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遗产城市泉州,是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世界宗教博物馆”、联合国授予的“人类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有人说,“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泉州是一座生活在世界遗产中的城市。白岩松曾说,“泉州,你一生至少走一次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却是一个非常低调的城市,至今没有地铁,公交集团运营的、当地人口中的“小白车”围着城市转,运送乘客,2元/人次。</p> <p class="ql-block">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快速了解这座城市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参观当地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泉州博物馆位于清源山下的西湖公园北侧,是一座具有闽南建筑风格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泉州博物馆大厅。展馆分“早期开发”、“刺桐崛起”、“东方第一大港”、“泉南雄风”四个部分。以文物、图片展示了泉州历史渊源和多元文化。</p> <p class="ql-block">远古时期,闽越先民就在这里生息繁衍。</p> <p class="ql-block">汉晋以来,中原汉民迁居晋江流域,带来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p> <p class="ql-block">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同时,泉州港还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对世界贸易起着重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泉州府志,展示了泉州历史上东方文明互动,多元文化交流的史实。</p> <p class="ql-block">马可•波罗旅程</p> <p class="ql-block">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泰兴号沉船。泰兴号船长50多米,宽约15米,重1000多吨,是当时少有的巨型中国帆船。1822年1月,“泰兴号”在印尼避海盗不幸触礁沉没,当时船上载有近2000名乘客、船员,以及价值连城的中国陶瓷。1999年5月,泰兴号被打捞出水,再次轰动世界。</p> <p class="ql-block">馆内还有民间艺术展</p> <p class="ql-block">提线木偶</p> <p class="ql-block">摄于泉州博物馆的这幅图,介绍了在历史的长河中,海上丝绸之路兴旺,外国客商涌入泉州,异域宗教也随之进入,泉州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天主教、印度教、基督教、摩尼教、日本教、拜物教、犹太教和谐并存的局面。</p> <p class="ql-block">泉州开元寺,是福建第一古刹。西门两旁有一幅楹联:名山妙相开慧眼 紫云双塔入诗怀。</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民风淳朴,与佛缘深,素来有“闽南佛国”之誉。山门内有一对石柱,写着“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为宋代理学家朱熹所言,弘一法师所题。</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内的镇国塔和仁寿塔,是中国最高的宋代石塔,东西相映,分别代表东方娑婆世界和西方极乐世界。</p> <p class="ql-block">双塔造型酷似一体,只是镇国塔略高于仁寿塔,仁寿塔有人物塑像。双塔勘称全国无双,是泉州的象征和骄傲。</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内,有弘一法师纪念馆,陈列了弘一法师一生中的最后14年,在泉州生活的史料、照片、著作和墨宝。</p> <p class="ql-block">佛界传奇人物弘一法师写经及著述的手稿、书法作品、金石印章、诗词、绘画、音乐作品及戏剧照片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为后人了解闽南宗教、文化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佛国名传久,桑莲独擅声”。传说,开元寺的由来,与这棵千年古树有关。</p> <p class="ql-block">拜庭两旁,古榕参天,景色优美。</p> <p class="ql-block">泉州人的母亲山—清源山,位于泉州丰泽区泉山路,5A级景区。清源山文化底蕴深厚,最早开发于秦,中兴于唐宋,鼎盛于元明清,素有“北有武夷,南有清源”之美誉。清源山满山的历史印迹,奠定了闽南文化的基石。</p> <p class="ql-block">从清源山山门进去不远,有一块石头,上书:紫气东来,青牛自去。</p> <p class="ql-block">清源山文化瑰宝很多,最有价值之一的道教标识—老君岩,由此进去。</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古木参天,山峦滴翠。路边的茶馆挂着“半城烟火半城仙”的旗帜。泉州被称为半城烟火半城仙的城市,源于明代文学家杨慎写的《泉州》,诗曰:半城烟火半城仙,山在城中心水围边。</p> <p class="ql-block">一块形状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被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这是中国现存最大、年代最久远的老子石雕像。</p> <p class="ql-block">老子坐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米,是中国现存较大、雕技绝妙、年代久远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戏称之为“老子天下第一”。</p> <p class="ql-block">清源山下不远处,是南少林寺。这座背靠清源山,远眺晋江的少林寺,始建于公元1796~1820年。此少林寺非嵩山少林寺。</p> <p class="ql-block">据晋江蔡永蒹所著《西山杂志》记载:唐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智空入闽中,建少林寺于清源山麓,凡十三落,闽僧武派之始焉。少林寺十三进,周墙三丈,寺僧千人,陇田千顷,树林茂郁,掩映少林于山麓。”</p> <p class="ql-block">南少林寺建筑融合了闽南传统建筑风格和佛教建筑元素。</p> <p class="ql-block">红砖、红瓦,配上庙宇屋脊上的燕尾和弦月形状,色彩艳丽,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南少林寺内的观音阁</p> <p class="ql-block">泉州少林寺来访名人很多。图为常定方丈向外国友人送“福”字。</p> <p class="ql-block">2004年。金庸先生的泉州之旅,为南少林寺题下:“少林武功,源远流长,传来南方,光大发扬”。金庸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的南少林,指的就是泉州南少林寺。</p> <p class="ql-block">泉州少林寺里没有见到一个武僧,有点遗憾。却见寺内演武堂在表演南少林功夫,包场,闲杂人员不得入内。</p> <p class="ql-block">“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东坡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稚儿都能朗朗上口。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一个西湖,泉州也不例外,泉州西北处,清源山之下,就是泉州西湖公园。泉州西湖公园的美,不亚于杭州西湖。</p> <p class="ql-block">泉州西湖由四岛、三桥、三长堤、三片水域组成。四岛是枫林岛、桃花岛、生态岛和花果岛。三桥是二十一孔桥、五孔桥和单孔桥。</p> <p class="ql-block">西湖总面积100公顷,我两次晨跑,又两次去散步都没有走完整个西湖。</p> <p class="ql-block">西湖边“西湖”二字用贝壳镶嵌制成。隔湖可见泉州博物馆红色的屋顶。</p> <p class="ql-block">从新华北路西湖公园西门进去,可以走到21孔桥。21孔桥把西湖一分为二,长提宽宽大大的。这座仿北京颐和园17孔桥建的桥,从泉州博物馆对面的西湖北门看过去,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单孔桥则在西湖西南门和刺桐阁之间,是一座仿吴江玉带桥的拱桥。</p> <p class="ql-block">五孔桥仿扬州瘦西湖五亭桥而建,但桥上没有亭子,在桃花岛连接东南岸的堤中间。</p> <p class="ql-block">西湖公园以“悠悠烟水,澹澹云山,泛泛渔舟,闲闲欧鸟”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西湖岛上遍植榕树,有水的滋养,这些榕树长势喜人,树冠如伞高耸入云,树枝垂挂枝条繁茂,树根盘根错节。草木茂盛,空气质量非常好。</p> <p class="ql-block">刺桐阁山门</p> <p class="ql-block">从山门拾级而上,典雅古朴的造型映入眼帘。这里四面环水,刺桐阁高高隆起,是西湖公园制高点。</p> <p class="ql-block">刺桐阁高五层,一座仿魁星阁样式的石木建筑,重檐翘角,是西湖公园标志性建筑,从多个角度都能清晰地看到这座烟波浩渺中高高耸立的雄伟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从刺桐阁往东北方向走,来到桃花岛。</p> <p class="ql-block">修竹挺立</p> <p class="ql-block">桃花盛开</p> <p class="ql-block">从竹林步道进去,湖中央的桃花岛小桥流水,楼台亭阁,门、窗、墙壁镂空处,有景入目,应景入情。主亭有楹联:空翠扑衣襟,竹下一渠秋水;斜日动歌管,小楼几度春风。横批:桃坞顾曲。</p> <p class="ql-block">来到浔埔。泉州丰泽区浔埔村,这个位于晋江湾出海口的小渔村,2008年,因浔埔女习俗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小渔村里到处都是簪花店</p> <p class="ql-block">路上都是浔埔女装扮的美女</p> <p class="ql-block">她们的头上盘着发髻,上面插满绢花,宽大的服饰走起路来飘飘欲仙。</p> <p class="ql-block">据说,浔埔女的这种装饰,是“海上女神”妈祖首创的。发髻扁平,犹如一叶船帆;海蓝色斜搭襟中式上衣,代表大海;阔腿裤方便挽起,妈祖常常在海上救助渔民。</p> <p class="ql-block">来到浔埔,体验一下民俗,头簪花、大裙衫、阔腿裤、一头簪两头重,当一回浔埔女。</p> <p class="ql-block">头簪花的红衣本地浔埔女,在路边摆摊卖牡蛎,双手麻利地剥着牡蛎,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鱼腥味。生于海,长于海的浔埔女,大海赋予她们爱美的天性,也培养了她们勤劳的美德。</p> <p class="ql-block">位于晋江湾入海口的浔埔村很小,半个多小时就能从村头逛到海口,但这个面向大海的小渔村,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清时期建村,一直发展到现在。</p> <p class="ql-block">浔埔,这个延续了数百年的小渔村,因簪花浔埔女而流芳中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