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百花齐放春满园</p><p class="ql-block"> ——朱熹《春日》赏析</p><p class="ql-block"> 自由关东行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日</p><p class="ql-block"> 朱熹</p><p class="ql-block">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p><p class="ql-block">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赏析】</p><p class="ql-block">朱熹也写了《春日》,这首诗与蒲松龄的《春日》不仅在绝句和律诗上有差别,在意境和主题上也有明显的不同。朱熹的《春日》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南宋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水和泗水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儒家学说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p><p class="ql-block">首联“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其中的“胜日“是指晴日,点明了天气。“泗水滨”,是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p><p class="ql-block">下联“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句中"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下联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p><p class="ql-block">读蒲松龄的七律诗《春日》,让笔者自然联想到朱熹的七绝《春日》,这两首诗都是哲理诗的精品。而作者的心境与感悟是不同的。朱熹把春天描绘得风光无限,繁花似锦;诗人的心境和情绪是明朗的欢快的。肃杀的秋天和严寒的冬天,都已过去,和煦的东风送来万象更新,而“新”就“新”在山川大地生机勃勃,万紫千红。朱熹是职业思想家、教育家,理学集大成者,以传承和发展儒家思想为己任,深知文化的传承发展不能一花独芳,而需百花齐放;秋菊在肃杀的环境下绽放,梅花在腊月里傲雪,凌寒傲骨,的确高洁可贵,但是一花独芳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文化的繁荣最适合春天的气候。蒲松龄的《春日》诗,表现了诗人心境的平和、淡雅、洒脱,既无功利心,但又不消极消沉。对于老年人的修身和心境的升华,蒲松龄的《春日》更会给予启迪。两首《春日》一起品鉴,更加印证:不同的人生阅历,不同的人生观,就有不同的心境、情绪和生活态度。</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1、胜日:天气晴朗的日子。2、寻芳:芳,即花草。春游踏青的意思。3、泗水:水名,在今天的山东省泗水县。4、等闲:随便,到处都可以。5、东风:春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