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走进尼泊尔(2)中世纪王城--巴德岗(建筑篇)

西溪人家

“ 就算整个尼泊尔都不在了,<br>只要巴德岗还在,<br>就值得你飞越半个地球来看它。”<br>——英国旅行家 鲍威尔<div>3月18日和26日我两次来到了巴德岗,被巴德岗历史建筑和风土人情深深地吸引住了,由于篇幅有限,本篇着重描述巴德岗的历史建筑。</div> 巴德岗城外神庙 水池。<div>水池在尼泊尔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大多建于几百年前,用来储存饮用水、沐浴和宗教仪式的水。如今,人们依旧会在水池旁聚集、聊天,亦或在早晨、下午沐浴。<br></div> 巴德岗景区大门,左边是售票处。门票外国人1000卢比,中国护照的500卢比。<div>巴德岗(Bhadgaon),也被称为巴克塔普尔(Bhaktapur),位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以东14公里,为加德满都谷地三大城市之一。</div><div>巴德冈最早只是一个普通村庄,8世纪时因尼泊尔人从西藏收购羊毛、药材、盐巴,或者从中东和欧洲收购最好的手工制品,都会在巴德岗作一段时间的停留和休整。正是那时候商旅们带来的巨大财富,最终造就了尼泊尔王朝的黄金时代,也构筑了人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华美绝伦的巴德岗建筑群。</div><div>14世纪初,马拉王朝(Malla Dynasty,1328—1768)定都在这里,陆续修建的王宫以及寺庙等建筑,让这里不仅有了城市的风貌,还一度成为尼泊尔政治、宗教和文化的中心;直到18世纪,近500年的古都史才结束。在全盛时期,巴德岗有规模庞大的王宫,以及庞大的神庙建筑群——172座神庙,172座朝圣者的休息所。</div> 巴德岗杜巴广场入口有一头大石雕狮子,头顶着一个桃子,巨大而憨厚。 巴德岗是"尼泊尔的文化之都","中世纪尼泊尔城镇生活的橱窗",也是尼泊尔中世纪建筑和艺术的发源地。巴德岗,尼泊尔语中的“稻米之城”或“虔诚者之城”。 砖红色是巴德岗古城的主色调,质朴的红砖、深栗色的精制木雕,再加上密集的寺庙和砖石佛塔构成巴德岗独特的建筑风格。<br> <p class="ql-block">杜巴广场(向东拍摄)。<br></p><p class="ql-block">作为曾经的国都,巴德岗有着相当规模的古建筑群,以杜巴广场、陶玛迪广场和塔丘帕广场三大广场及周边为主,神殿、庙宇、佛塔、水井…随处可见,这里有传承了几百年的制陶工艺,可以亲眼看到制陶、晒陶的场景,处处充满着生活的气息。</p><p class="ql-block">巴德岗杜巴广场(Bhaktapur Durbar Square)被称为是“露天博物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外号是因为在这片广场的周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庙宇、神殿、佛塔、雕像等等。你不需要去到博物馆,就能够感受到尼泊尔这座城市带给你的神秘氛围和浓厚的宗教文化。</p><p class="ql-block">“杜巴(Durbar)”的尼泊尔语意为王宫,杜巴广场即王宫广场。</p><p class="ql-block">尼泊尔王国在马拉王朝鼎盛时期(1328—1768),其文化、建筑、艺术等方面一度达到巅峰。在国王亚克希亚·马拉(Yaksha Malla,1428—1482在位)死后,他的3个儿子自立为王,分裂出了坎提普尔(Kantipur,加德满都)、巴克塔普尔(Bhaktapur,巴德冈)和帕坦(Ptan)3个王国(即马拉王朝的“三国”时期),并斥巨资修建了各自的王宫广场。</p> <p class="ql-block">杜巴广场(向西拍摄)<br></p><p class="ql-block">杜巴广场是巴德岗的第一大广场,广场上最主要的建筑是有着99个庭院的老王宫——这是尼泊尔人永远的骄傲。老王宫的正门叫做“黄金门”,建于1754年,是巴德岗最后一位国王拉纳吉特·马拉的作品。黄金门的门框、门头和顶部的装饰,全都雕刻精美,用铜质镀金,是尼泊尔铜雕艺术的代表作。距离黄金门前四、五米的地方,矗立着一根高高的石柱,顶端上的人像合十盘坐,面向黄金门,那就是马拉王朝时期布帕亭德拉国王的铜像。1979年,这尊国王像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广场的西面,集中了几个寺庙。包括不对称的湿婆神庙——Rameshwar神庙和供奉毗瑟努睡相的Bhadri神庙,前面是印度风格的克利须那神庙和砖结构的湿婆神庙。这四座神庙被合称为Char Dham,人们以四个同名的印度教圣地为其命名,目的是使那些无法真正去圣地朝拜的人们能在这里拜神。</p> <p class="ql-block">白色老王宫左侧的一部分建筑被开发为国家艺廊对外开放。内部展示了许多中世纪的绘画、唐卡、石雕等。入口两侧前面是大狮子,后面各有一尊雕像,一为狮人那辛格,一为猴神哈努曼。与白色老王宫相连的,是拥有众多浪漫爱情故事的国王后宫:55窗宫。55窗宫建于公元1700年,墙壁以红砖砌成,上面饰以优美的背景和雕刻图案,还有55个用檀香木雕刻的“窗户的阳台”。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曾经有位王妃,因为身困宫门不能自由外出而郁闷不乐。国王为了讨美人一笑,下令将皇宫的一面墙拆掉,全都换成窗子,一共55扇,这样,王妃身不出屋也能看到外面的世界了。</p> <p class="ql-block">游客休息长廊,上面有中国科理。</p> 在巴德冈杜巴广场西边的一个学校(原为皇家庭院),大门由两尊石狮把守。墙上有恐怖的Ugrachandi(杜加)女神的神像和同样可怕的恐怖之神巴伊拉布的神像。前者是湿婆的配偶女神帕尔瓦蒂的恐怖相。这两尊雕像完成于1701年,据说那位不幸的雕刻家在完成雕塑之后就被废去双手,以防止他复制自己的这两尊杰作。雕塑中的Ugrachandi女神有18条手臂,持有各种各样的密宗武器和象征符号(象征她性格的各个方面),她用三叉戟轻而易举地杀死了一个恶魔(象征着智慧战胜无知)。巴伊拉布神像有12条手臂,他们都佩戴着骷髅腰链。 杜加(Ugrachandi)女神 巴伊拉布神 三角梅,是尼泊尔当季开的最艳丽的花朵,与巴德岗杜巴广场的红墙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div>毗湿奴神庙(Vishnu Temple)位于巴德冈杜巴广场入口的右侧,与一所学校大门相对,庙内供奉着毗湿奴(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睡像。这座庙大约已有3500年的历史,也是历经劫难后重建,由Lahore王国的王公捐献了800公斤的黄金为寺庙高十几米的塔全部镀金。因此也称为金庙。</div> 门口有一对威武的雄狮守卫 <p class="ql-block">湿婆神庙(Shiva Temple )</p>1674年由Jitamitra Malla(吉塔米特拉•马拉)国王修建,属于印度作风的红砖结构圆顶寺庙。 湿婆神庙上精美的雕塑 雕塑栩栩如生 国家艺术馆大门两侧雕塑 狮人那辛格 猴神哈努曼。 有许多外国游客,当然我也是外国游客。 <div>在巴德岗杜巴广场,最出名的景点就是刷着金漆的大门和旧王宫的55扇黑漆檀香木雕花窗,这扇金门就是王宫的大门,金碧辉煌,在阳光下更是闪闪发光,看上去有些历史但是却十分精致。</div><div>经黄金门可进入王宫院内,王宫在1934年地震时损坏很严重,几乎遭遇了灭顶之灾,99座宫院中仅有6座幸免。目前仅剩余的几个,还有一部分被用作了国家美术馆。但塔莱珠庭院(Taleju Chowk,建于1553年的院中院,非印度教徒不得入内。<br></div> 金门的顶端是一个有带翅膀的珈卢茶神兽,据说是毒蛇等害虫的克星,下方的雕像是四头十臂的塔莱珠女神像,塔莱珠被尼泊尔人认为是雪山女神帕尔瓦蒂的王室守护化身,是马拉王朝的守护神。神像金碧辉煌、精美无比,是尼泊尔铜雕的杰作。 <p class="ql-block">从金门进入宫殿内,宫殿内部有许多的宫院,有的庭院只有印度教才可以入内。但宫院不是很大。与塔莱珠庭院相邻处有皇家专用浴池(Naga Pokhari)。</p><p class="ql-block">浴池是国王专用的。装饰华丽,众多的蛇雕塑,水池由两条眼镜蛇保护着,池正中竖着一条青铜眼镜蛇,直挺挺的,是塔莱珠女神的化身,很是威武。这里可以自由参观拍照。<br></p> 由于国王是保护神毗湿奴的化身,因此在水池中央和周围共有6条石雕蛇神,在水池上面仰头的是眼镜王蛇雕像,与水池中间竖着的蛇头雕像呈对视状态。传说这里是塔莱珠女神每天进行沐浴仪式的地方。 浴池中的水是出自龙嘴里叼着牛口中的,背上的老鼠,蛇....<br><br> 池中央立柱为蛇的造型,于出水口上方的蛇形装饰相对呼应。 皇家专用浴池由青铜铸造的眼镜蛇守卫着。 金门内看杜巴广场建筑 布彭德拉·马拉国王石柱。<div>布彭德拉·马拉国王圆柱正对55扇窗的入口——金门。这位国王是巴克塔普尔历史上最著名的马拉国王,他对这座城市的艺术和建筑影响深远。这座圆柱是仿照加德满都杜巴广场的修建的,类似的石柱在帕坦也有,但是巴德岗的这一座最为精美华丽。国王坐在那里,凝视着王宫雄伟的金门。</div> 只见他双手合十、端坐在同样是黄铜制成的华盖下,神情既威严又和蔼。几百年他始终以这样的姿态庇佑着王国的臣民。 瓦斯塔拉杜迦神庙(Vatsala Durga Temple),因供奉巴特萨拉(Batsala)女神,故又叫巴特萨拉女神庙(Batsala Devi),位处黄金门附近,修建于1672年。杜迦女神是湿婆神和毗湿奴神威打败阿修罗喷出的火焰变化而成的,是女战神。<div>神庙是两层台阶,3层宝塔和对称的石雕组成的石制塔庙,属于印度教锡卡拉式风格建筑。在庙宇的右侧有一个铜铃,也被称为“犬吠钟”,当它响起时附近的狗就开始吠叫。庙宇的左侧是铸造于1737年的塔莱珠大钟(Taleju Bell),国王兰贾亚·吉特·马拉(Jaya Ranjit Malla)统治期间用于进行宵禁。</div> 巴特萨拉女神庙在2015年4月25日发生的尼泊尔8.1级地震中遭到严重损毁,完全坍塌,现已修复。 雕刻异常精美,细看四个棱上突出的小佛塔,里面还有精细的神像。 犬吠钟 巴特萨拉女神庙背面 塔莱珠大钟(Taleju Bell) 游客与塔莱珠大钟合影 在拍电影 帕斯帕提纳神庙(Pashpatinath Temple)又名性庙,是一座镂空式的亭式建筑,寺庙的屋檐下有许多大胆的性爱木雕,在柱梁上也有一些动物造型的性爱木雕,这是几百年前的雕刻工匠们留下的传世杰作,很多雕刻作品都是尼泊尔代表作。这些令人脸红的性爱浮雕,是来自宗教和艺术的形式。据说在印度教,生殖崇拜有两个作用,一让人们增强自己战胜邪恶的念头,二是鼓励人们生育后代。 里面也有佛 <div>对面就是王宫,游客大都会在这里休息、欣赏杜巴广场风景。</div>难怪有人说:到了巴德岗就仿佛置身于中世纪,会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很古老,很原始,很特别,原汁原味。 老外在写生 金门和五十五扇窗宫殿。<div>金门右边就是55窗宫,窗户是由红花梨木制成的,经历了岁月之后难免有些沧桑,55窗宫不对外开放,游客只能站在外面欣赏,想象着其中曾经发生过的,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div> <div>巴德岗故宫以55扇黑漆檀香木雕花窗而闻名于世,故得名55窗宫,位于杜巴广场侧——黄金门之东。建于1427年,是一座4层砖木结构的宫殿,墙为暗红色,飞檐下有55窗一体相连的黑漆檀香木雕花窗,在55扇雕花木窗的窗棂上饰以宝石、雕花,显示出尼泊尔中古时期精湛的木雕艺术水平。<br></div> 55窗宫全拼图。 精美的铜麒麟,舌头、头和脚被摸得光溜溜的。 希提拉克希米神庙(Siddhi Lakshmi)。<div>这是供奉塔莱珠女神的印度式神庙,是少见的石材神庙,精细繁复,这座石造神庙的有趣之处是它石阶两侧的石雕,包括男女随从、狗、马、犀牛、骆驼、人狮那罗辛哈,这样的雕塑在尼泊尔也是非常少见。</div> 尼泊尔学生沐浴着阳光,露出灿烂的笑容,沉浸在幸福的喜悦之中。 画面中间八角形亭子是克利须那神庙(Chyesilin Mandapa)是供奉湿婆神的寺庙,曾是巴德冈杜巴广场上最为精美的木雕建筑之一。初建年代不详,1934年被地震中损毁,1990年进行了彻底重建。克利须那神庙看上去非常漂亮,它塔基上的立柱上有着精美的木雕。在重建的时候,部分使用了它原来的材料,内部则使用了金属结构,所以现在这个寺庙非常结实。 悠闲的坐在广场上晒太阳的人,也是一种幸福吧。他们进入了我的镜头,而我呢?也许同样是他们镜头中的风景,就在我拍完这张照片的时候,有三个年轻的老外跟我打招呼,他们拿出手机,显示一张照片:是八天前我在这儿摄影的工作照。世界上有这么巧的事?八天前他们与我同时在这儿,八天后又同时出现在这儿,并且认出我来了,这就是缘分,这也是一种幸福。我不断地对他们竖起大拇指,表示感谢!由于语言不通,不能加微信,无法要回这张照片,有点遗憾。 休息长廊顶部。离开广场的主要部分,广场次要部分的东南角被L形的休息长廊所占据,与长廊相望的就是位于六层基座上的法希得噶神庙(Fasidega Temple) <div>法希得噶神庙(Fasidega Temple)建造在6层红砖基座上,是一座红色尖顶的建筑,供奉着湿婆神。神庙的阶梯从下往上是大象、狮子和公牛雕像,神庙前方的广场是巴克塔普尔节庆时的聚会场所。</div> 天使下凡 天使与乞丐 岁月在巴德岗留下了一道又一道的印迹,犹如老翁脸上的皱纹,也正是这样的印迹,让它多了几分可读可感的沧桑感。 路边建筑 路边的建筑也很精致 内庭也有供佛设施 精致的建筑 精致的建筑 陶马迪广场(Taumadhi Tole)位于巴德岗老城区内,这里是巴德岗这座城市的起源地,直到16世纪,城市中心才转移到杜巴广场。陶马迪广场就在杜巴广场和王宫南侧,是巴德岗曾经最繁华的地方之一。这里如今也留有很多珍贵的历史古迹,有建于1702年的尼亚塔波拉神庙(也是尼泊尔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于17世纪早期的巴伊拉布纳神庙、全市最古老的(1080年建成)纳拉扬神庙等,是观赏古迹、摄影、散步的好地方。 尼亚塔波拉神庙(Nyatapola Mandir),又称五层塔,建筑高30米,建于1702年,供奉着印度教毗湿奴的妻子密宗女神吉祥天女拉克希米(Siddhi Lakshmi)又称"吉祥天女",和她的108个化身。神庙的五层顶檐由108根大柱支撑,柱上刻有印度教神吉祥天女的108个不同形象的彩色木雕,每根木雕都讲述了一段传奇故事。是尼泊尔最高的一座印神庙。当年建这座塔的目的,是为了让面目恐怖的拜拉布神变得温和安详——拜拉布神是印度教和佛教共同崇拜的神,负责处理人世间的各种纠纷。 尼亚塔波拉神庙最有趣的地方,是在五层基座上左右各放置的五对巨大石刻。由上至下依次是“辛格西尼”和“巴格西尼”女神、一对狮身鹫首的怪兽、一对狮子、一对大象、金刚力士加亚和帕塔。据说每层雕像的神物都比下一层力大10倍,而大力士的神力又比普通人大10倍。<div>站在台座上举目,远处的喜马拉雅山脉赫然入目。尼亚塔波拉神庙代表着纽瓦丽人建筑的最高水平,2015年地震后仍然完好保存,当地人都相信这是神的护佑。<br></div> 尼亚塔波拉神庙 尼亚塔波拉神庙 <div>在尼亚塔波拉神庙旁边有一座精美的三层建筑,它是巴伊拉布神庙(BHAIRABNATH TEMPLE)。它的历史要比尼亚塔波拉神庙早一些,最初为单层的建筑。巴伊拉布是湿婆神的恐怖相之一,传说这吉祥天女的力量正好可以克制住巴伊拉布的神力,所以为了使湿婆的模样不那么恐怖,马拉国王才在它旁边建了五层的尼亚塔波拉神庙。那位国王同时对巴伊拉布神庙进行了修复,改建成了两层。在1934地震中巴伊拉布神庙几乎被摧毁,之后的重建又加了一层,成为如今的三层模样。寺庙造型优美,做工精雕细琢,也是当地著名寺庙之一,据说在黄昏时分,这里可以听到祈祷的音乐。<br></div> 门前的狮子雕像。<div>就这样,吉祥天女一直以威风凛凛的姿态雄踞着广场,而她的丈夫——毗婆奴的纳拉扬神庙(TIL MAHADEV NARAYAN)其实就一直隐藏在她对面的楼间。这座两层屋顶的纳拉扬神庙不太好找,要穿过民居的门洞才能见到。然而,它却是香火最旺也是尼泊尔最古老的神庙之一。它大概建于1080年,门口硊拜着坐骑葛鲁达鸟,还有毗湿奴的法器——海螺与轮盘。看来,在这夫妻一前一后一隐一显的夹击下,再恐怖的湿婆也无力回天了。<br></div><div>巴伊拉布神庙外形很壮观,和其它神庙的形状有较大区别。寺庙香火很旺,中门有一个小洞,是将祭品送进寺内的渠道。奇怪的是寺庙的入口处在南侧一个毫不起眼的地方。非印度教徒不能进入。<br></div> 街景 佛塔 这是巴德冈最有名的尼亚塔波拉餐厅,它的前身是座传统的宝塔式庙,后被地震毁坏重建改成了CAFE餐厅。走上餐厅三层,在靠近阳台的位置坐下,悠闲自在地俯瞰着广场上千年前的风景与千年后的人流,任何食物或饮料都足够令人欣慰。<div>餐厅阳台阳台上插着尼泊尔国旗。尼泊尔国旗的由上小下大、上下相叠的两个三角形组成,旗面为红色,旗边为蓝色。红色是国花红杜鹃的颜色,蓝色代表和平。上面的三角形旗中是白色弯月、星图案,代表皇室;下面三角形旗中的白色太阳图案来自拉纳家族的标志。太阳和月亮图案也代表尼泊尔人民祈盼国家象日月一样长存的美好愿望。两个旗角表示喜马拉雅山脉的两个山峰。这是世界唯一的三角国旗。<br><div><br></div></div> 鸟瞰陶马迪广场 尼亚塔波拉神庙 巴伊拉布神庙 巴伊拉布神庙顶上的装饰物 远处是喜马拉雅山脉 巴德岗这种密密麻麻地形成了足够令游人迷乱的幽深长巷,而这些曲折延伸的暗巷,则贯通连接着整个巴德岗古城里的每一处角落。 塔丘帕广场(Tachupal Tole)。也被称之为达塔特拉亚广场,这里曾经是巴德岗的旧城中心,这个面积不足2平方千米的广场呈矩形,广场东是达塔特拉亚神庙,西是比姆森神庙,两座寺庙和石柱遥相对立。广场南面是木雕博物馆,它们的前身是印度教寺庙,后来作为僧屋,北面是商铺和手工艺制作工坊,北面西侧有座小寺庙。 <div>塔丘帕广场的主要建筑就是达塔特拉亚神庙(Dattatraya Mandir),它是一座三层屋顶的庙宇,它的第二层有一向前突起的金顶阁楼。这座三层高的宝塔式大塔寺主要供奉着印度教(大梵天(Brahma)的创造者、毗湿奴(Vishnu)的保护者和湿婆(Shiva)的毁灭者)三神合一神--达塔特拉神的雕像,据说三神合一的神庙在尼泊尔是独一无二的。建于雅克沙马拉(Yaksha Malla)国王统治时期(公元1428年至1482年),国王过世后,大约在公元1486年向公众开放。</div> 广场上有很多鸽子。 神庙门前有两尊贾普特摔跤手(Jaiput wrestlers)的大型雕塑,贾马拉(Jaimala)和帕塔(Pata)(就像在尼亚塔波拉神庙Nyatapola Temple一样),一个“脉轮”和一尊镀金的鸟神加鲁达(Garuda)金属雕像。寺庙周围是带有色情装饰的木雕板。后来,在公元1548年,国王维什瓦·马拉(Vishwa Malla)对它进行了修复和翻新。 神庙前的广场有高高的石柱,顶端是金翅鸟迦楼罗神像。 金翅鸟迦楼罗神像 金翅鸟迦楼罗神像 比姆森庙(Bhimsen Temple)位于达塔卓雅寺庙对面,这座17世纪的两层建筑供奉是商业之神Bhimsen。寺庙前面有一根柱子,上面有一只抬起右爪的铜狮子。在它后面的台阶通向深深的沉没的比姆森水池(Bhimsen Pokhari)。 比姆森神庙屋顶和石柱上的铜狮子 铜狮子和蛇 发现房顶上有卫星接收装置 广场北面是老寺庙改为艺品商铺和手工艺制作工坊。 广场南面位于塔丘帕街的普迦里僧屋(Pujari Math),曾是马亨德拉国王送给比兰德拉王储的结婚礼物。原本是僧侣的住所,现在成了木雕博物馆,在这里可以欣赏巴克塔普尔最精美的木雕工艺,僧屋左侧的孔雀窗是代表作品。, 普迦里僧屋 普迦里僧屋。<div>纽瓦细人人的民居建筑风格,更多地体现在门窗上。</div> 普迦里僧屋。<div>纽瓦细人对门窗精致的雕刻,成为今天各国游客争相参观的主要原因之一。</div> 普迦里僧屋。在巴德岗,到处都是这些沉甸甸的历史文化遗产。 木雕博物馆 在普迦里僧屋外山墙前,我终于看到了孔雀窗。 <div>孔雀窗(Peacodk Window)<br></div>作为艺术品的孔雀窗,被誉为“加德满都山谷最漂亮的窗户”。它的诞生史可追溯到15世纪,今天人们依旧可以在许多印度教祭祀者的住所看到它的身影。其中最著名的孔雀窗,是在塔丘帕广场旁普迦里僧屋的墙上,这栋建筑最初由15世纪初的亚克西亚·马拉国王修建,而今虽历经数百年风雨,那窗上有一只栩栩如生的木雕开屏孔雀,是尼泊尔木雕杰作,成为尼泊尔艺术的标志性图形。它和55扇窗宫一起成为尼泊尔木雕艺术的代表作。 在孔雀窗方格窗栏中,美丽的孔雀王收拢了双翅,悠闲而不失威严地站在中下方。外框各饰有12只鸽子,细腻的装饰浅雕花,堪称完美。孔雀窗是尼泊尔尼瓦尔人的木雕杰作,也是加德满都河谷现存最好、雕刻最精美的孔雀窗。它代表了这个国家木雕的最极致,也是尼泊尔艺术的标志性图形。在1763年建造的黑色木窗中心,在200多年后的今天,根根翎毛及旁边繁复的饰雕仍然清晰可见,工艺十分精湛。 据说孔雀窗主要用于宫廷,复杂精致的雕刻是为了装饰和采光,外面的人很难观察到屋里的情况,窗内的人却肆无忌惮的打量外面的世界。 <div>孔雀窗历经两次地震重创竟然毫发无损,那极其坚硬的木质在500年后的今天,让我依然欣赏到了根根分明的孔雀翎毛以及繁复精美的装饰雕花。有趣的是紧邻的窗口中,一只大公鸡气宇轩昂,威风凛凛,这应景之作不知是谁的主意。我猜想每当黎明时分金鸡啼晓,是否预示着尼泊尔重生的希望?<br></div><br> 孔雀窗上方的雕窗也非常精致 其他雕窗 在巴德岗,寺庙的屋檐下有许多大胆的性爱木雕,在寺庙的柱梁上有一些动物造型的性爱木雕,让人看得目瞪口呆,是依然保存原汁原味的木雕作品,是几百年前的木雕工匠们留下的传世杰作,很多雕刻作品是尼泊尔的代表作。对于民风保守的尼泊尔人来说,这些令人脸红的性爱浮雕,是来自宗教和艺术的形式。据说生殖崇拜有两个作用,一让人们增强自己战胜邪恶的念头,二是鼓励人们生育后代。这么多男女交欢的雕刻,原因是印度教徒相信,湿婆和性力女神的结合,是创造生命的原动力。 佛眼。<div>在尼泊尔随处都可以见到佛眼,一般被绘制在浮屠上,四面都有,所谓佛眼是佛教概念中的五眼之一,五眼依次为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其中佛眼无不见知,乃至无事不知、不闻;闻见互用,无所思惟,一切皆见。在两只眼睛之间有一个长尾的涡形纹,有认为这是尼泊尔的数字1,代表和谐一体,提醒世人世间现象显现的不二性。眼睛之间的图形被叫做Urna,是一束毛发,或一只慧眼,是佛陀完全证悟的标志。<br></div>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