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月,南风暖窗,万物复苏,熙熙攘攘,皆为春来。春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为进一步践行新课标理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4月11日下午,郴州市林邑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共同开展听课、评课、磨课系列教研活动,研无止境,共促共进。</p> <p class="ql-block"> 会议伊始,备课组长乐琼老师总结了上一次阶段性语文测试的考试情况。本次语文科目本科贡献率基本为A,乐老师激励老师们再接再厉,研读学生的月考成绩,认真分析语文科目教学存在的短板及突破方法。在后段教学中,要关注后进生,上课时特别关注,扫清后进生的思想障碍,提高他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注意培优,争取让语文科目多为特控线做贡献,提高语文高分层,抓两头,带中间。做好平时的教学细节,落实好早读材料。让学生在高二时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为迎战高三做好准备。</p> <p class="ql-block"> 备课组长乐琼老师还对近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语文学科艺术节的参演项目——话剧表演将进入如火如荼的准备阶段,计划下周二进行彩排,敲定最终表演名单,同时做好服装道具准备。此外,期中考试在即,语文测试的考试范围为选择性必修下册,考到《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老师们要统一好教学进度,做好考试复习。一轮复习即将开始,高三语文教学计划该如何拟定?早读材料和语文积累该如何编纂?也是我们下一步要仔细思考、认真落实的大事。</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便是思维碰撞的评课环节。周四上午第四节节课,戴昌茂老师为全组带了一节精彩纷呈的公开课——《阿Q正传》。戴老师首先阐述了备课思路,从初识阿Q,走进阿Q,剖析阿Q三个方面,步步深入地解读阿Q的人物形象。</p> <p class="ql-block"> 周慧老师赞扬了整节课解读人物比较全面,并和组内老师们进一步地探讨了阿Q的奴性特点。</p> <p class="ql-block"> 姚春莲老师肯定戴老师的公开课很有激情,比较幽默,课堂引导能力也比较强,课堂思路清晰。</p> <p class="ql-block"> 刘燕老师认为戴老师的课堂一如既往优秀,问题层层深入,老师和学生的配合很好,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p> <p class="ql-block"> 陈诚老师发现表格可以让课堂思路更清晰,是一种很好的思维工具。陈老师还和老师们就学生的课堂反应进行了探讨,以便更好地掌握学情。</p> <p class="ql-block"> 左亦环老师十分赞同戴老师对人物的形象进行一步一步的分析,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深化思维,也有助于学生考试答题。</p> <p class="ql-block"> 阳丛点老师则是给了宝贵的建议,她认为整体时间的把握还可以稍作调整,把前面的环节的时间缩短一些。</p> <p class="ql-block"> 乐琼老师肯定了戴老师的二次备课突显了自己的思考,细化了人物形象的表现,突显矛盾的心理。但是课堂形式稍显单一,建议进行多方对比,结合社会背景去剖析人物形象。</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开始了博采众长的磨课环节。首先左亦环老师展示了她主备的《边城》。老师们纷纷建言献策。唐开文老师认为整个课件思路简洁明了,但是活动三,可以根据文本特点考查一下插叙与顺叙的作用。周慧老师建议补充社会环境。戴老师则认为可以加上风俗美和人情美。</p> <p class="ql-block"> 在此基础上,备课组长乐琼老师进行了小结,建议和《阿Q正传》进行比较阅读,另外增添散文化小说的特点,此外,情境创设可再斟酌一下,将其改为推介边城可能更能让学生沉浸式体验边城之美和理解边城之情。</p> <p class="ql-block"> 马丹威老师主备《再别康桥》,马老师绘声绘色地为我们阐述了她的备课思路。老师们建议将字体再放大一些;PPT的背景可以营造得更有意境;另外注意诗歌的整体性,可以以建筑美、音乐美、色彩美来贯穿课堂;还可以和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进行对比阅读。</p> <p class="ql-block"> 人间四月,温暖而向上,明朗的日子,也正在路上。 一个人面对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一面镜子。教研活动就是为教师的成长打开窗子,在常态的教学工作中为教师提供镜子,揽镜自照,不断认识和提高,在不断研磨中逐渐塑造更好的自己。山水万程,步履不停,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未来的路上,我们一起携手上春山!</p>