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间最美四月天”。4月8日,在春光正好、春花烂漫时节,有幸与合肥、芜湖、池州三地的朋友相约,一同走进江南文明发祥地之一的无锡,乘兴而行,尽兴而返。</p> <p class="ql-block"> 无锡地处华东、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是苏锡常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锡北倚长江、南滨太湖,被誉为“太湖明珠”,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p> <p class="ql-block"> 无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无锡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苏南模式的发祥地。无锡有太湖鼋头渚、灵山大佛、拈花湾、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b>第一站:惠山古镇</b></p><p class="ql-block"> 无锡惠山古镇,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惠钱路与通惠路交叉口,由原锡惠公园(锡惠名胜区)和惠山历史文化街区合并而成。2020年1月7日,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古镇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p> <p class="ql-block"> 惠山被称为“江南第一山”,其东麓位于惠山古镇景区山林保护区内。惠山为天目山东西绵延的支脉,惠山有九峰,其最高峰三茅峰海拔约329米,虽不高,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秀美的自然风光。早在南朝时期惠山就得名“历山”,据《蠡溪笔记》载,晋代开山禅师、西域僧人慧照来此传播佛教,后人们用慧照的名字命山,称慧山,慧、惠相通,惠山由此得名。清朝时期,康熙乾隆两帝曾多次来到惠山游历,对惠山可以说是情有独钟,还给予惠山极大的声誉,认为唯惠山幽雅恬静,盛赞惠山为“江南第一山”,在锡惠胜境入口处可看到“江南第一山”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 惠山有“天下第二泉”。据史料记载,惠山泉原名漪澜泉,为唐大历元年至十二年(766-777)无锡令敬澄所开凿。相传唐代陆羽评定了天下水品二十等,惠山泉被列为天下第二泉。随后,刘伯刍、张又新等唐代著名茶人又均推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宋代诗人苏轼曾两次游无锡品惠山泉,留下了“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吟唱。元代翰林学士赵孟頫专为惠山泉书写了"天下第二泉"五个大字,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泉亭后壁上。</p> <p class="ql-block"> 在惠山东麓,还能看到为中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墓。华彦钧(1893-1950年)能演奏各种乐器,尤擅二胡、琵琶。其代表作品有《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昭君出塞》等。</p> <p class="ql-block"> 惠山古镇景区自古以江南第一山,锡山晴云、胜地名泉而闻名于世,风景资源独特灿烂。这里不仅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最好见证,也是历史文化价值、精神家园的一大体现,更真实体验老街现实生活的极佳之。</p> <p class="ql-block"><b>第二站:拈花湾</b></p><p class="ql-block"> 无锡拈花湾景区位于太湖之滨,紧邻灵山大佛和梵宫,占地面积约为1000亩。这里依山傍水,环境优雅,自然风光秀美。走进景区,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卷之中,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人文景观: 拈花湾景区的命名源于佛教中的拈花一笑,寓意着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景区内的建筑和景点都充满了佛教元素,如莲花池、大雄宝殿、天王殿、钟楼等。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佛教文化氛围,领略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p> <p class="ql-block"> 旅游休闲 : 拈花湾景区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有着各种旅游休闲设施。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到地道的无锡美食,如小笼包、糖醋排骨等;还可以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如茶艺表演、书法体验等。此外,景区内还有许多特色店铺,供游客选购纪念品和特色商品。</p> <p class="ql-block"><b>第三站 鼋头渚</b></p><p class="ql-block"> 鼋头渚风景区为太湖西北岸无锡境内的一个半岛,三面环水,由宝界山、鹿顶山、南犊山及其附近的中犊山和三山岛等组成,形状好似浮鼋翘首。</p> <p class="ql-block"> 鼋头渚,素有“无锡第一名胜”之称,每到春天,数百株樱花竞相绽放,如同一幅粉色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仿佛置身樱花海洋中。樱花盛开的季节,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仿佛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赏花。</p> <p class="ql-block"> 鼋头渚风景区既有山长水阔、帆影点点的自然山水画卷,有小桥流水、绿树人家的山乡田园风光,有典雅精致、古朴纯净的江南园林景致;还有吃、住、购、行等配套齐全的服务和娱乐设施,加上历代名人雅士游踪、石刻、书画、传说等诸多内涵深厚的文化积淀,构成了此地以天然山水为主、人工点缀为辅的综合性、多功能风景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 1917年,鼋头渚始建园林,社会名流、达官贵人纷纷在鼋头渚附近营造私家花园和别墅。先后有地方绅士杨翰西购地建“横云山庄”及募资建广福寺、陶朱阁;王心如建“太湖别墅”;陈仲言建陈园(若圃)、郑明山建郑园等,私家园林建筑星罗其布,逐年增多。建国后,这些私家花园和别墅大都由政府接管,合并成“鼋头渚公园”。</p> <p class="ql-block"> 80年代后,经统一规划布局,精心缀连,并不断扩建新景点,形成充山隐秀、鹿顶迎晖、鼋渚春涛、万浪卷雪、湖山真意、十里芳径、芦湾消夏、太湖仙岛、江南兰苑、广福古寺、中犊晨雾、中日樱花友谊林等10多处各具风貌的美景,总面积逾500公顷,成为江南最大的山水园林之一。</p> <p class="ql-block"> 景区充山隐秀以树木花草,自然野景取胜,古树名木众多,处处鸟语花香,是太湖观赏植物园的主要所在地。景区内有醉芳楼、杏花楼、挹秀桥、花菖蒲园、聂耳纪念馆等景点。此处还有座鹿顶山高96米,为风景区最高点,山顶及山腰建有舒天阁、环碧楼、群鹿雕塑、碑刻影壁、范蠡堂、踏花亭等建筑。登高远眺,正乃:四时有景,八方入画,可饱览湖光山色和城市风貌。</p><p class="ql-block"> 迎入眼帘的有鼋渚春涛。山林亭台隐现,湖畔灯塔高耸;远望岛屿沉浮,近闻浪涛拍岸。众多景点罗列湖岸,处处凸现历史风云之积淀,此为鼋头渚的精华景区。主要景点有灯塔、“鼋头渚”石碑、“横云”摩崖石刻、“震泽神鼋”铜像、澄澜堂、飞云阁等。</p><p class="ql-block"> 还有太湖仙岛原称三山岛,位于鼋头渚西南2.6公里的湖中,有“三山映碧”誉称。岛上建有三山道院,有会仙桥、天街、灵霄宫、 天都仙府、月老祠、大觉湾等建筑。玉宇琼楼,古乐阵阵,室内布 置瑰丽雄奇,神像生动,其中玉帝塑像高达18米,堪称国内罕见。</p><p class="ql-block"> 感到新奇的是此地十里芳径。太湖鼋头渚风景区中有一条醉人的花树之路,这就是秀色可餐的十里芳径。它始自宝界桥西南堍,其地有倚路面筑的三门王楼式琉璃顶“太湖佳绝处--鼋头渚风景区”牌楼,及湖边圆形“待闲乌亭”;然后一路依山傍水,经茹经堂、充山门、波色月色水榭、漕湾,至“山辉川媚”牌楼;向左拐过“江南兰苑”、“世界之窗”游乐宫,中日樱花友谊林(中日樱花友谊林 是由日本“中国温灸疗法普及会”会长板本敬四郎和三重县支部部长谷川清倡议,由五万余人捐资而建。1988年,在鹿顶山下植樱花150余株,建花岗岩友谊亭,并立碑撰文。石亭至太湖别墅处建800米长的樱花道,组成赏樱区)。</p> <p class="ql-block"> 樱花枝头已盛。 举着相机的好多都是退休了的老年人。 恣意的生长,花团锦簇。 樱花太美,美满了一个春天。 一丛一丛聚得可爱。 十里芳径的路上,有这么两丛繁盛至极的樱花高唱。 三山岛上那棵水生植物的树根里长满了杂草。 长春桥上出现了一年中最大的人流量。 </p> <p class="ql-block"><b>第四站 蠡园</b></p><p class="ql-block"> 春秋战国时期,范蠡与西施隐居于此,泛舟湖上,故名蠡湖。蠡园因地处蠡湖之滨而得名。园以湖名,湖因园胜,曲岸枕水,秀丽明媚。错落在绿树花影中的亭廊桥榭,散发出水乡园林的特有风姿。</p> <p class="ql-block"> 导游讲解,蠡园历史文化厚重,春秋战国时期它是越国大夫范蠡的私人花园。范蠡在此地修建了一座园林,名为“蠡园”,意为纪念他自己的姓氏。蠡园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修缮和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 蠡园的建筑风格以江南园林的典型特点为主,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园内的建筑错落有致,石桥流水,亭台楼阁,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精美的画卷中。蠡园内的长廊是园林中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长廊曲折蜿蜒,与园内的山水景色相得益彰,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除了建筑风格外,蠡园的自然风光也是其魅力所在。园内有着茂密的树木和清澈的水流,形成了许多自然景观。其中最著名的是“千步长廊”,这是一条沿着湖边蜿蜒的长廊,两旁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水生植物,让人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 除了自然景观和建筑风格外,蠡园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园内有许多文化遗迹和历史故事,如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范蠡经商的故事等,这些故事和遗迹为蠡园增添了更多的文化色彩。此外,蠡园还是许多文人墨客的灵感来源,如著名诗人陆游、词人辛弃疾等都曾在此留下名篇佳作。</p> <p class="ql-block"> 除了以上特点外,蠡园还有着完善的旅游设施。园内设有多个游客接待中心和休息场所,提供各种服务和设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此外,蠡园周边还有许多购物和娱乐场所,如商业街、美食街等,让游客在游览之余还能享受到更多的休闲娱乐体验。</p> <p class="ql-block"> 总之,蠡园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独特建筑风格和美丽自然风光的园林,也是无锡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江南园林的独特韵味和传统文化的魅力,领略到自然的美妙和文化的底蕴。如果你还没有到过蠡园,那么不妨安排一次行程,来这里感受江南园林的美丽和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b>第五站 南下街</b></p><p class="ql-block"> 无锡南下塘以古运河为中轴,南长古街和南下塘古弄分列左右,街区现存有少量明、清古民居,绝大部分历史建筑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建的有着浓厚运河江南人家特点,又有中西合璧风格的石库门商贾别墅。</p><p class="ql-block"> 南下塘古运河风光:南下塘景区内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大运河畔典型的江南水乡,被誉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街区由南长街(运河古邑)、京杭大运河无锡段、南下塘、伯渎港、大窑路一带等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区域组成,占地18.78公顷,由寺、塔、河、街、桥、窑、坊等众多景观组成特色环境,构筑了独具风韵的江南水弄堂。而始建于明代、飞架运河两岸的“清名桥”则是街区内的重要标志之一。</p> <p class="ql-block"> 在无锡古运河畔,有一条与大名鼎鼎的南长街隔古运河相望的老街,虽然不如南长街那么繁华,但这里更为清幽与古朴。这就是南下塘,一条南北走向约千米长的江南老弄堂。</p><p class="ql-block"> 南下塘老街,位于古运河畔的东岸,从跨塘桥起,止于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清名桥。不足两米的青石板路,两侧密布着朱红色大门的老房子,还有数座明清时期的老宅,是一条深具江南风情与历史沧桑的老街。</p> <p class="ql-block"> 说到这条老街的名称,那就要从古运河说起。运河在无锡老话里被叫做“塘河”,塘河有上下塘之分,沿岸道路也便被称为上、下塘街。清代无锡籍诗人杜汉阶曾写过一首《竹枝词》描述无锡塘河风光,这首诗开头几句是:“北塘直接到南塘,百货齐来贸易场。第一布行生意大,各乡村镇有银庄。”可见当年无锡运河两岸的繁华与兴盛。</p><p class="ql-block"> 其中最为繁华的清名桥段,古运河两岸的上下塘街,就是如今的南下塘与南长街。翻查史料可知,南长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最早是由四段组成,分别是北长街、南长街、南门棉花巷、南上塘。或许不是与南下塘沿河并立的这段街道,但南长街上确实是有过一段街叫做南上街。</p> <p class="ql-block"> 悠长的南下塘老街上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址,“救熄会”遗址就有两处。一处位于跨塘桥堍,南下塘45号的“济宁救熄会”;另一处是南下塘236号的“海宁救熄会”遗址。从前,人们把消防组织称为“救火会”,后为避 “火”字而称“救熄会”。</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说的是海宁救熄会,它建于1942年,是一栋两层楼高的青砖楼房。原门头上方刻有一只警铃和两柄交叉的斧头,由一根飘带系结。著名民谣歌手钟立风2015年曾在这里开办“行走书店”,颇引得一众读者与粉丝慕名光临。可惜独立书店的命运大概就是风雨飘摇,2017年4月书店关门,如今门前店名已更改为“好时光书店”,但好似没有营业,是颇为遗憾的事。</p><p class="ql-block"> 南下塘老街两侧还延伸出许许多多小巷弄,里面尽是江南水乡人家千姿百态的生活场景。朱红色的木门下,抱着猫在打盹的奶奶,旁边还有三五围坐下棋的人,小孩子穿过石板巷在奔跑玩耍,举头望见一个身穿旗袍的优雅姑娘从巷子深处走来。沿街小河里,摇橹船慢慢摇晃着划过,枕河人家河边洗刷声传来,所有这一切形成了一幅悠然的江南景象。</p> <p class="ql-block"> 悠然清寂的老街南下塘,旧时便不同于一河之隔的南长街,林立各种商店,行人川流不息。它因为是老街,局促狭窄,更多的是居民住宅和一些日用小商铺,如粮米店、烟酒店、日杂店、老虎灶等等。清贫年代,小弄堂里的人们过得都很清苦,但清苦之中,也还是烟火气十足,有着简单实在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在南下塘老弄堂里的生活中,大概最难熬也最让人怀念的就是夏天的日子了。以前因为很少有人家有空调电扇,所以人们大多是在都在自家的门口或者靠屋的空地上,搭一个简易木板床,泼点凉水,晌午在过堂风中午睡,傍晚点一支蚊香,乘风纳凉。乘风纳凉是那个年代小弄堂里的人们最常见的一种生活景象,现在晌午走在南下塘或许仍能看到敞着门窗,睡在屋堂简易木板床上的老人。</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南下塘老街,生活气息犹在,但已被纳入到清名桥古运河景区,力图被打造成一条老字号民俗特色街,所以现在走在南下塘街上,除了年代久远的民宅,还能看到各种民俗客栈、工艺店铺等,但总的来说仍是一条略为清寂,带有烟火气息的江南老街。</p> <p class="ql-block"> 听老无锡人讲,有一种讲法是说,最早的南上塘是指从界泾桥弄到南水仙庙一段,这段南上塘街对面,便是南下塘老街延伸路段大窑路,早年前遍布各种窑厂,所谓的“上塘十里能兴市,下塘十里能烧窑”应该就是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 “十里能烧窑”的下塘在伯渎港旁的大窑路上,而南下塘老街上看到更多的是旧时丝厂的遗址。旧时,南下塘丝业很发达,据记载,这条只有千米长的南下塘老街上,曾有四家丝厂,分别是 “森明”“九余”“余纶”和“振艺”。据考证,当年的“森明丝厂”即是“泰昌丝厂”,如今在南下塘老街头口上,依然能见到刻有“泰昌丝厂”的厂房遗址。</p><p class="ql-block"> 当年因为丝业发达,南下塘与南长街处缫丝女工达数千人。当年因一个缫丝女工上班乘渡船不慎落水身亡,所以建造了横跨古运河,连接南下塘和南长街的大公桥。而在大公桥堍,南下塘老街二段中段,便是“振艺丝厂”旧址,振艺丝厂是南下塘第一家缫丝厂,曾经机器数量占整个无锡之首,辉煌一时,后在抗日年间被毁。1956年是被改建为无锡压缩机厂。曾经老压缩机厂机器的隐隐轰鸣声伴随了南下塘很多人的童年,后来,老压缩机厂迁离城市中心,厂房还矗立在那里,这个曾经创造辉煌的地方逐渐成为了无锡特色的工业遗迹。</p> <p class="ql-block"><b>第六站 水浒城</b></p><p class="ql-block"> 无锡水浒城,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是一座重现明代水浒故事的主题公园。水浒城以其壮观的建筑、精美的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p> <p class="ql-block"> 无锡水浒城是中国首个以《水浒传》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景区,占地约300多亩。这里还原了《水浒传》中的林冲的破庙、宋江的草庐等经典场景,游客仿佛进入了真实的水浒世界。</p> <p class="ql-block">水浒城的魅力景点:</p><p class="ql-block"><b> 梁山英雄府:</b>这是水浒城的核心景点,由梁山英雄聚集地改建而成。府内有宋江、李逵等108位水浒英雄的雕像,还有精心搭建的古代建筑群,让游客仿佛置身于水浒时代。</p><p class="ql-block"><b> 喜迎佛寺:</b>这是一座仿佛出自水浒故事的古寺,佛像栩栩如生,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寺内还设有水浒文化陈列馆,展示了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p><p class="ql-block"><b> 聚义厅:</b>这座建筑是水浒城最受游客喜爱的景点之一,是宋江聚义的地方。厅内有宋江像和其他水浒英雄的雕像,以及丰富多彩的水浒文物和展览,让人了解水浒传的历史和文化。</p><p class="ql-block"><b> 水浒影视城:</b>这是搭建了许多古代建筑的影视拍摄基地,许多著名的电视剧和电影在这里取景。游客可以感受到水浒故事的魅力,并有机会观看真实的拍摄过程。</p><p class="ql-block"><b> 品味水浒美食:</b>在水浒城内,您可品尝到正宗的江苏传统美食,如无锡排骨煲、三鲜煎包等。此外,水浒城内还有仿古的酒楼、茶馆,为游客提供舒适的就餐环境。</p><p class="ql-block"><b> 水浒城的活动与娱乐 </b>除了观光游览,水浒城还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娱乐项目。您可以参加水浒武术表演、古装秀和水浒小品演出,亲身体验水浒文化。 </p> <p class="ql-block"> 无锡水浒城作为一座文化旅游景区,以其独特的主题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无锡水浒城不仅展示了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景点、美食和娱乐项目。</p> <p class="ql-block"><b>第七站 三国影视城</b></p><p class="ql-block"> 无锡三国城位于风景秀丽的无锡太湖之滨,是为纪念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而建。三国时期,吴、蜀、魏三国在此激战,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传说。无锡三国城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向人们展示了三国时期的军事、文化、艺术和生活。</p> <p class="ql-block"> 无锡三国影视城又名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是国家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首创的超大规模全沉浸式影视拍摄和旅游基地。影视基地始建于1987年,是我国首家以影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主题文旅项目。</p><p class="ql-block"> 无锡三国影视城以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每年吸引着成百上千个摄制组在这里拍摄1000部集以上的电视剧和电影,同时每年吸引着超过300万人次到这里来探索影视制作奥秘和旅游的游客,而且随着景区的不断翻新变化和良好的服务,知名度的日益提高,来这里的摄制组和旅游人数逐年稳步增长,这在业内是首屈一指的,是国内公认的最早最成功的影视基地,被誉为"东方好莱坞"。</p> <p class="ql-block"> 中央电视台1994年拍摄的《三国演义》中:“刘备招亲”、“火烧赤壁”、“横槊赋诗”、“草船借箭”、“借东风”、“诸葛吊孝”、“舌战群儒”等十多集的重场戏均在此拍摄。更是影响了后续无数不同类型的古装剧来此拍摄。</p> <p class="ql-block"> 此次游览三国城,是本人对《三国演义》有了更加深直观的认识,对三国时期的人文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所到之处,与朋友们不仅玩得开心,收获也很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