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塬畔 第八十五章

酸枣刺

<p class="ql-block">  有吃有喝心情好,日子过得就觉得快,缺吃少穿就会郁闷,觉得度日如年,一转眼过了正月十五,二葵来到生产队结算分红,生产队欠的工分,折算成钱几年都没给,招工出来了应该一次结清。</p><p class="ql-block"> 一进村子大队部和小学校前边突然出现了一排红砖墙,是一排没有房顶没有门窗的房子,停工摆在那里。</p><p class="ql-block"> 二葵随便问了抱孩子晒太阳的女社员:“这盖的啥房子?”女社员答道:“这是给你们知青盖的知青大院。”虽说叫知青大院,实际上并没有大院,临街道紧紧凑凑盖起来的。</p><p class="ql-block"> 二葵疑惑道:“知青都招工走了咋才盖房?”女社员答道:“这得问大队干部了。”</p><p class="ql-block"> 正说着碰到大队副支书从小卖部拿报纸回来。</p><p class="ql-block"> 二葵问副支书:“咋才给知青盖房子?”副书记答道:“知青大院的款拨来了,不用知青走完了,这钱就要给上边退回去。”“那咋才盖了一半又停下来了?“给大队部盖了两间房,医疗站盖了一间,小卖部盖了一间,钱花完了,楼板打报告申请等着继续拨款。”</p><p class="ql-block"> 二葵理解了:“使用了大队窑场的砖,收了上边拨的知青款,要买楼板和门窗大队又不舍得出钱,还等着上边拨款,成了半截子工程。”“你个二葵呀,事儿在话不能说透。”新开门比黄渠头早下乡插队一年,缪家寨比黄渠头晚下乡插队一年,人家知青大院七八年都住上人了,唯有黄渠头,八零年知青都走完了才开始盖还是个半拉子工程,事在这摆着,对待知青的政策怎样落实的,但中国的事情,无论哪里都一样,怪不得某一个人,说起来集体决定有会议记录,这么大事情知青带队干部跟个死人一样,都没进过村里。到了副书记家门口,二葵和副支书分了手。</p> <p class="ql-block">  回到小队住的屋子已经空了,男知青屋子上着门锁看不到里边,女生屋子墙上粘着的报纸也已经变黄破破烂烂地搭了下来,地下还掉了一方小白手帕,还扔着一双竹筷子,看来小上海也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后边住的老头老太太家的门也锁着。二葵进到房东饼干家,问饼干媳妇:“大明呢?”饼干媳妇说道:“大明过了年去到大队窑场干活了。”</p><p class="ql-block"> 二葵疑惑地再问:“后房子的老两口呢?”饼干媳妇答道:“年前城里的儿子给接走了。” 老太太看上去很富态,她的一个儿子是二小队的队长,还有一个儿子在城里工作,是大白杨附近的皮革厂,她的孙子与我们一般大,没有下乡插队,孙子每次来了,诺诺喜欢和他搭腔说话。老太太见到二葵总喜欢主动与打招呼。只见她在门内说道:“二葵,回来了?”二葵已经给两位老人担过很多次水了,有时二葵洗脸洗脚刷牙也在他家水缸里舀水,社员里还有闲话说“她有儿子不用,让你给担水,是瞧你好说话。”</p><p class="ql-block"> 看着院子冷冷清清的,湿气很重,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酸楚,二葵也没在饼干家里坐,出门去找小队出纳张伯。</p><p class="ql-block"> 问张伯:“我回来领分红钱呀。”张伯说道:“没钱,年后一分钱都没有,要有你二葵来了,还能哄你吗?你到四五月来,小队那时要卖个小马驹能落下几个钱。”</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为啥,心里一进村就开始不舒服,心情糟透了,如果能领到钱到小卖部去买条烟,到处分发也挺有面子。现在空着手进村,兜里也没有钱,也没领到分红,不好意思去大队长成道的家,也不好意思去梁老师家。</p><p class="ql-block"> 大队知青还有几人没有招工出去,大明、小上海、黛玉和月桂四个人,估计这四人也是不想内招去宝天线。</p><p class="ql-block"> 在大队部那里站了一下犹豫了一会,想着去窑场看看大明,空着个手,又没有能安慰人家的话,二葵对窑场的活路很清楚,进窑摆泥砖和出窑烧好的砖,都是背二十四块砖,特别是出窑还有高温,很累很辛苦,二葵下乡前曾在北郊马旗寨附近胡子他姐夫部队干过基建临时工,到过省监狱和长安县的二厂拉过砖,大队窑场与监狱不同的是监狱是转窑,大队的是圆窑,二厂不忍心看那种场面,还是狠了狠心扭头回家。</p> <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地里的小麦已到了拔节期,油菜花节节开着黄花,遮掩了冬天大地灰蒙蒙的土色,按阳历已经是四月份了。</p><p class="ql-block"> 二葵按着张伯的时间回生产队要钱呀,三年多没有得到分红。</p><p class="ql-block"> 进村先去大队长成道家,问清小队谁是队长,谁是出纳,小队张伯仍出纳,房东饼干成了队长,大队长告诉二葵:“你先找张伯问清有没有钱,再去房东饼干那里,走反了,饼干说没钱一口拒绝了就不好办了。”</p><p class="ql-block"> 下午在大队长吃完饭后,二葵去找张伯,没有在家,门口社员说在社员腊月家喝酒,腊月的弟弟结婚村里很多人都在那里助兴。</p><p class="ql-block"> 二葵在张伯家门口黑暗处一直等到天黑八点都不见出来,碰见社员说道:“你直接进腊月家叫他就行了,多简单的事。”</p><p class="ql-block"> 觉得说的有道理,就到社员腊月家敲他家的大门。</p><p class="ql-block"> 院子里就剩下张伯一桌席面,一桌子都是小队的年轻人在灌酒给张伯,看样子的确脱不开身,跟张伯打招呼他也稀里糊涂的醉了。</p><p class="ql-block"> 帮忙做饭的女社员让二葵也坐下,和大家一同喝酒,一看都是散白酒就不想喝,二葵的班组就有做香肠用的散白酒,社员说给二葵下臊子面吃,也被谢绝了,二葵心想还急着回家呀,再晚了就没有公交车了。二葵过去跟社员腊月家没有过交往,再说腊月当了半年小队长和糊糊一样对知青很苛刻,还总想让知青巴结他,但必定是结婚大喜事,进了人家门思量来思量去,还是很不情愿地给管账的五元钱礼金,也没见到腊月她妈和做新郎的弟弟,以及也没见新媳妇出来道一声欢迎和谢谢。随后二葵出门就回到大队长家。</p> <p class="ql-block">  大队长成道给二葵出主意说道:“你不要走,在这里睡一宿,明天早晨在接着去找,你小队才卖了个小骡驹,等再来一次就没钱了。”</p><p class="ql-block"> 二葵觉得说的有道理就在大队长家住宿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清晨,二葵去找张伯,他正要出门被碰了个正着,问张伯:“张伯,你准备去哪呀,正找你?”</p><p class="ql-block"> “没事,瞎浪。(闲着没事,没目标地走走)”</p><p class="ql-block"> 二葵艺术性地问道:“张伯,您帮我查查账结算一下。”</p><p class="ql-block"> 进到张伯屋子,张伯打开柜子拿出账簿,戴上老花镜,“共欠你一百六十二元钱,你现在都要取走,没有那么多钱,小队只有六十多元钱,后边还要给骡子看病用,最多能给你结清四十元钱。”</p><p class="ql-block"> “那也行。”</p><p class="ql-block"> “你去给队长说,需要他同意签字,队长现在是你房东饼干,你去寻他,他会叫我的。”</p><p class="ql-block"> 二葵来到饼干家,饼干刚好一人在家,柜子上还放了一盒水晶饼,打开已经少了两块,饼干看到二葵后很高兴:“二葵来了,坐坐。”顺手把水晶饼盒子递了过来,说道“吃吃吃,别客气。”</p><p class="ql-block"> 二葵问道:“谁给送的水晶饼?”饼干答道:“年前大妹子,出嫁了,回门拿的。”</p><p class="ql-block"> 二葵顺手拿起一块吃了起来并说道:“我今天来结账,如果我欠队上的我补上,队上如果欠我的我领走。”实际上如果欠小队的钱招工前必须结清否则就出不去。</p><p class="ql-block"> “你去把出纳叫来,我让他帮你查一下。”</p><p class="ql-block"> 过去叫张伯,张伯路上对二葵说道“没哄你吧,就是这个程序。”张伯手里拿着账簿跟二葵一起到了饼干家。</p><p class="ql-block"> 张伯故意装糊涂:“饼干,你叫我?”“你帮二葵把他的账查一下。” 张伯翻开到那一页,说道:“你看,小队还欠二葵一百六十二元钱。”“二葵来结账要钱来了,咱现在小队上还有多钱?”“还有六十多元钱。”“二葵这人撩着呢,把钱都给二葵拿走。”“最近还要给大骡子马打针用钱。”“那能给多少?”“最多给四十。”</p><p class="ql-block"> 饼干商量的口吻问道:“二葵,你先拿四十行吗?”二葵急忙答道:“可以,咱队情况我清楚。”饼干紧接着说:“二葵,你赶快跟文耀过去拿钱,一时再去有人借钱就麻烦了。</p><p class="ql-block"> 二葵跟着张伯去领了四十元钱,又回到房东饼干家,道了声谢谢,空手去没给饼干家买啥东西他也没计较。</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到大队长成道家告个别。留了五元钱,嫂子说道:“二葵,你放五元钱是啥意思?”</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二葵忙解释道:“屋里留着买菜吃。”</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nbsp; 嫂子接着说道:“你收起来,屋里有钱。”顺手从桌子上拿起钱递给二葵。</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二葵接过钱又重新放到了桌子上。</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本想再去梁老师家去看望一下,由于昨天晚上给腊月家结婚了五元,这又给嫂子桌子上放了五元,如果去梁老师家,最起码的要到代销点买上一条“芒果牌”香烟,还得花上十六元。这样剩下的钱也许就不够买一件新衣服了。</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nbsp;&nbsp;知青里边还有大明、黛玉、小上海和月桂没有招工回城工作,也没在生产队里劳动。</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二葵招工的通知书到了,去厂里劳资科报道,劳资干部问:“你愿意到这里工作吗,如不愿意现在还来得及,给你把档案退回去。”二葵答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事在人为,既来之则安之。”劳资干部听后有些震惊,可能第一个碰到一张嘴说一串很进步的话。</p><p class="ql-block"> 进厂召开新工大会时,二葵坐在了前排,手里还拿了一个日记簿和钢笔,前后左右瞧瞧,也就是他一个人这样认真,主席台上坐着厂里的党政工团的领导,二葵不是装腔作势,是养成的习惯,他的举动被衬托的很显眼。</p><p class="ql-block"> 会上宣布了分到个车间的名单,二葵被分配到了复制车间,车间分了三个组,有剔肉组,香肠组和炼油组,二葵很幸运,没分到养猪车间和冷库。</p><p class="ql-block"> 青工进厂有半个月的学习培训时间,主要就是念报纸,围着大桌子二十多名青工轮着念报纸,有的结结巴巴念不下来,有的河南话有的陕西话听着很别扭,当转到二葵头上,车间干部说道,以后每天念报纸就是你这个京腔了。培训结束后,只有俩男的分到了香肠组其中就有二葵。进到班组,二十多名未婚大姑娘,只有六七个男的其中正式工才四五个人,二葵一下子大饱艳福,掉进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丛里了。</p> <p class="ql-block">  工作两个月,公社的带队干部和厂组织科干部到车间找到二葵。</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nbsp; &nbsp; 组织科干部严肃认真地说道:“这是来外调的,你认识吧?”二葵认识一位是主管单位的,一位是招工体检时在跟前负责的。</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 组织科干部继续说道:“走,一起到组织科去。”</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 二葵跟着来到了机关楼三楼门上边挂着“外调办公室”牌子的屋子。</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带队干部很严肃地问二葵:“我们来是调查干部在招工时是不是收受了礼品和金钱,如果有你可以写出来或者你说出来我们写。”</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二葵说道:“有,我会写字,我自己给你们写出来。”</p><p class="ql-block"> 当时送礼仅给了大队书记,副书记和副大队长糊糊三个人,只有副书记当时拒绝,并且说道:“二葵,叔不能收你的东西,按你这几年的表现就应该推荐出去。”二葵诚恳地说道:“叔,这不仅仅是为了招工,也是这几年叔对我的照顾的孝敬。”书记说话也很有艺术水平:“哎,你这个娃呀,说到底还是对叔不放心,这样,你屋子也没地方先放这里,等你招工走时记住拿走。”还有这三年没有他的点头同意不可能管灶和当老师,还在副书记手里借过大队四十元零花钱,还在副书记家里吃过捞面条,的确属于感恩的因素。</p> <p class="ql-block">  至于大队书记平时就是个没实权的傀儡,再加上得过精神病,家里日子过的也挺紧巴的,虽然老婆还想让给她家板柜油漆也不值得计较。</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副大队长糊糊索贿说的那句话属于趁火打劫让二葵刻骨铭心:这一条烟咋够我去公社打发上边的。还说要在公社武装部借步枪预防知青报复,还有恶意欺负知青逼的魏军都快疯了,用叉子扎他,吊儿郎当到知青家混饭吃,搞的知青灶关门,如实地都写了出来。当初二葵能在你糊糊家吃碗捞面条都不会检举揭发你。</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写完后,知青带队干部看完问道:“还知道别的知青送礼送钱的情况吗?听说的也可以写上。”</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二葵答道:“送礼都是背靠背,我只能写我自己的情况。”</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组织科干部接过去看了一遍问道:“你写的都属实吗?”“都是真的我承担写的责任。”</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随后组织科干部,拿出一个长方形公章盖了上去,我看到上面是“西安市肉类联合加工厂外调专用章”。</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二葵走出机关大楼,心里轻松了许多,没打算让他糊糊吐出来,看他也的确多次到公社要名额奔走,俗语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你心术不正趁火打劫,不配做干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