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史记》云:舜帝“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自古至今,宁远九疑山这座神奇的圣山,传颂着一个感人的故事:舜帝南巡到苍梧之野,进山帮助山民狩猎耕种,因劳累过度,水土不服,不幸中了瘴气之毒,驾崩于宁远九疑山。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不远万里前来寻夫,来到湘江河边,听说舜帝已死于九疑山三分石下,便投入湘江,双双殉情。后来,她们的魂魄飞到了九疑山,依附在舜源峰对面,变成了两座高大的山峰。娥皇、女英的魂魄因未见到舜帝的遗骸陵墓,继续寻找到三分石下,只见那一望无际的金竹随风而动,正像在给一座巨大的陵墓祭祀。二妃走近一看,舜帝正在显灵,她俩跪在舜帝陵边,号啕大哭,泪流满面。二妃的泪水洒在竹上,手指上的泪涕捏在竹上,顿时群山同悲,满山的竹子变成了泪痕累累、泪痕斑斑的泪竹。同山的玉兰仙子深感同情,用泪竹神笔在青龙山石壁上写了四句话:“天地合一随心愿,妃有情来帝有缘。万顷泪竹可作证,何须苦苦问苍天。”同时,她翩翩挥袖作法,漫山遍野的玉兰花由红变白,百花戴孝,悼念舜帝。</p> <p class="ql-block"> 泪竹,即斑竹,又称湘妃竹。晋张华《博物志)卷八《史补》记载:“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述异记》亦载:“舜南巡,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与恸哭,泪下沾竹,竹悉为之斑斑然。”</p> <p class="ql-block"> 斑竹象征着舜帝与娥皇、女英真挚的爱情,并以奇特逼真的泪湿指纹印痕、透明显耀的角质外皮闻名于世,九疑山也因此被誉称为“斑竹之乡”。九疑山,位于湖南永州宁远县城南60里,素以独特的风光、奇异的溶洞、古老的文物、动人的传说而驰名中外,令人神往。</p><p class="ql-block"> 斑竹雅致的花纹,加以神奇的传说,使之成为历代文人骚客吟咏的重要题材。唐朝著名文学大家韩愈在《九疑好》中写斑竹:</p><p class="ql-block">吾闻九疑好,夙志今欲伸。斑竹啼舜妇,清湘沉楚臣。</p><p class="ql-block"> (唐)刘长卿《斑竹岩》:</p><p class="ql-block"> 苍梧在何处?斑竹自成林。点点流残泪,枝枝寄此心。寒山响易满,秋水影偏深。欲觅樵人路,蒙笼不可寻。</p><p class="ql-block"> (金)元好问《湘夫人咏》:</p><p class="ql-block"> 木兰芙蓉满芳洲,白云飞来北渚游。千秋万岁帝乡远,云来云去空悠悠。秋风秋月湘江渡,波上寒烟引轻素。九疑山高猿夜啼,竹枝无声坠残露。</p><p class="ql-block"> (明)钱达道《题斑竹岩》:</p><p class="ql-block"> 肠断君王去不还,六飞遥隔九疑山。当年血泪知多少?点点犹存竹上斑。</p><p class="ql-block"> (清)黄佳色《湘竹》:</p><p class="ql-block">遥望苍梧天外山,共传湘竹泪潸潸。想来不是竹垂泪,还是当年人泪斑。</p> <p class="ql-block"> 1961年,原中国林科院院长、宁远人乐天宇回到故乡宁远九疑山,满含深情写下了一首古风《三分石》。诗前有一段小序:“题蔡中郎九疑山铭墨刻额上,赠呈毛泽东主席案右”。诗云:</p><p class="ql-block"> 三分石耸楚天极,大气磅礴驱舞龙。南接三千罗浮秀,北压七二衡山雄。西播都庞越城雨,东嘘大庾骑田虹。我来瞻仰钦虞德,五风十雨惠无穷。为求山河添锦绣,访松问柏谒石枞。瑶汉同胞殷古谊,长林共护紫霞红。于兹风雨更调顺,大好景光盛世同。</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乐天宇将从三分石带下来的几根斑竹,裁成整整齐齐的四段,宝贝似地收好,回北京去了。他要儿子乐燕生前往中南海,通过工作人员将一支斑竹和一封信交给毛泽东。毛泽东看到乐天宇的诗后说:“九嶷山那么高呀?‘北压七二衡山雄’,比韶山都高呵!”毛泽东把玩着那段缀满了点点泪痕的斑竹,心潮起伏,诗思泉涌。写下七律《答友人》:</p><p class="ql-block">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p><p class="ql-block">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p><p class="ql-block">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p><p class="ql-block">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p> <p class="ql-block"> 诗中“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一联,正是源于舜帝与娥皇、女英的美丽传说,表达了作者对二妃的同情和赞美。此诗正式发表后,九疑山之名更加响亮,也使更多人记住了竹类中的极品—一斑竹。</p><p class="ql-block"> 传说固然美丽,但斑竹的由来并非神仙恩赐或神话所致。作为一个稀有物种,斑竹的形成和习性,隐藏着深奥的科学道理,需要从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生物病理学和遗传学等诸多领域交叉的综合性学科角度来说明,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p> <p class="ql-block"> 一般竹林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在北纬24度一30度、海拔500一800米左右的丘陵山地即可,因为此地带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非常适宜竹林生长。湖南省竹类资源十分丰富,有竹种19属136种,特有竹种19种,竹林面积约83.3万公顷。而斑竹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移植到九疑山以外的地方栽培、繁殖都不能成功。</p><p class="ql-block"> 斑竹实际上是苦竹(桂竹)逐渐演变过来的。地下部分的竹根长芽出笋时,被一层苔藓中寄生的真菌(这种真菌尚未检测定名)所感染,接种到笋芽上,会形成病理反应。随着竹笋的快速生长,竹竿壁上会长满痕状斑块,呈现黑褐色或金黄色,斑竹表面有光泽。外部环境、幼芽、苔藓、真菌四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可以说,宁远九疑山的斑竹一枝独秀,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竹类,是珍稀的国宝,一旦生态环境被破坏,这一物种将在地球上消失。</p> <p class="ql-block"> 九疑山地区原有一个斑竹林带,主要分布于宁远、道县、江华、蓝山四县毗邻山区,后因保护不周,斑竹生长面积日见衰微,只剩下不足400亩的面积。1981年,国家采取措施,在这里建立了斑竹自然保护区。</p><p class="ql-block"> 保护和发展宁远九疑山斑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斑竹产地围绕萌渚岭主峰三分石东南坡,纵横的斑竹带有着翻云播雨的功能,是五岭亚热带雨锋面降雨的基点,直接影响着中国南方几省的农业气象。二是关系到九疑山旅游事业的建设发展。斑竹是九疑山的特产,是世界稀有珍贵之物,能吸引大量国内外旅游者来九疑山观光。三是关系到文物古迹的保护。斑竹历史悠久,历代诗人都有吟咏诗篇,九疑山的斑竹充盈着竹文化的内涵。四是关系到自然科学的研究。斑竹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森林气候、土壤、生物等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斑竹虽小,但却是一个特殊的科研对象,具有独特的科研价值。</p> <p class="ql-block"> 纵观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斑竹是一种神奇的植物,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从物质到精神渗透到中华民族和神州大地的方方面面。斑竹已远非一般的生物,而是“人化”了的生物,积淀了中华民族的诸多情感。古今文人多以竹言志,竹之贞、节之虚、品之雅、性之傲,象征着文人所敬慕追求的高尚情操,竹子也因此成为寄托文人志趣的良友。它是展现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人格理想的文化符号。</p> <p class="ql-block"> 斑竹的实用价值也很高。斑竹制品以日用箱、台、盒、盘为多,但从真正的价值上看,以笔杆、笔筒、臂搁、扇骨等文房用品为上品,上品之中以有文字图案镌刻,尤以名人名号镌刻之器物为珍品。此类文房存留越来越少,其价值不可限量。中国自古就有“一两湘妃一两金”之说,其制品在时下拍卖场上也有不俗表现:2012年8月4日禅茶一味——首届湘妃竹及茶道具专场,成交率高达88%,其中一个茶台以149500元成交。</p><p class="ql-block"> 如今,居住在宁远九疑山地区的瑶汉同胞视青山为根本,视斑竹为生命,他们为斑竹的保护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