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草长莺飞的三月,到了江南,跨过苇岸烟柳中的雨巷石桥,凝望着无际的麦田,不知是记忆的唤醒,还是文化的濛养,总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这次到宜兴,走了许多地方,常常邂逅斑驳的古桥,与周围的现代建筑相比之下,更显许多风雨沧桑的韵味,让我生出许多关于石桥的联想来。</p> <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没有像样的桥,通常就是几根木头架在沟坎之上,既湿滑又陈腐,令经过的人胆颤心惊。唯独一处石板桥,让我安之若泰,那是村前跨越小河的唯一通道,有一座石板桥,是我见过的最大的石板,整座桥就一块青石板,大概两三米长,一米见方,规整平滑,被人们走出许多包浆来。一桥分两界,这一头是我们村的,那一头是邻村的,虽然都是稻田,但我们生产队的社员还用最原始的手工方式插秧的时候,邻村的社员却开始用插秧机作业了,当时有一句口号:“农业机械化”,效率自然就不一样。虽一桥之隔,形势却有高下之别,我每天早上背着书包越过小石桥,到邻村的小学校去上学,就常常想,我家要是在邻村,上学就不需要起早贪黑了!这种对彼岸的艳羡,慢慢萌芽,在当时,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一个会操作插秧机的农夫,省去许多辛苦。后来走过许多地方,见过许多不同的风景,留下深刻记忆的,往往是风景里的桥梁。有桥的地方,一定有沟坎难以逾越,才会造桥,而每跨过一座桥,柳暗花明,程途为之别开生面,会有不一样的风景。慈悲的人,往往选择捐资修路造桥,给人以真正的实用与方便,实在是功德无量。</p> <p class="ql-block">邻村的小学里,只有两位老师,二三十个小孩子在一间瓦房里复式教学,有时这边老师正给我们一年级的小组上课,那边写作业的高年级同学却在打架,气得老师丢下教案跑去镇压,实在是城里的小孩难以想象的场景。我们幼小的头脑中,对于世界的理解,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我称之为小河的,其实是一条小水沟,从不远处山脚下的岩洞里汩汩流出,穿过村前的田野,往丘陵中流去。石桥上下游的河流,我们既不知道山洞深处的情形,也不知道丘陵之外又是何方,反正课本和歌词里面关于水流的描述,总要跟这条小溪联系起来。《上甘岭》主题曲里唱的“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以我那时的见识,音画背景就只能是这条小水沟了,波浪虽然不宽,但桥头两岸的稻田,着花的季节,和风起舞,在我们幼小的眼界里,是一样的;马致远的古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秋冬之际,草木焜黄,我们虽然还没有辞乡远行的经验,但路过的陌生人,看着行色匆匆的样子,不知道晚餐在哪里,也不免让我们生出些许同情心来,树影横桥,一样的应景。对于这样的解读,被老师指出过于狭隘,会贻笑大方。这位蒙老师,既教语文数学,也教音乐,到我上初中的时候,他又调到公社中心校附中教我们化学,是真正的文化启蒙。有一次教我们唱《谁不说俺家乡好》:“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我们觉得很好理解,也对熟视无睹的家乡生出一份朦胧的美感来,但是对于“俺”字和“得儿哟咿儿哟”不能理解,蒙老师给我们解释了半天,我们还是似懂非懂,他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你们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到时候就懂了。</p> <p class="ql-block">老师所言不虚,关于桥的意蕴,后来慢慢就体悟到了。首先,桥是智慧的,也是科学的。它涉水通道,是人类跨越河流的智慧杰作,史地课本里面的赵州桥,距今已有1400余年,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中国是个桥的国度,桥梁科技的精巧智慧,不胜枚举。我后来承担广西文明史诗创作工程项目《侗族建筑艺术》,准备资料的过程中,对于风雨桥的结构有了深入的了解,榫卯与斗拱技术,凝聚着先民古老的智慧。古代的卢沟桥、洛阳桥等,是建筑学的瑰宝。同时,桥又是心灵与文化的,人们喜欢将桥梁比作沟通的纽带,在人与人之间搭建“心桥”,一些文学诗词中赋予桥更丰富的内涵。张继《枫桥夜泊》里的名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那遥远的诗意,一直延续到如今,涛声依旧,是诗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这朱雀桥,是冷静的历史见证者,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看沧海桑田繁华变迁,饱含着无限的历史沧桑感,是史桥;“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写绍兴沈园的那座桥,是一座不忍驻足的桥,虽然曾经春波荡漾、美人惊鸿,却已是斜阳画角,非复旧时楼台,是心桥……</p> <p class="ql-block">一座桥如果沾上文化光芒,就能穿越千年时光,熠熠生辉。好的文学是写到心里面去的,对于书中描绘的景色,与现实中的同类,哪怕有天壤之别,也是可以同美的。水乡于我是异域,那些美轮美奂的石桥,与家乡简陋的石板桥一样,能让我驻足沉思的原因,是记忆的唤醒,同时也是因为文学的熏陶。宜兴的朋友让我画一组宜兴风物,我以为石桥是最佳题材,无论是蛟桥夜月,还是画溪花浪,如果没有那些古桥点缀,便失去了灵魂。我画桥,“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记忆中的桥,仿佛久别重逢,恍若隔世;文学中的桥,悬情已久,犹如夺舍重来。</p> <p class="ql-block">今日谷雨,《通纬·孝经援神契》中说:“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群芳谱》也有记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我是一根幼苗,虽生于僻壤,幸得智慧教诲,治我顽愚,如沐甘霖;我也是一位过客,遇见许多沟沟坎坎,幸得贵人搭桥,使我逢凶化吉。“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不度无缘之人。”唯有感谢路上的每一个善缘。已过知天命的年龄,现在可以跟年轻一辈的人卖老了——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要长!这骄傲,饱含辛酸,山川异域,虽然风月同天,但人生境界往往一桥两别,发现与告别就在过桥的一刹那,悲欣交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