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历代书画文物的损坏和遗失,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尽管书画作品寿命很长,如西晋《平复帖》、北朝末-隋初《游春图》一类保存至今的作品,其寿命已经超过了1500年,但同时期的其他作品就几乎没有保留下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浩劫:隋炀帝下江都</p><p class="ql-block">隋帝建国后,尽数获得南北朝政权内府的书画作品,藏于内府。分藏于洛阳观文殿东西二侧。隋汤帝十二年(616年)南巡。洛阳法书名画随之南下,经运河前往江都。不幸运载书画文物的船只中途失事,大量书法、名画落水。残存书画运抵江都后,又赶上隋汤帝被宇文化及所杀,残存书画被宇文化及获得,并被运到了聊城。此后这些文物又辗转在战乱中被窦建德得到。而那些依旧留在洛阳的,没有被隋汤帝带着南下江都的书画文物,则被王世充获得。</p><p class="ql-block">南下江都的沉船事件,使得隋帝国两代人苦心搜集的大量书画文物就此失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三次浩劫:砥柱沉船事件</p><p class="ql-block">隋末幸存的书画在战乱中几经转手,后被李世民获得。李世民是个书画爱好者,对文物极其重视,保护非常得力。但在他即位前,这批书画,还是出了事故。</p><p class="ql-block">唐高祖武德五年(623年),李世民命令司农少卿宋遵贵将战场上获得的文物送往长安。这批书画文物经黄河逆流而上,在经过砥柱(今三门峡附近)时船只失事,书画文物落水。尽管随行人员奋力抢救,但所存不过十之一二。如果说,隋汤帝南下江都后,内府还保留了一些历代书画,那么,唐代初年的这次沉船事件,基本上就把这些隋末流传下来的最后一点种子耗费殆尽。</p><p class="ql-block">江都沉船和砥柱沉船,沉的是船,丢的是民族文化最精华的种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四次浩劫:畏罪焚书画</p><p class="ql-block">唐建立之后,唐太宗李世民非常重视搜集和保护历代书画文物。内府所藏极大丰富。唐太宗还非常重视培养王公贵族的书画修养,一时间,上流社会欣赏书画蔚然成风,这一风气直持续到了晚唐。</p><p class="ql-block">武则天任命张易之负责内府书画的复制工作。张易之利用职务之便,将大量的内府真迹复制后以假货替换还回内府。此后,张易之被杀,他所收藏的这些书画真迹相继被“初唐四杰”之一的薛<span style="font-size: 18px;">稯</span>获得。薛稯知道这些书画来自内府,不敢据实上报。为了逃避追查,薛樱将张易之调包而来的内府真迹全部焚毁。薛稷这把火是继梁元帝萧绎之后,美术史上有名的第二把火。有毁尸灭迹的意思,这一把火,把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四朝在内府的书画大半付之一炬。</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