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 1、山乡秋夜

顺风顺水

<p class="ql-block">图片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山乡秋夜(散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秋夜已宁静、繁星在闪烁,一天的喧闹结束了。经过几天的辗转,我们终于来到了昭乌达盟、巴林左旗、碧流台乡、二道营子这个边远的山村。回想起这几天的经过,让人兴奋、让人难忘、让人久久难以入眠。</p><p class="ql-block"> 三天前“沈阳赴昭盟知青创业队”,离开了故乡,行前家乡亲人们热烈地欢送,使我们倍受鼓舞难以忘怀。到了昭乌达盟,市、县领导在欢迎会上,亲切地鼓励和嘱托,还在耳边回响。特别是今天我们来到村里,乡亲们像过年一样迎接,让我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些在城里长大,刚出校门,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知青,看到农村的一切都觉得新鲜。大片绿油油的庄稼,起伏连绵的小山,景色如画。带有绿草清新和花香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这就是广阔天地,这就是我们开始新生活的地方,这就是我们未来的第二故乡。 </p><p class="ql-block"> 在接待我们的乡亲们中,一位爽快的大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位大婶带着几位乡亲,为我们做晚饭。她中等身材,脸上带着笑容,干起活来十分麻利,对人热情和善。后来才知道她姓张,担任村里的妇联主任,是村党支部安排,专门负责青年点工作的。</p><p class="ql-block"> 青年点成立后,她和我们朝夕相处,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生活、劳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像妈妈一样,给我们温暖和关爱。我们刚刚离开父母亲人,远离家乡,张大婶的关爱,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鼓励和克服困难的信心。经过一段时间地磨练,我们才慢慢地适应了这里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丰盛的晚餐开始了,这也是我们来到村里吃的第一餐。这顿饭当然是乡亲们,为我们精心准备的,当时的条件是最好的饭菜了。晚餐食材很丰富,记忆深刻的菜是:炖羊肉和炒鸡蛋。在那个物质紧缺的年代,城里人鸡蛋和肉都是凭票供应的,能吃到这些已经是上等美味了。我们心里十分感激乡亲们,对我们的盛情招待。</p><p class="ql-block"> 在众多招待我们的乡亲中,有一位美丽的姑娘让我过目不忘。她大大的眼睛、圆脸,梳着两条长长的辫子,皮肤白中透红,那种健康红润的面容,如同 盛开的牡丹。她满面笑容,忙来忙去,问寒问暖,不停地为我们端茶倒水。后来才知道,这位姑娘是村里的团支部书记、姓康,再后来她成了军嫂,成了张大婶的儿媳妇儿,协助张大婶为青年点做了很多工作。她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很会沟通关心人,时间长了,我们都叫她康大姐。</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到来,打破了山村的宁静,来了很多乡亲们,他们大部分是自发来的。乡亲们好奇的看着我们,眼神和言谈话语中,都表现出友好和善。我们一共来了近50名同学,还有一名带队干部。乡亲们帮我们拿东西、指路,告诉我们一些不知道的事情。他们也问这、问那,和我们热情地交谈。</p><p class="ql-block"> 乡亲们说,我们住的地方是村子里的中间地带,这里有村部办公室,还有小卖部、卫生所。村子上下是两个自然村,叫上营子和下营子,村名叫“二道营子”。村里主要是以农耕为主,也饲养了一部分羊和马匹牲畜。主产农作物是谷子,还有玉米、荞麦,也种少量大豆。当地都是旱田,大部分是山坡地。</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村子距离乡里有30多里地、县城约130多里,公路当时都是沙石土路。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马车和小驴车,交通不太方便。一部分乡亲们家里有小驴车,是生产、生活和出行的主要工具。</p><p class="ql-block"> 通过和乡亲们交谈,了解到这里的民风淳朴,乡亲们说话都很实在,对人也特别真挚热情。村里平时外来的人可能很少,我们地到来给乡亲们,带来了很多的新鲜感和乐趣。天黑了,乡亲们渐渐散去。大家住在乡亲们给我们临时准备的住处,(新房正在筹建中,我们暂时住在村俱乐部里,用椅子搭成临时的床铺。)新的知青生活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生活条件确实很艰苦,特别是当时还没有用上电,更没有自来水,大家感到生活很不适应。可是这里的乡亲们世世代代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们来到这里之前,已经有了思想准备,困难也正是青年人得到锻炼的好机会。将来我们要和乡亲们一起,共同改变这里的面貌。</p><p class="ql-block"> 我望着窗外的明月,心里想着到家了,慢慢地进入了梦香,在这静谧的山乡,度过了第一个秋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