的铁血女王。<br><br>当时的英国不但认可她的地位,还在她登基的时候将一顶皇冠作为国礼送给了她。不仅如此,她曾领导马岛军民,多次击退法国的侵略,还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建造广场、发展民族经济。 塔那那利佛街景。<div><br></div><div>前往机场。</div> 在这里吃了中饭。 飞离塔那那利佛。 回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